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 民族音樂盛宴向更多孩子傳遞精神力量
這場民族音樂盛會,讓喜愛音樂的孩子們,盡情沉浸在韻律之中
為進一步貫徹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國家戰略,促進長三角美育教育工作的推進,日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發起了第十七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活動分上海展演周與安徽主會場兩個板塊,其中上海展演周在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總部辦公室楊浦區少年宮舉行,為期一周,活動形式豐富多樣。
據了解,第十七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共設置高校民樂團、社會民間音樂團體、小學民樂團、海內外中學民樂團、學生藝術團等五個專場。線上近百支團隊參與展演,共享民樂饕餮盛宴,感受民樂藝術魅力。
上海展演周期間,在楊浦區第三十五屆學生藝術節民樂專場活動上,學生們用民樂講述動人的紅色故事,奏響紅色經典旋律,展現當代楊浦少年兒童良好的精神風貌;上海市課外校外民樂優質課程實踐活動中,楊浦區少年宮青年教師周倩云結合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中萬人二胡云盛會活動,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民族拉弦樂合奏課《光明行》,把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真善美精神,潛移默化地滲透在課堂全過程中;在線上火熱開啟的上海學生民樂聯盟專場展演活動,不僅頻現經典,更有各類新作相繼推出,精彩紛呈,為廣大觀眾奉獻了一場高水準的民樂盛宴。
為進一步推進美育工作,打造文化品牌,11月18日,“為每個孩子的生命成長厚植精神底蘊”上海市大中小學生民樂教育專題研討會在楊浦區少年宮舉行,研究民樂教學規律、推廣民樂教育成果,為提升長三角藝術教育質量積極助力。
“楊浦區少年宮的民樂項目始于上世紀80年代,經過30多年奮斗積淀,少年宮學生民樂團從只有幾個娃娃的單項樂團,發展成為梯隊銜接有序、充滿活力、高位發展的千余人綜合樂團,并充分帶動了全區中小學校民樂項目的蓬勃發展,繪就了市、區藝術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楊浦區少年宮黨支部書記、主任葛琛靜說,楊浦區少年宮緊扣區域“創智教育”核心特質,重視面向未來的民樂傳承與創新工作的謀劃實施,以“藝•智”課程群建設和楊浦區青少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工作室為核心項目,探索以提升核心素養為基本目標、深度學習為基本特征、項目融合為基本形式的課外校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創智課堂新樣態。
民族音樂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推進五育并舉工作的關鍵抓手。據了解,今年的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貫穿全年:上半年舉辦“傳承紅色基因 喜迎建黨百年”萬人二胡云盛會活動,分別在“春苗茁壯”六一兒童節、“時代號角”七一建黨日、“民族希望”八一建軍節以及“龍韻東方”十一國慶節連續推出,來自全球專業院團、大中小學與社會團隊等近百支隊伍匯聚線上積極參演;10月舉辦“新作品征集活動”,涌現出二十余部反映新時代、歌頌新生活的民族管弦樂新作品;第十七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在線上火熱亮相,吸引了5000余名的民樂愛好者用民族樂器講述紅色故事,謳歌百年輝煌。
上海市教委體衛藝科處處長陳華表示,“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也將站在美育新高度,繼續推進長三角民樂展演品牌建設。通過發揮上海學生民樂聯盟作用,完善大中小民樂體系建設;開展民樂作品創編,研發民樂課程讀本;加強民樂教育教學研究、提高教師‘講臺、舞臺、寫字臺’能力等,為培養具有愛國情感與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從2004年到2021年,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始終以民族音樂教育交流為載體,探索實踐長三角美育教育一體化發展,由最初的19支參演團隊到此次的93支,從長三角地區拓展到整個東南亞,從學校響應到全社會廣泛參與,搶救了瀕臨失傳的民族樂種,推廣了民樂的教育成果,現已成為拓展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內涵和弘揚華夏民族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強勁推動力。在未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還將繼續為廣大民族音樂愛好者搭建真善美的藝術橋梁,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面向未來,楊浦區少年宮也將充分發揮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總部辦公室的輻射作用,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美育精神,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更堅實地落在人才培養和社會傳播上,用民族音樂滋養孕育更多孩子生命成長的活力,鐫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圖騰。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