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版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國家大劇院版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 【開票】
演出時間:2021.07.13 - 2021.07.18
演出劇場:歌劇院
演出時長:待定
日期/場次:
2021.07.13 周二 19:00
2021.07.14 周三 19:00
2021.07.15 周四 19:00
2021.07.16 周五 19:00
2021.07.17 周六 19:00
2021.07.18 周日 19:00
演出介紹
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現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工團)于199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創排演出,改編自同名電影《黨的女兒》(1958年,編劇林杉),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表現革命歷史題材的重要成果,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民族經典歌劇之一。劇本根據1958年同名電影文學劇本改編,閻肅(執筆)、王儉、賀東久、王受遠編劇,王祖皆、張卓婭、印青、王錫仁、季承、方天行作曲,由彭麗媛、楊洪基、孫麗英等藝術家完成首輪創演,是我國眾多優秀藝術家集體創作的成果,1992年獲第二屆文華大獎,1999年參加紀念建國五十周年的獻禮演出,先后榮獲多個國家級藝術獎項。從1991年首演至今,已演出數百場,備受好評。劇中的經典唱段如“天邊有顆閃亮的星”、“萬里春色滿家園”、“杜鵑花”等被廣為傳唱。
國家大劇院版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復排新制作)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項目,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項目。此次國家大劇院版將秉持“守正創新”的創排原則,在首演版的基礎上煥新舞臺呈現。由指揮家李心草執棒,原總政歌劇團導演汪俊執導,攜手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領銜主演,與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管弦樂團,中央民族樂團的優秀藝術家們精彩演繹,全體演職員同心勤劬,向經典致敬,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主創
指 揮:李心草
導 演:汪 俊
舞美設計:劉科棟
服裝設計:陳同勛
燈光設計:王 琦
多媒體設計:胡天驥
音效設計:王丹戎
音響設計:何 飚
道具設計:金繼峰
音樂指導:黃小曼
合唱指揮:焦 淼
主演
田玉梅(女高音):雷佳
七叔公(男中音):廖昌永/王鶴翔●
馬家輝(男高音):薛皓垠/王澤南
桂 英(女高音):王璟/蔣寧
孫團長(男高音):扣京●
鵑妹子(女童聲):余梓溪/田覓蜜
小 程(男高音):黃訓國/梁羽豐▲
(注:具體場次以實際演出為準,●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員/▲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團員)
劇情介紹
1935年,江西山區杜鵑嶺彌漫著一片白色恐怖氣息。刑場上女共產黨員田玉梅在老支書的掩護下死里逃生,找到原區委書記馬家輝,報告老支書臨刑前對她說的秘密——黨內有叛徒,殊不知叛徒正是馬家輝。馬家輝勾結白軍團長設下圈套,妄圖重創游擊隊,并嫁禍玉梅是叛徒。在這緊要關頭,被誤會的玉梅用一片赤誠之心化解了七叔公心頭的重重疑問。玉梅舍生忘死,再入虎穴,重新點燃了瀕于絕望的馬家輝之妻——桂英心中的革命之火,揭穿了馬家輝的叛徒嘴臉。
高山竹林間,玉梅、七叔公和桂英欲向游擊隊報告敵情,但游擊隊已經轉移。在與上級組織失去聯系的危難時刻,三人自發成立了戰斗小組,七叔公自告奮勇冒死進山送信。游擊隊接到報信設計后反撲敵軍。玉梅和桂英籌鹽時與馬家輝遭遇,二人攜手勇滅叛徒,桂英不幸中彈犧牲。不料槍聲引來白匪,為掩護小程安全離開,玉梅被白軍抓住,逼她帶路剿滅游擊隊。田玉梅浩氣凜然,懷著革命理想慷慨就義。她那不朽的革命精神,化作了滿山盛開的杜鵑花。
主創 李心草指揮
現任中國交響樂團副團長,首席指揮,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及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李心草先后就讀于中央音樂學院和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先后師從徐新、鄭小瑛、李德倫、嚴良堃、L. Hager教授。自1999年至今以來,李心草率領中國交響樂團在世界各地進行了歷史性的訪問演出,各國權威樂評均給與極高評價。作為首位進入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執棒的華人指揮家,其足跡已遍布全球五大洲。
2000年,被《中國青年》評為“可能影響中國21世紀的100位青年”之一;2004年,被共青團中央評為“首屆中國青年學習成才獎”十佳之一。
李心草多次在國家級外交活動的文藝演出中擔任音樂總指揮,2016年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文藝演出《最憶是杭州》,2017年在廈門召開的“金磚峰會”文藝演出《揚帆未來》,2018年隨中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團訪問朝鮮并為朝鮮領導人演出,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奮斗吧,中華兒女》等等。
在歌劇領域中,相繼成功演出了《木蘭詩篇》《原野》《費加羅的婚禮》《魔笛》《莎樂美》《玫瑰騎士》《蝴蝶夫人》《托斯卡》《圖蘭朵》《弄臣》《茶花女》《阿依達》《愛之甘醇》《卡門》等三十余部經典歌劇。
主創 汪俊導演
國家一級導演、演員。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91年進入總政歌劇團,執導的歌劇《黨的女兒》獲得文華大獎及全軍文藝會演一等獎,執導的民族音樂劇《蘆花白·木棉紅》和歷史歌劇《屈原》先后獲第六屆、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
汪俊執導過電視劇《像霧像雨又像風》《浮華背后》《別了,溫哥華》《四世同堂》《夫妻那些事》《我愛男閨蜜》《如懿傳》《小別離》等多部口碑收視兼具的佳作,并在《男人幫》《小別離》等影視作品中有出色表演。2010年執導中日合拍的清宮劇《蒼穹之昴》在日本NHK獲得超高收視率并獲得第一屆亞洲彩虹獎“最佳古裝劇”。2020年,憑借現實主義電視劇《小歡喜》獲得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導演。
主創 劉科棟舞美設計
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舞美設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中央戲劇學院客座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文化和旅游部舞臺美術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1995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設計作品曾多次參加中國藝術節、中國戲劇節,以及眾多的國際藝術節和戲劇節,2013/2017年參加世界舞臺設計展,2015/2019年參加布拉格PQ國際舞美展、國家展等。設計劇目多次獲國家級大獎,包括文華大獎、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五個一工程獎等,舞臺設計四次獲文華舞美獎、“荷花獎"最佳舞臺設計、話劇金獅獎等獎項。
主要作品有: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游吟詩人》《大漢蘇武》《運之河》《檀香刑》等;話劇《簡·愛》《基督山伯爵》《戲臺》《理查三世》《薩勒姆的女巫》《紅玫瑰與白玫瑰》《趙氏孤兒》等;舞劇《水月洛神》《絲綢之路》《醒·獅》《石榴花開》等;音樂劇《錦繡過云樓》《冰山上的來客》《血色湘江》等;越劇《趙氏孤兒》;電影《我們倆》 。
主創 陳同勛服裝設計
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作品涉及電影、電視劇、歌劇、話劇、實景演出等。
曾獲2017年和2019年第11屆、第12屆“全國十佳電視制片十佳主創”;電影《妖貓傳》獲2018年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造型設計獎、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提名);《軍師聯盟》獲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美術獎;《太平輪·亂世浮生》獲2015年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提名)、第四屆漢米爾頓最佳造型指導獎;2012年中國電影技術委員會化妝金像獎;2011年中國電視劇產業二十年群英盛典“突出貢獻人物”;《梅蘭芳》獲2009年第4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提名)。
主要作品有: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方志敏》《蘭花花》;總政歌劇團《屈原》;西班牙瓦侖可西亞歌劇院《圖蘭朵》;遼寧歌劇院《蒼原》;國家大劇院話劇《林則徐》,及影視劇作品《甄嬛傳》《陳情令》《慶余年》《錦心似玉》《如懿傳》《懸崖》《大秦帝國》《喬家大院》《白鹿原》《軍師聯盟》《封神》《神話》等。
主創 王琦燈光設計
中國內地致力于戲劇演出的燈光視覺藝術家,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燈光設計專業。中國舞臺美術學會燈光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多部作品榮獲文化部藝術節文華獎、精品工程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多部當代藝術作品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英國ICA、美國古根海姆美術館展出。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城市生命館燈光總設計。
主要作品有:話劇《戀愛的犀牛》《楓樹林》《宣和畫院》《堂·吉訶德》《燈火闌珊》《兩只狗的生活意見》《尋找李大釗》《焦裕祿》等;歌劇《駱駝祥子》《檀香刑》《沒頭腦和不高興》《血色湘江》《扶貧路上》;舞劇《法顯》《絲綢之路》;京劇《云之上》;越調《老子》等;音樂劇《不一樣的焰火》《素敵小魔女》;兒童劇《飛吧!丹頂鶴》《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等。
主創 胡天驥多媒體設計
200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2006年畢業于法國lissa動畫學院,主修影視動畫。2007年回國后創立正月影像studio,從事CG影視后期特效舞臺多媒體互動影像工作。2019年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文藝晚會多媒體視頻總設計。
近年主要作品有: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長征》《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金沙江畔》《夢游女》;歌劇《扶貧路上》《大漢蘇武》《紅河谷》《運之河》《傷逝》《在希望的田野上》《天使日記》;兒童歌劇《沒頭腦和不高興》《白雪公主》;話劇《基督山伯爵》《林則徐》《逆行》;舞劇《到那時》《河》《水月洛神》《一起舞蹈吧》;音樂劇《血色湘江》《茉莉花》《錦繡過云樓》《阿爾茲記憶的愛情》《紫檀》等。
主創 王丹戎音效設計
國家一級錄音師,電影聲音指導。現任中影電影數字制作基地藝術總監,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聲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1993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同年入職北京電影制片廠(后并入中國電影集團公司),2008年調入中影電影數字制作基地至今。與國內眾多知名導演合作電影70余部,曾10余次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提名。
2011年憑電影《建國大業》獲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錄音獎;2011年憑電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獲得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效獎;2019年憑電影《流浪地球》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錄音獎;2015年曾擔任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
主要代表作品:電影《集結號》《梅蘭芳》《建國大業》《狄仁杰之通天帝國》《風聲》《建黨偉業》《無極》《夜宴》《天下無賊》《絕地逃亡》《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歌劇《長征》《方志敏》《金沙江畔》等。
主創 何飚音響設計
音響設計、調音師。中國錄音師協會演藝擴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
作為音響設計曾參加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大型文藝晚會、紀念反法西斯6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紀念反法西斯7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國慶70周年晚會、“小平您好”文藝晚會、長征頌大型文藝晚會、第一屆中國藝術節、亞洲運動會(1989年)、大運會開幕式、“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文藝晚會《千年之約》、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晚會、國慶60周年大型交響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國慶70周年大型交響音樂舞蹈史詩《奮斗吧中華兒女》等大型活動。參與多部舞臺劇、歌劇音響設計工作。
先后擔任多位國內外著名歌唱家音樂會、知名歌手演唱會及多檔音樂類電視節目音響設計。曾隨團赴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多國進行演出,學習并掌握世界頂級先進的音響設備及數碼調音技術。
主創 金繼峰道具設計
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舞臺設計專業,現就職于國家大劇院。
參與完成大型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一帶一路”文藝匯演《千年之約》、2018年國務院團拜會、2019年全國政協茶話會、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文藝匯演及歌劇《假面舞會》《托斯卡》《茶花女》《奧賽羅》《運河謠》《參孫與達麗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水仙女》《李爾王》《玫瑰騎士》等。
主要道具設計作品有:2020年全國政協茶話會;歌劇《長征》《金沙江畔》《蘭花花》《馬可·波羅》《拉貝日記》《愛蓮說》《扶貧路上》;兒童歌劇《阿凡提》;話劇《抉擇》《同心結》《二月》《基督山伯爵》《西望長安》《德齡與慈禧》《鳥人》《莫高窟》《榆樹下的欲望》《威尼斯商人》《聆聽弘一》等。
主創 黃小曼音樂指導
歌劇音樂指導,國家一級演奏員,鋼琴家。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團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第七屆文代會代表,北京市東城區文聯副主席、音協主席,原中央歌劇院副院長。擔任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會、“文華獎”評委會、“舞臺精品工程”評委會委員。
自幼學習鋼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1976年進入中央歌劇院,在幾十年的歌劇生涯中,積累了中外經典歌劇近百部,并在多部歌劇中任音樂指導和藝術總監。2000年任中央歌劇院副院長,2009年參與組建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1999年策劃并推出了系列“中外藝術歌曲音樂會”;在慶祝澳門回歸天安門大型廣場音樂會“中國心”中任總策劃和藝術指導;同年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全國優秀演奏獎。2000年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對她進行了專門的采訪和報道。2001年為申辦北京奧運會,在北京故宮午門舉行的“世界三大男高音音樂會”任總策劃、藝術總監。2002年開始,連續擔任歷屆中央電視臺“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美聲組、合唱組評委會委員;2011年、2014年擔任CCTV鋼琴/小提琴大賽的評委。2008年起,在國家大劇院《西施》《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運河謠》《冰山上的來客》《方志敏》《長征》《蘭花花》等原創中國歌劇中擔任音樂指導。
主創 焦淼合唱指揮
現任國家大劇院合唱團駐團指揮,國家大劇院青年室內合唱團指揮。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于我國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教授,并得到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先生的指導。于2014-2015年受邀赴美國南加州大學桑頓音樂學院以及洛杉磯歌劇院進行交流訪學。
作為駐團指揮,參與制定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全年百余場演出的排演計劃。在多部中外歌劇中擔任合唱指揮,如《西施》《卡門》《茶花女》《圖蘭朵》《托斯卡》《洪湖赤衛隊》《山村女教師》《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冰山上的來客》《駱駝祥子》等。策劃并指揮系列特色鮮明的主題音樂會,如《聆聽金色歲月》《奇妙的和諧》《秋日情思》等。在多場著名指揮家的音樂會中擔任合唱指揮:在國家大劇院與鄭明勛合作的威爾第《安魂曲》中,擔任合唱排練工作,受到大師的肯定與好評;在國家大劇院合唱團與費城交響樂團的合作演出中,完成貝多芬《d小調第九交響曲》的合唱排練。在藝術歌曲合唱作品的詮釋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指揮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演唱作曲家郭文景先生創作的無伴奏合唱作品《天地的回聲》,并出版CD;擔任作曲家陳其鋼先生創作的交響合唱作品《江城子》的合唱指揮。在G20高峰論壇開幕演出《最憶是杭州》及“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文藝演出《千年之約》等重要演出中擔任合唱指揮。同時在國家大劇院承辦的一系列藝術普及教育活動中,策劃并參與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百場公益演出活動,主持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合唱藝術沙龍,受到廣大藝術愛好者的歡迎。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