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曲家張夢用音樂帶你逆時穿越
在遠古悠揚的琴聲中,音樂會緩緩拉開帷幕,包含了漢蒙疆藏四個不同民族的音樂,講述著從遠古到未來的故事,而給予觀眾的視覺沖擊卻是從未來逆流往從前,所有的感官維度在當下的時間點發生碰撞,不禁令人反思,時間對于每一個人到底意味著什么?
《逆時之旅》是上海音樂廳“樂∞”(樂無窮)項目的第二部委約作品,其靈感來自于愛因斯坦的時空觀“過去未來和現在是一種持續的頑固的幻覺”。希望向觀眾詮釋如莫比烏斯環一般的時光流轉,創作的過程自然是艱難且“擰巴”的,用創作者張夢的話來說:“最后呈現給觀眾的作品一定是無數次的面目全非,有時候想把電腦和琴給砸了”。
張夢,青年作曲家,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是當今中國最具實力的笙演奏家之一。雖然主修的是笙,但滿腔創作欲望的張夢認為,樂器僅僅是表達的一種載體。于是張夢又自己攻讀了作曲,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來向更多的人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感知。譚盾先生曾經寄語:“你的音樂很有想象力!
張夢不斷“擰巴”的,除了對于維度概念的認知和表現以外,還有與自己的斗爭,一方面怕自己無法突破,作品觀眾不喜歡;一方面又想遵從內心的聲音去創作。在幾百遍的嘗試之后,《逆時之旅》終于登上了舞臺。
從兩年多前的探討開始,上海音樂廳就給這一部小眾、先鋒性原創作品提供了自由創作的環境和展示平臺。張夢說,他也不知道音樂應該讓人達成共識還是各有見解,但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帶給人直觀的感受,接受亦好,不接受也罷,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見解,僅此而已。
或許,這就是每個站在莫比烏斯環上的人們對時間的看法。是歡喜,是憂慮,千百種情緒,千萬種生活,只有當下的表述和感受,才最真實、最強烈。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