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何占豪新作古箏協奏曲《英雄淚》世界首演
“電視劇《周恩來》里有一幕,得知毛岸英不幸在戰場上犧牲,毛主席忍不住落淚,卻耐心開導毛岸英的未婚妻:‘岸英是一個普通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毛主席的淚水讓我印象很深,他的淚不光是悲,還有對敵人的恨,悲痛與憤恨交織在心間。于是,我開始構思《英雄淚》這部作品。”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作曲之一何占豪回憶道。
《英雄淚》曾以民族管弦樂、二胡協奏曲的形式上演。在迎接建黨百年之際,65年黨齡的何占豪選擇以古箏對這部作品進行再創作。4月4日,古箏協奏曲《英雄淚》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世界首演之際,88歲的何占豪將登臺指揮。
何占豪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音樂家。在他的音樂生涯中,他對古箏情有獨鐘,創作過箏、樂、詩《陸游與唐婉》,古箏獨奏曲《茉莉芬芳》《姐妹歌》等30余首古箏作品,也曾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改編為古箏協奏曲。
何占豪與擔綱古箏協奏曲《英雄淚》首演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羅晶是多年師徒。羅晶也是何占豪第一首箏曲創作《茉莉芬芳》和1993年古箏協奏版本《梁祝》的首演者。
在何占豪看來,古箏“既可抒情,又可言志,在表達人物內心情感方面更加游刃有余”。創作《英雄淚》之前,他讀過大量毛主席詩詞,讀到《蝶戀花·答李淑一》中的“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悲從中來。“《英雄淚》里的淚,不僅是領袖的淚水,更是千千萬萬父母為犧牲在戰場上的孩子流下的淚水。”
在何占豪看來,音樂的本質是美,核心是情,一個“情”字是他一直以來的創作主旨。以“情”為主題,《英雄淚》音樂會分為兩個篇章。上半場詮釋“兒女情”,選擇多部以歷史人物為藍本創作的作品,開場曲《胡騰舞曲》是范蠡送別西施的故事,隨后,交響越劇《西施與范蠡:送別》展現交響樂與越劇結合的突破,還有古箏協奏曲《陸游與唐婉》;下半場以“家國情”為主題,帶來歌頌龍華烈士的交響詩《龍華塔》和首次與觀眾見面的古箏協奏曲《英雄淚》。“家國情與兒女情,每個音符背后都有故事,希望這些故事能與觀眾產生共鳴。”何占豪說。
音樂會《英雄淚》之后,同樣講述“兒女情”“家國情”的現代京劇《杜鵑山》、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及東藝自制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將陸續在東藝舞臺亮相。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