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人間四月天”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音樂會
國家大劇院“中華情懷·民樂名家”系列:“人間四月天”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音樂會 【開票】
演出時間:2021.04.02 - 2021.04.03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待定
日期/場次:
2021.04.02 周五 19:30
2021.04.03 周六 19:30
指揮 張列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中國指揮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指揮。任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廣播民族樂團常任指揮及樂團創作研究室作曲。受聘為中央音樂學院、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香港演藝學院等團體的藝術指導和客座指揮。
1984年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90年代末在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深造。先后師從劉靜、豐琪和楊鴻年教授。在德國指揮大師班里得到了鮑姆教授的悉心指導與熱情肯定。
先后出訪德國、奧地利、法國、荷蘭、瑞士、比利時、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中國港澳臺地區。創作了管弦樂、舞劇、影視音樂、民族管弦樂、協奏曲、聲樂等近百首作品并多次獲獎。打擊樂協奏曲《關山隨想》成為廣大民族樂團的演出曲目。近年來創作的主要作品有:交響舞劇《大風歌》《長恨歌》;電影《啞姑》《酸棗坡》;民族管弦樂《放飛》《小巴郎》幻想曲和組合打擊樂《太陽的兒子》《黃河纖夫》《楊門女將》等作品。其中《小巴郎》幻想曲和《黃河纖夫》《楊門女將》分別獲全國比賽一等獎和金獎。
張列的指揮風格細致清晰,深沉而富有激情。善于準確地把握并具創造力地展現作品的內涵。
一位英國評論家稱:“中國指揮家張列先生不但對中國樂器的格調與性能有很深入的了解,他對音樂的詮釋也有獨到之處。在現場指揮時他不僅是平衡音樂、掌握全場氣氛的靈魂人物,也讓觀眾隨著音樂的默契,進入一個豐富多變、深不可測的感覺世界中……”
近年來,曾與國內的天津交響樂團、昆明交響樂團、陜西省交響樂團、廈門歌舞劇院交響樂團、西安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上海民族樂團、廣東省民族樂團、山東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河南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陜西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浙江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等團體合作演出。張列的音樂活動遍及各地,在音樂界中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藝術家 范瑋卿
著名古箏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理事,國家教育部十三五重點課題核心專家,美國密歇根大學客座教授。
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大學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研究生,任職于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曾任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北校區校長。多次出訪歐、美、大洋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出版《高山流水》、《茉莉芬芳》、《出水蓮》、《中國漢樂箏曲40首》等多張古箏經典名曲專集。創立了“卿梅靜月”民族室內樂小組、“飛天女”古箏樂團、“古典印象”國樂坊、“國樂風華”演奏家小組多個室內樂團,出版《夕影之詩》、《古典印象》、《沁園春·雪》室內樂專輯。
藝術家 戴亞
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竹笛學會副會長、中國音協笛子學會常務副會長。
二十多年來,先后多次與世界一流交響樂團及國內交響樂團、海內外中樂團合作舉辦了獨奏、協奏音樂會,在國內外獲得極高聲譽。90年八孔笛研制成功,經過反復實踐并得到諸多著名作曲家的大力支持,使八孔笛在舞臺演出中獨出異彩。2005年獲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的重點科研項目。2008年完成了新課題《八孔笛——新改良竹笛應用教程》一書,作為國家211重點工程項目正式出版。他還致力于笛子協奏曲的開發,先后委約并首演了《愁空山》、《楚魂》、《陜北四章》、《牧童的幻想》、《釋迦之沉默》、《陌上花開》、《飄》、《胡旋舞》、《云》、《雪意斷橋》、《空中花園》、《牡丹亭夢》、《璽徙喜》等十三部大型笛子協奏曲,為笛子藝術走向未來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戴亞的笛藝技術精湛,剛柔并蓄,北方的豪放與南派的秀麗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一,其音樂極富感染力,有“京城笛王”的美譽。
戴亞執教嚴格,其學生多人多次在重大比賽中獲金獎;戴亞本人曾獲:1989年首屆“山城杯”民族器樂電視大獎賽笛子第一名。1995年5月“國際民族器樂獨奏大賽”笛子第一名。1995年6月臺北“第三屆民族器樂協奏大賽”笛子第一名。他是全國唯一一位“民樂大賽”笛子三連冠獲得者。2017年被授予“中國杰出民樂演奏家”稱號。
藝術家 佟凡
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會員。
主演過《中國儀仗兵》《大宋少年智》《戰昆侖》《愛情有點藍色》《澳門的故事》《分界線》等等。主持國家級的各種大型文化演出。多次主持文化部的春節晚會。獲得文化部優秀演員表演獎。獲政府最佳男主角提名獎。
藝術家 薛琦
現任中國廣播藝術團民族樂團大提琴首席。自幼學習大提琴演奏,1985年師從西安音樂學院教授樊志剛學習大提琴演奏,同年考入西安音樂學院同孫鵬教授學習大提琴演奏。在校期間多次獲得獎學金,并參加了西安音樂學院交響樂團赴全國各地的演出,并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1998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師從中央音樂學院著名大提琴演奏家俞明青教授,并與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侯俊俠教授學習低音提琴演奏,在校期間曾多次參加國內外演出,并在人民大會堂新年茶話會上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2002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考入中國廣播藝術團,現任大提琴聲部首席。工作以來多次隨團出訪加拿大、俄羅斯、韓國、日本、德國、瑞士等歐亞國家及中國臺灣地區,所到之處演出均獲得巨大成功。
藝術家 岳璐
中國廣播藝術團女高音獨唱演員,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碩士研究生,師從于音樂教育家鄒文琴教授。
2007年12月榮獲第六屆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聲樂大賽優秀獎。
2010年3月15日應外交部長楊潔篪邀請為歡迎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閣下訪華的歡迎晚宴上演唱《蘆花》得到好評。2018年5月擔任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中國廣播藝術團重點打造的中國原創民族交響樂歌劇《莫高窟》民族唱法女一號翟蜜兒一角。 2019年4月在國家大劇院”歲月如歌”中國電影樂團建團70周年特別音樂會上演唱電影《小花》主題曲《絨花》。2020年11月在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舉辦第一場碩士個人獨唱音樂會獲得好評。2020年11月在北京展覽館由中國廣播藝術團舉辦《紅樓夢》專場音樂會演唱了《序曲》《紫菱洲歌》和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獲得好評。
藝術家 姜克美
著名胡琴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名譽首席。哈爾濱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北京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CCTV“光榮綻放·十大二胡演奏家”,華樂論壇新繹杯“杰出民樂演奏家”。
姜克美在胡琴演奏上大膽探索,兼容并蓄,逾越了胡琴樂器之間的界限,形成典雅細膩、雍容大度的演奏風格,在民族樂壇獨樹一幟。先后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以及大阪,中國香港、澳門、臺灣等地成功舉行個人胡琴獨奏音樂會,應邀參加“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布拉格之春音樂節”等各種國際性藝術活動,與海內外數十個樂團和指揮家合作,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林肯藝術中心等音樂殿堂演奏不同類型胡琴獨奏曲,演出足跡遍及五大洲50多個國家,贏得廣泛的國際聲譽。
演出團體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是成立于1949年的國家級樂團,是中國廣播藝術團所屬的五個分團之一,具有極高的藝術水準和管理水平,歷史悠久、成就卓著,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擁有近百人的演奏編制,氣勢恢宏。七十年來,在我國著名的指揮家、作曲家彭修文先生的積極倡導和不懈努力下,率先確立和奠定了以弓弦、彈撥、吹管和打擊樂為基礎的中國民族管弦樂隊基本構架,為民族交響樂隊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學做出了重大貢獻。當今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樂隊基本構架模式已經被國內外許多民族音樂專業樂團廣泛參照或采用。
七十年來,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形式多樣的演出給人們帶來鼓舞、激勵和美的享受。許多創作和演奏的作品已經成為常演不衰的經典保留曲目。樂團演奏和錄制了幾千部(集)的電影、電視、廣播、磁帶、CD等等,為我國的廣播電影電視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七十年的藝術成就中,樂團培養和造就了眾多藝術家,不斷涌現出著名的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深受國內外觀眾喜愛。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作為中國民族音樂著名藝術品牌,中國民族文化的象征,以其超乎尋常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向世人展現了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豐富內涵。奏響亞洲和歐美,先后出訪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增進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和友誼, 為中國民族文化藝術走向世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貢獻。
曲目
民族管弦樂《風》 徐景新 曲
民族管弦樂《瑤族舞曲》 劉鐵山 茅沅 曲 彭修文 編曲
古箏與樂隊《小河淌水》 張大森 改編
古箏:范瑋卿
民族管弦樂《鄉愁》,選自組曲《絲路粵韻》 趙季平 曲
笛子與樂隊《山野情》 戴亞 曲 張詩樂 編配
笛子:戴亞
大提琴與樂隊《人間四月天》(配樂詩朗誦) 趙麟 曲 張列 編配
朗誦:佟凡
大提琴:薛琦
女生獨唱《蘆花》 賀東久 詞 印青 詞 曹文工 配器
演唱:岳璐
板胡與樂隊《花梆子》 閻紹一 編曲 劉湲 改編
板胡:姜克美
民族管弦樂《太陽歌》,選自組曲《七彩之和》 張朝 曲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