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民音樂大講堂愛樂沙龍第六期在長沙音樂廳舉行
中國高教學會美育理事涂教授:感謝長沙銀行和長沙音樂廳及湖南愛樂協會聯合為大家建的高標準、全國首創“1+1+n”愛樂沙龍平臺。
3月6日下午14:30分,由長沙文化旅游廣電局、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長沙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獨家冠名的長沙市民音樂大講堂,2021年首期(長沙愛樂沙龍第六期),“鋼琴上的流浪詩人舒伯特” 在長沙音樂廳·舒伯特教室舉行,此次沙龍報名仍然很積極,周一上午不到1個小時就滿額。盡管是倒春寒的天氣也阻止不了大家前來分享。本場愛樂沙龍由胡偉教授主持,樂友歡聚一堂,一起暢聊鋼琴上的流浪詩人舒伯特和他的作品《流浪者幻想曲》。
本期愛樂沙龍的談彈嘉賓是青年鋼琴家毛丹丹,她出身音樂世家,師從加拿大著名鋼琴家 Christina,畢業于約克大學皇家音樂學院,英法德語熟練,擔任多倫多國際鋼琴比賽組委,國際信息與知識管理會議音樂總監,回國后創辦夢飛揚鋼琴工作室,做湖南89.3音樂電臺鋼琴賽評委,學生考入中國音院等一類藝術類高校,曾在維也納莫扎特國際鋼琴比賽等獲一等獎。
弗朗茨·舒伯特弗朗茨·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維也納,奧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追求思想解放,藝術自由,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出生于維也納郊外的教師家庭。自幼隨父兄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少年時即顯示出他在音樂創作上的特殊才能。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 。他為不少詩人的作品寫了大量歌曲,如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爾赫姆·穆勒等把音樂與詩歌緊密結合在一起。
走進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
—— 流浪者幻想曲舒伯特在1822年11月所作的《流浪者幻想曲》是以舒伯特自己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流浪者之歌》D.493 為原型, 通過一系列變奏和發展而成的鋼琴幻想曲, 是作曲家中斷4年鋼琴奏鳴曲后創作的第一部作品, 在舒伯特的諸多作品中顯得十分亮眼,是他階段性成熟的標志。
舒伯特作為浪漫主義風格的開端,在作品中傾注了大量的個人情感,接下來我們就從寫作背景,旋律特點, 曲式結構和演奏技術等方面來淺析一下這部作品。
創作背景:舒伯特20歲那年因父親反對他從事作曲自由職業而離開了家庭,后染重病,在這一段時期舒伯特人生極為波折,充滿了痛苦,無奈,彷徨,孤獨迷茫與悲憤,內心中有著激烈的矛盾與斗爭,然而在困苦中不斷掙扎,燃起希望跟吶喊,這些情感在作品中充分的體現了出來,劇烈的情感沖突,內心世界波濤洶涌,使得舒伯特把對自由的追求,對理想的向往都傾注到了藝術創作里面,來抵御一個人獨自面對茫茫世界的孤獨和悲愴感。
在創作《流浪者幻想曲》(D.760) 的時候,舒伯特將《流浪者之歌》這一旋律融入其中,以表達他內心深處的孤獨與痛苦以及對美好人生的向往之情。這一部作品的和聲部分內涵清晰、結構均衡對稱,而舒伯特正沉浸在一種浪漫主義中,因此將他應用到鋼琴幻想曲中,同時將歌曲優美的旋律保留在了創作中,并加入自己真摯的情感以及鮮明的個性色彩,將他們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升華、豐富。尤其是憑借著舒伯特積累的各種創作經驗與技術,實現了古典主義音樂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
作品結構第一部分:“熱烈的快板”,奏鳴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題爽朗而充滿豪情,展示出主人公的形象。他時而快樂地歌唱邁開大步,時而又默默無語郁郁前行。經過琶音過渡句,由第一主題變奏而成的第二主題輕快活躍,帶著美好的希望,展開部先是變化第一主題,在進行中不斷掀起熱情;快速琶音一瀉千里,低音伴奏充滿力度,多方位展示了舒伯特音樂狂放的一面。
再現部溫和的第二主題變奏出現,但不久熱情的第一主題又一次占據了主要地位,并在一個個和弦之中漸漸安靜下去而結束。
第二部分:“細膩柔情傷感的慢板樂章”,具有回旋曲原則的自由變奏曲式主題是《流浪者之歌》的旋律作者通過細膩,柔情而又具有沉思韻味的旋律將音樂鋪設出一種形象的畫面感,落落寡歡,傷感嘆息,一次又一次。
五個變奏在小調與大調之間轉換,時而是平緩的內心獨白,時而力度加重,情緒急切。優美的大調旋律,仿佛是對故鄉美好的回憶,和對理想的憧憬。
小調旋律表現遇到的困境,現實的殘酷,夢幻的破滅,希望的消失,夢一樣遙不可及。
第三部分:“輕快活潑的急板”,諧謔曲形式的變奏回旋曲式第一段,第一主題變形為跳躍的舞蹈旋律,氣氛熾熱,節奏奔放,表現出樂觀豁達的精神。
第二段是安靜雅致的小圓舞曲,與之前形成對比。
第三段再現第一段,調性經歷了bA-A-bb-b-c-C的豐富變化,在調性上不斷向C大調靠攏,承上啟下,在快速的琶音后直接進入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激情恢弘的快板”
呈式部由一個賦格段構成的擴充再現的復三部曲式結構。
令人振奮的主題旋律以特有的賦格曲中對位的形式出場,變化了的主題在低音區奏出,賦格段的對題在高聲部出現,然后逐漸升高音調,作曲家通過對位的寫作技法塑造了一種剛正不阿的音樂形象,繼而旋律得到不斷擴充與變奏,展現了豐富的色彩,情緒高昂熱烈。主人公滿懷希望,迎著朝陽繼續堅定地向前走去。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