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王蘇:健全“藝術教育鄉村振興”相關機制保障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召開。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脫貧后的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在提高全民教育文化水平、職業技能、整體素質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區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和中小學生的藝術教育還處于需要振興的階段。
就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王蘇建議,引導藝術類高校優秀應屆畢業生投身“藝術教育鄉村振興”。一方面,這些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經過四年專業培養,已具備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和開闊的藝術視野,能夠通過教學把所學、所會、所能、所感的藝術文化知識傳授給當地人民群眾,讓脫貧后的低收入和欠發達地區群眾能夠擴寬文化視野、提升自身修養、拓展就業渠道,有效防止脫貧后的再次返貧。
另一方面,藝術類畢業生用1-2年的時間投身廣袤的中國大地,特別是到基層,到脫貧后的低收入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去淬煉、提高、升華自己,通過向當地中小學生宣教文化藝術課程、開展文化藝術活動等形式,豐富中小學生課堂文化生活。這樣既緩解了師資力量匱乏問題,也緩解了應屆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這是一次“雙贏”的嘗試,能夠更好的形成雙向推進、雙向發力的新格局。
為了更好地讓“藝術教育鄉村振興”發揮應有的作用,王蘇還建議,建立健全“藝術教育鄉村振興”的相關機制與保障。
“首先,應設定‘藝術教育鄉村振興’學科目錄,因地制宜地為不同地區的中小學開設針對性的藝術課程,例如可選擇戲劇、戲曲、舞蹈、聲樂、民樂、繪畫、書法、朗誦、口語表達等,提升‘藝術教育鄉村振興’工作的針對性,形成對口教育、專題宣教、重點提升的工作模式,確保藝術教育鄉村振興工作的整體質量。”王蘇說。
此外,王蘇認為應為參與“藝術教育鄉村振興”的畢業生建立約束與保障機制,例如補貼、繳納社會保險、計算工齡、考研加分以及規定年限、考核方式等,更加有效的激勵和調動畢業生的參與熱情,提升“藝術教育鄉村振興”工作的質量,也是對文化藝術工作的充分肯定。
“為更好地組織、有效地管理,可以將高校教師,如專業教師、退休教師、輔導員等納入隊伍,在幫扶地區管理畢業生,協助工作有序開展,可確保‘藝術教育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持續性,提升工作成效。而且,還可先選擇部分省區市進行試點。若效果良好且具有可行性,再全面推廣。”王蘇補充道。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