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上海音樂學院校史,做高等音樂教育的排頭兵
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文藝方針和音樂教學的規律立德樹人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強調了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百年來,黨始終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繪就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壯美畫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現實的映照,回望歷史,更好地遠觀外來!
為更好地從上音校史中汲取力量,助力學校“十四五”規劃和“雙一流”建設,黨委宣傳部(校史館)、離退休工作處策劃了以“校史記憶”為主題的校史人物采訪拍攝系列工程。項目以年齡為依據,對身體健康狀況允許的老先生進行采訪。
第一批以目前可接受采訪的90歲以上的上音人為主。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上音的辦學歷史,我們也特別采訪了曾擔任校領導的幾位老先生。
聆聽上音校史,從上音的校史記憶中追溯初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采訪時間:2021.1.13
采訪地點:江明惇先生家中
采訪文字整理:鐘雯婷(2019級音樂教育系)
學在上音
我是帶著紅領巾進上音的,那個時候叫少年班,不叫附中。我最初是在行知藝術學校,陶行知先生辦的藝術學校,原本用育才這個名字,從重慶遷到上海以后,上海有一個育才學校,所以更名行知藝術學校。
我們這一班到了1952年,全部并到上海音樂學院的少年班(今上音附中),我們并過來就是初中三年級,我在初中到高三讀了4年,1956年暑假升入本科作曲系,同年入黨,后來轉學中國傳統音樂。
印象中,給我打好音樂基礎的是汝潔老師。她那時就擔任我們的班主任,剛從本科鋼琴系畢業,留校到附中教視唱練耳。我們當時每周有6節視唱練耳課,一三五或者二四六,隔天上兩節,要求很嚴,因為視唱練耳是音樂基礎,如果學好的話,以后從事什么專業都可以有較好的發展的空間,所以這個印象是很深的。
本科讀了兩年后(1958年),我被抽調到學校民族音樂研究室,但我的音樂基礎教育還在繼續。我沒有落下作曲系的課,還聽了許多老師的課、上交習題,老師們也都認真批改。當時我一邊工作一邊上課,生活很充實。
教在上音
那時夏野先生被調到《辭海》編寫組,由我接任去教學生民歌,我正式開始了教學工作。當時學校非常重視民間音樂的教育,所有的系包括附中都要學習民歌,一個禮拜兩節課,大家都要唱。
印象最深的是閔惠芬學民歌,她是我教的第一屆附中學生。平時上民歌課,她每次都坐第一排,非常明顯的位置,態度很認真,唱得特別響,各方面都非常好。有一天點名,發現閔惠芬沒來,旁邊的同學說她要準備參加比賽。第二個禮拜她來了,向我說明了原因。后來一直到前幾年,她生前還在講這個事情,她說民歌太重要了,對她的幫助非常大。所以民間音樂的教育對整個學校來講,在當時是一直備受重視的。
1958年我被抽調到民族音樂研究室后,主要的任務就是收集民間音樂。民間音樂的收集過程有許多困難,背著沉重的設備跋山涉水;尋找失落劇種的老藝人;配合不同人的習慣錄制。接觸了民歌,才發現與以前學習的基本樂理、和聲是兩回事,記譜的方法也是兩回事。但我不覺得這是荒費了之前學習的東西。
視唱練耳教會了我聽覺上的辨識力和記憶力,在沒有錄音的年代,我能夠迅速記錄聽到的每一個調子。民歌的記錄要很詳細,主要是在五線譜的基礎上增加附加的符號,例如唱詞的字音、顫音、滑音等,非常細微,因為它對于表現音樂、風格、色彩、層次等有很大的關系。
后來,在研究學習過一些音樂人類學方面的理論書籍后,我認為中國民歌研究有兩個特點,一是對于音樂本身的研究比音樂人類學更深入、更緊密;二是理論研究與創作、與藝術實踐結合得很緊。將音樂人類學的長處與中國的音樂研究的長處結合起來是一個很大的發展,當然有些結合得好,有些就各執一詞。
辦學思考,建立音教系
我原來在作曲系當過黨支部副書記,后來去民樂系也呆過。一開始要我當學校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的時候,也是糾結了一段時間,我一點不懂,也覺得當下階段主要是學習,專業總是會受影響。但聽到賀院長放下創作去當院長后就想明白了,黨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得干,不會就學。他也沒有因為職位的變化而放棄提升自己的水平,賀院長說:“并不是因為你的地位變化引起的,水平不夠的話,你還是要好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到了1991年,桑院長年齡到了,我擔任下一任院長。怎么當好院長呢,我一直以賀院長為榜樣,他經常思考的就是我們音樂教育怎么樣才能夠對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
我記得有一個新聞記者和他聊天,說現在上海經濟發展得很快,聽說賀院長很關心,他說我主要是關心我們的國民精神層次和精神水平的提高。所以他對于音樂教育,社會音樂教育都很關注。在他腦子里面,音樂教育有專業音樂教育,有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有社會音樂教育。辦音樂學院,是有一個文化定位,有一個歷史定位,有一個民族定位。他是這樣一種觀念。他對于不符合音樂教育規律的敢于頂,敢于堅持他自己。在辦學方面,各種人會有各種各樣的思潮,各種各樣的精神,特別是青年學生那個時候思想非常活躍,剛剛改革開放沒多久,學派來了,各種各樣的理論來,如何在這當中把握住辦學與音樂教學的規律,立德樹人。這個也是我們跟賀院長的差距。
到了1995年的時候,國家要定九五規劃,各個單位要提出自己的發展規劃設想。建立音樂教育系的原因有很多,當時全國九所音樂院校中大部分都有了音教系,辦起來后能夠提高國民素質。就這樣經過幾次討論,建系的報告打到文化部,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辦起來了,1997年建校70周年的時候正式建立音樂教育系。
祝福上音
要辦好學校,一是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二是要按照音樂教育規律辦事。二者是統一的。培養音樂人才,首先是立德樹人,一個愛國的人愿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貢獻給人民群眾。然后在音樂專業中,音樂基礎應該很扎實,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在專業上比較突出。按照現在學校的章程,能夠是高等音樂人才,從音樂教育的角度來講也是這樣,他要有能夠教書、能夠教學實踐的能力,音樂教育的理論能夠達到比較高的水平。
學校最近幾年有很大的發展,我希望學校能夠為祖國的文化事業、文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這個是最重要的,因為上海是長三角的排頭兵,在音樂教育方面也應該是排頭兵,希望能夠真正起到排頭兵的作用。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