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生藝術教育的重要性,需要等到大學生畢業后參加工作很多年,可能才能真正感受到。這是因為藝術對一個人的影響,并不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在潛移默化當中,潤物細無聲。
01 大學生藝術教育,能夠提升大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審美在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之后,人的生存質量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對藝術和美的欣賞及感悟能力。
試想,兩名平時工作看起來差不多的同事,周末雙休或者節假日休息時,一位總是找不到事情做,覺得很無聊,于是通常都是靠補覺、刷手機、打游戲打發時間,餓了就點外賣;而另外一位,因為培養了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業余時間就會去逛逛博物館、美術館,聽聽音樂會、看看話劇;即便沒有這些,同樣待在家里,具有藝術欣賞眼光的人,也能夠從窗戶照進來的光里感受到室內物件的明暗變幻、能夠從陽臺上晾著的隨風搖曳的衣服上感受到詩意;為了完成自己對飲食的美感追求,可能還要下廚做一兩個色香味俱全的菜品。
這兩個人誰的生活更有質量和品質,是根本無需爭辯的。
提升對美的領悟和感受能力,無關金錢,卻是提升一個人生命質量和生活品質的唯一途徑。而要提升對美的領悟和感受能力,就只能通過藝術教育這一途徑,要么在學校里接受學校的統一教育,要么就是接受自我教育,多看多品。
02 大學生藝術教育,能夠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情操和修養以美學大家朱光潛先生為代表的很多美學大師,主張“美育”可以代替“德育”的觀點。而所謂的美育,其實就是對人進行包括全部藝術形式在內的藝術教育。朱光潛先生曾經在一篇關于美育教育的文章里這樣寫到:儒家認定美育為德育的必由之徑。道德并非陳腐條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從根本做起,必須怡情養性。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養性,所以是德育的基本功夫。
無論任何一種藝術形式,要欣賞它,就必須要人打開自身細膩、敏感、溫柔的那一面感受,才有可能真正領略到藝術的美。
而人對于其他人的深層次的理解、憐惜,都只可能在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的感受才有可能,一個人能夠有機會經常感受自己感性的一面,才能對別人感同身受。
當我們以自己曾經體會過的情感來想象其他人的感受時,就會有不忍,這樣的不忍,會被儒家解釋為“仁”,都知道,能夠讓儒家以“仁”相稱的,已經算是非常高的道德和修養了。
03 大學生藝術教育,能夠增加大學生的抗壓能力及抗挫折能力藝術具有撫慰人心的巨大力量,這一點也是得到公認的。
事實上,我們在現實中,也會在無意識中用到這一點:比如,心情特別煩躁時,你可能會聽一些經典的能夠讓人平靜放松的音樂,如《致愛麗絲》、《summer》的鋼琴曲等。
還有很多藝術作品背后的故事,這些藝術家們的生平,以及在藝術作品中所傳達出來的那種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服的精神,都能夠極大地激勵我們一次又一次從壓力和挫折中走出來:不管一個多么失望沮喪、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相信知道了貝多芬的故事再聽他的《命運交響曲》,都會受到觸動,可能下一秒就想通了,決定重新勇敢面對一切。
而一個熟讀很多文學經典的人,悲傷失意的時候,不用說,一定是諸多經典文學里的主人公在心里陪自己走過黑暗。
其實,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的重要影響還不止如此,總之,在大學階段,大學生不僅應該按時完成學校規定的藝術教育,還應該充分珍惜和利用資源,盡可能多地接觸更多更廣泛的藝術教育。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