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貴州省花燈劇院貴州花燈戲《紅梅贊》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貴州省花燈劇院 貴州花燈戲《紅梅贊》 【開票】
演出時間:2021.07.28
演出劇場:戲劇場
演出時長:待定
日期/場次:2021.07.28 周三 19:30
貴州花燈戲《紅梅贊》入選2019年度貴州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被評為2020年貴州文旅品牌“貴州十佳演藝劇(節)目”。
主創:
編 劇:閻 肅
導 演:潘偉行
副 導 演:姚 萍
音樂總監/唱腔設計/配器:楊小幸
指 揮:龍國洪
舞美設計:張華翔
燈光設計:曲 明
造型設計:姚 鑰
服裝設計:張 稱
身段設計:羅代航
演員表:
江 姐:邵志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貴州花燈戲傳承人、貴州花燈戲邵派旦角表演藝術創始人)
沈養齋:曹禮杰
雙槍老太婆:范 莉(貴州花燈戲羅派表演藝術傳人)
甫志高:陳俊聲
華 為:羅代航
楊二嫂:龍 薇(貴州花燈戲羅派表演藝術傳人)
藍胡子:金艷榕
孫明霞:代 茜
警察局長:高茂勛
魏吉伯:張惠清
唐貴山:鄧思勇
小 華:吳茜娟
蔣對章:阮運才
領 弦:馮 彬
司 鼓:成 帥
領 唱:陳 軍、胡慧華(貴州花燈戲邵派表演藝術傳人)
舞蹈編導:龍麗華、陳筑黔
貴州花燈溯源
貴州花燈戲普遍流行于貴州漢族及少數民族地區,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間“調北征南”時傳入貴州的元宵鬧燈習俗,由地燈(有固定程式的花燈歌舞)和燈夾戲(地燈程式中夾演的花燈小戲)發展衍變而來,是貴州形成最早并世代相承的地方戲曲劇種。
貴州花燈戲分黔東、黔南、黔西、黔北四路,音樂分戲曲板腔類、鑼鼓燈調類、花調子類,屬曲牌連接和板腔的綜合體;行當原只有一丑一旦(俗稱唐二、幺妹),后逐漸發展有生、旦、凈、丑等。花燈戲的表演載歌載舞、活潑明快,以豐富的花燈舞步、套路和扇帕技法為基礎,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表演程式。道白采用貴州本土語言,通俗易懂、風趣幽默,尤以唐二“聊(lia)白”最受觀眾歡迎。
貴州花燈戲代表劇目有花燈傳統小戲《拜年》、傳統生活小戲《打舅娘》《巧英曬鞋》、民間傳說《七妹與蛇郎》等。已收集到的有300余出,抄錄本百余個。
貴州花燈戲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貴州廣大市井鄉民用以酬神祈福、自娛娛人的文化載體,是農村百姓接受傳統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更是極具藝術價值和文化遺產價值的傳統戲劇。
劇情介紹
1948年春,我解放大軍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戰略反攻。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重慶已是一派“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這時,江姐帶著省委重要指示離別山城奔赴川北。途中驚悉丈夫彭松濤犧牲的噩耗,江姐抑制住悲痛的心情,昂首挺胸,直上華鎣山,會見了雙槍老太婆,率領游擊隊展開武裝斗爭。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面對中美合作所特務頭子沈養齋,江姐正義凜然,嚴詞痛斥敵人。最后,在重慶解放前夕,江姐在渣滓洞集中營慷慨就義。
紅霞染紅了天邊,紅巖上屹立著滿面笑容的江姐。她似一株燦爛的紅梅,聳立在天地之間,她偉大的形象永遠銘刻在人民的心中。
主演 邵志慶飾 江姐
國家一級演員,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貴州文化演藝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貴州省花燈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貴州省民族樂團團長。中共十九大代表,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 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貴州花燈戲傳承人,貴州花燈戲邵派旦角表演藝術創始人。貴州省第十屆政協委員,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貴州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貴州省省管專家。貴州省“德藝雙馨”藝術家,貴州省藝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專家,貴州省“優才卡”高層次人才,貴陽市文化名人。
入選“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被評為文化和旅游部百名優秀戲曲專業專兼職教師。榮獲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二十三屆梅花獎)、第十二屆中國戲劇獎·優秀表演獎、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表演大獎。2012年被文化部評為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工作突出貢獻個人,榮獲2019中國(廣州)演出經紀人個人成就獎,被評選為2019年貴州省文化產業十佳人物、2020年度貴州省國資委系統三八紅旗手。
代表作品花燈小戲《夫妻觀燈》受邀參加2020年國家新年戲曲晚會、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元宵戲曲晚會;花燈戲《紅梅贊》片段《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受邀參加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戲曲晚會。其他作品有大型花燈戲《七妹與蛇郎》《月照楓林渡》《征人行》《鹽道》《楓染秋渡》《一路芬芳》《紅梅贊》《巧梳妝》《烏江云·巴山雨》《燈班傳奇》《月兒彎彎》《新官宴》;中國戲劇梅花獎數字電影《月照楓林渡》;電視劇《暗流》《天女散花》《找保姆》《貓眼》《飛向藍天》《換鞋》《誰過生日》《楊虎城的最后歲月》《晚宴》《找回春天》《日子如水》。
演出團體 貴州省花燈劇團
貴州省花燈劇團成立于1956年,2011年轉企改制為貴州省花燈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務院命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單位”和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經過幾代花燈藝術家的艱苦開拓和辛勤探索,花燈戲由一個單一的民間藝術形式衍變成載歌載舞、風格獨特、形式多樣、雅俗共賞的地方劇種,成為中國戲曲大觀園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貴州省花燈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還成立了貴州省民族樂團,承擔著傳承、弘揚貴州民族音樂的重任。60余年辛勤耕耘,60余載春華秋實,貴州省花燈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創作排練了兩百余部內容積極向上、形式生動活潑、風格濃郁鮮明的花燈戲及花燈歌舞,并遠赴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演出,深獲觀眾的歡迎和好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大型花燈戲《七妹與蛇郎》《烏江云·巴山雨》《燈班傳奇》《平凡的崗位》《女飛行員》《桔鄉情》《月照楓林渡》《雙相親》《征人行》《楓染秋渡》《鹽道》《云上紅梅》《一路芬芳》等;花燈小戲《拜年》《打鳥》《打舅娘》《典型人家》《村長醉酒》《新官宴》《喜事成雙》《上任》《拾玉鐲》等;戲曲電影《月照楓林渡》;花燈歌舞《踩新臺》《慶豐收》《紅燈籠》《梅花》《雙帕舞》《蒲扇舞》《繡花花》《扇魅》《繁燈舞曳》《思·妝》等。
近年來,貴州省花燈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在中國藝術節、中國戲劇節、全國地方戲曲會演、首屆全國優秀民族樂團展演等多個高端平臺演出。先后獲得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十二屆中國戲劇節·第四屆中國戲劇獎“劇目獎”和“優秀表演獎”、 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四屆“文華劇目獎”、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獎”及全國戲劇文化獎表演大獎、原創劇目獎、編劇金獎、導演金獎、領唱獎、指揮獎、音樂獎等多項大獎。小戲小品在全國及貴州省內相關賽事中榮獲過各類獎項,歌舞類的節目也取得可喜的成績,多部作品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多次獲貴州省“五個一工程”獎及政府文藝獎等,演出好評不斷,多年來被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評為全國先進集體。
劇團重視人才培養和藝術上的繼承發展創新,目前,劇院共有在職職工130余名,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7人,副高級職稱人員19人,中級職稱人員29人。院團陣容整齊、作風嚴謹、演藝精湛,擁有一支包括編劇、導演、音樂編曲、舞美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造型設計在內的主創隊伍。隊伍中擁有中國戲劇梅花獎演員、國家級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及貴州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貴州省管專家、貴州省“四個一批”人才、貴州省甲秀人才、區管專家、“德藝雙馨”藝術家、貴州省政協委員、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中國共產黨十九大代表、全國先進文化工作者及許多享譽國內外的藝術名家。
貴州省花燈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全體演職人員不斷探索、創新,為傳承和發展花燈藝術事業而奮斗。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