古典音樂入門樂器:豎笛,巴洛克音樂的群寵
豎笛是一種木管樂器,直身長管,以邊棱發聲,是哨笛的一種。笛端有1個吹孔,吹孔以下有尖板開口,笛身有8至10個音孔,其中2個為半音孔,由口吹氣至吹口的窄管,窄管的氣撞到尖板,令空氣震蕩。豎笛音色優美圓潤,是巴洛克時代的標準獨奏樂器。值得一提的是豎笛一詞并非因為歷史上豎笛大多以木制成,而是因為豎笛的德文名字為Blockflöte,意指笛頭內用塞木(block)做出以引導空氣的管道,故命名為豎笛。
標準豎笛有8個音孔,通過按孔的不同組合可以得到2個至2個半八度以內的所有半音。現在的豎笛是十二平均律樂器,可以吹奏包括大調、小調的24個調。因為音孔較少,在吹奏遠關系調時,指法極為復雜。(維基百科)
我們音樂學院的同學Anninka Fohgrub的演奏,我認為確實是很贊的!他們畢業以后自己建立了不來梅巴洛克管弦樂隊,都是巴洛克配器,今年2月還和我最愛的豎笛演奏家Dorothee Oberlinger朵洛西·歐柏林格一起演出了,我真的好羨慕他們的堅持和成就。
音域
制式英文名音域
小超高音笛
(又稱“最高音笛”)garklein c3-g5
超高音笛sopranino(octave flute)f2-d5
高音笛descant(soprano/fifth flute)c2-a4
中音笛treble(alto/consort flute)f1-d4
人聲笛voice flute d1-a4
次中音笛tenor c1-g3
低音笛bass f-d3
大低音笛great bass c-g2
倍低音笛contra bass F-d2
倍大低音笛sub-great bass C-g1
倍倍低音笛sub-contra bass F1-d1
我(或者斗膽說,我代表音樂專業的我們)常常和音樂愛好者陷入一個比較容易短兵相接的話題:喜歡古典樂又不一定要會樂器啊,會樂理啊!會欣賞就好!我雙手贊成,我覺得任何人只要是感官上可以體會到音樂帶給你的美感,那就是已經是欣賞了!
我絕對支持欣賞古典樂和欣賞其他任何其他種類的音樂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區別,而的確欣賞古典音樂沒有任何門檻,我也認識一些人他們對音樂理解很深刻也不會任何樂器,但是他們聽作品的廣度不是一般人可以用時間堆疊起來的,花同樣的時間甚至也可以把一樣樂器學到比較高的水平。所以其實我也沒有要強求任何人學樂器,畢竟這是一趟比較艱苦的旅程。
但是我所言發自肺腑:因為音樂只是我的第三專業,(第一專業德語,第二專業經濟,都是主專業,也不是同一時間)在我讀音樂學院前和從音樂學院畢業以后我對音樂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而我很同意那句話:實踐是最好的欣賞!即使你彈奏的很糟糕,但是可以自己上手的感受真的全然不同,就仿佛用高階數學的解法去解決一個普通數學的題目,真的很多愛好者常見的疑問自然迎刃而解。只要一點基礎的音樂知識和對樂器的理解,任何一個骨灰級愛好者都可以輕松進階成半個音樂學專家。更何況喜歡流行搖滾的很多小伙伴早已經拿起吉他貝斯和鼓兒,打開喉嚨,樂隊都組起來了,還自己編曲作詞了,哈哈哈哈,古典樂欣賞群竟然還在為這樣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太沒有意義啦!
所以我覺得古典音樂的門檻假設真的有,那主要體現在認識上,那就是學一門樂器實在太難了,那么有沒有什么比較容易上手的樂器可以推翻此認知呢?還真有,我首推豎笛,這是一樣既親民又十分高貴的樂器,這在茫茫樂器宇宙里是一個非常罕見的存在。我個人認為這樂器要上手比民謠吉他還快!而我為什么學豎笛,也是希望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音樂,更準確的說是去理解我演唱的聲樂作品。
萊比錫樂器博物館的豎笛藏品有些豎笛是由象牙裝飾的,現在的豎笛用塑料代替了象牙部分,還有這種純象牙的豎笛,但是不提倡擁有!還是希望可愛的大象快樂地活到老!
在德國的基礎音樂教育中,豎笛是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在奧爾夫教學里是一個不可避開的主題。初學者其實很容易入門豎笛的,相比鋼琴這樣可以模擬整個樂隊的復雜樂器它比較純樸,而相比其他的吹奏樂器,它很容易發聲(咱們的竹笛我從來沒有吹響過),走調耐受度比較高(就是萬一聲音偏低,沒有像小提琴大提琴初學者那樣那么銷魂),又都是單音,保養也沒有那么復雜,注意防潮保溫就好(我給我的寶貝笛子買過純羊毛的保護套,具體保養事宜我以后可以再另開文章細說)他的音色也比較討喜,除了超高音的幾個配置比較銳利以外,女中音的音色十分溫和,有點類似我們的洞簫的音色,也是專業豎笛演奏中最常見的一個配置。我有天心血來潮,大約自學了10分鐘就把兩個八度的幾個基礎音調吹好,當然因為我還是有音樂基礎,而作為聲樂學習之外的調劑,我把自己喜歡的聲樂作品用豎笛吹奏,權當是一種另類的演繹,當然我的豎笛水平完全無法達到登臺的一刻。如果是零基礎的學員,相信一個星期就可以開始吹一些簡單的曲子,這對音樂愛好者建立學樂器的信心有極大的幫助。在德國有很多業余組建的豎笛樂隊,如果我回國發展的話,也希望可以和眾多小伙伴組建一個這樣的室內樂。(歐洲著名的1700巴洛克樂隊的團員里事實上有很多都是業余的豎笛演奏者,這個樂隊是Oberlinger帶隊,并一起出了很多專輯。)
我強烈不推薦低價的塑料笛子,至少要從Moeck和Mollenhauer或瑞士的Küng進階,差一點的話也要是德國的品牌入門的Schneider和Horner,也請盡量選擇巴洛克指法而不是德國式指法,(德式我認為是一種不聰明也沒有必要的簡化)入門的女高音豎笛楓木的應該在2000左右,但是這對于樂器學習來說真的不算什么了,相比購買進階的立式鋼琴來說,而巴洛克414赫茲的豎笛都是上萬起,德國也有一些專門私人定制豎笛的專業制笛作坊,不過這些價格相對于小提琴長笛專業的同學都不是事。我曾經也有一把女中音的Moeck烏木豎笛,不過后來賣掉了,現在真的有點后悔,適合制作成豎笛的烏木由于氣候和過度砍伐的問題越來越少了,一方面他們也被列入了瀕危物種,所以這些樂器越來越貴的了。那時候我沒有時間把女中音豎笛學好,現在終于閑下來了,卻只剩一把入門級的Horner桃木女高和一把入門級的Schneider楓木女中。我立志等我水平長進了以后再購買更好的豎笛(不過估計沒時間再練了,鋼琴還有一堆譜子等著我,更不要說聲樂的譜子啦)。
5月25日更新,感謝知友Raphael Chen的指正:這是他的推薦!當然我還是不大喜歡塑料笛,最主要是因為沒有吹過讓我心儀的塑料豎笛啦!不過我知道下面提到的Sarah演奏家也會在音樂會上使用塑料豎笛,而很多人家里的男高音和男低音都會使用塑料材質。
這是Rapahel Chen的評論:“雖然沒有木質笛音色柔溫暖,但是也不至于到難聽無法入耳,永遠都是人在演繹音樂,而不是樂器。豎笛音色和材質有關系,材質會稍微突出某一種音色,但更多影響音色的笛頭內部構造(Build),coolsma就有價格上萬的樹脂笛。塑料笛不需要特別的護理(定期上油,定期把block敲出來清潔風道,還要裝回去,新樂器需要開音等等),建議新手入門選擇大廠高端系列比如雅馬哈300系列(貌似Rotternburg模型),Aulos Haka或Symphony,全音Zen on(高音Stanesby Junior模型,中音Bressan模型),音樂園(Kulossa設計,Stanesby模型),Mollenhauer也有品質很好的塑料笛。這些塑料笛比某美木質笛好多了。“
入門級Moeck 2300女中音豎笛楓木
塑料的音色真的很難聽,作為上手的試用裝還是可以接受的,我也有一把塑料的Yamaha,不過我第二天就低價轉賣了,它的新主人是個音樂愛好者,他下班以后吹一吹也覺得很開心。如果你可以接受難聽的音色一陣子,確實也可以買個塑料的,但是塑料豎笛的高音基本劈叉,請還是為您的耳朵和音樂審美的未來構建考慮一下。(TwoSetViolin的演繹,他們可是youtube世界里古典樂的兩大網紅喲,你們自己品味吧)
因為塑料豎笛的存在,很多國內圍觀群眾仍認為它是玩具一般的存在,但是事實上它在巴洛克時期是最受歡迎的樂器,巴洛克的所有作曲家都為它寫過小品到協奏曲,很多家庭都舉行豎笛沙龍,那個時候它的流行程度就是鋼琴在當下的流行程度并更甚之,而如今它完全可以駕馭從文藝復興,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代派直到爵士流行任何風格的作品。
我個人認為它就是標志一個國家對巴洛克音樂以及早期古典音樂的接受度,而德奧荷法意英等歐州國家都是非常喜歡豎笛的國家。而在歐美留學的孩子都知道,豎笛和鋼琴,聲樂,弦樂等樂器一樣,是被設置成一個非常正經的專業,這也是一個競爭比較激烈的專業,通常設置在古樂學院里。
我最喜歡的豎笛演奏家是Dorothee Oberlinger朵洛西·歐柏林格,我大約收集了她十盤實體專輯。其他比較出名的豎笛演奏家有米夏拉·派翠Michala Petri,法蘭士·布魯根Frans Bruggen,漢斯馬丁·林德Hans-Martin Linde,陸琪兒·賀仕Lucie Horsch(5歲起就開始登臺與樂隊合作大曲目的99年生小美女),皮爾斯阿當斯Piers Adams,莫里斯·斯泰格Maurice Steger等等等,每位音樂家都各具特色。
Youtube上一位人氣定居荷蘭的英國演奏家的課程Sarah Jeffery她做了很多豎笛的科普以及入門課程。(一直以為她的英國口音是學出來的,哈哈哈)因此她還做客BBC的音樂節目了!她可是不是民科專家哦,而是實打實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的碩士畢業生。我認為她的很多課程還是很有建樹的,也十分生動有趣!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