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首部原創音樂劇《審判日》進行首輪匯報排演
(煙臺市文化藝術中心供圖)
從山東省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獲悉,煙臺市首部原創音樂劇《審判日》近日在煙臺市文化藝術中心百花劇場進行了前期排演工作的匯報,演員們在舞臺上真實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審判外國人第一案——“楊祿奎事件”。山東歌舞劇院院長張積強為代表的主創團隊、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玲、煙臺市文化藝術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觀看了此次排演。
《審判日》是根據1947年發生在煙臺的“楊祿奎事件”為原型進行的劇目創作,以中美雙方三次談判為主線,以社會各界人士對楊祿奎家庭的幫扶讓楊妻梁玉英從軟弱怕事到挺起脊梁做主人的轉變為輔線,以舞臺藝術的方式表現隨著事件不斷變化發展。經過各方勢力的不斷博弈,終于迎來了對美國人史魯域琪的“審判日”,宣告正義勝利,彰顯國家力量的歷史過程,再現了當時的煙臺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為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民族尊嚴而做的不懈斗爭,生動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真摯為民的高尚情懷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歷史意義深遠,現實意義重大。
張積強表示,從藝術的角度來說,該劇具有獨特的思想內涵、藝術形式、戲劇結構三大特色。獨特的思想內涵:全劇講述的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死亡引起的軒然大波,生動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真摯為民的情懷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獨特的藝術形式是指與其他舞臺藝術相比,音樂劇有著更現代多元的視聽感受,有著更廣泛、更年輕化的觀眾群,該劇以音樂劇為載體,突出音樂劇幾大元素,講述一波三折的故事、刻畫豐滿鮮活的人物、闡釋深刻犀利的觀點,讓厚重的歷史和現代戲劇樣式進行碰撞,產生新的藝術火花。獨特的戲劇結構是指整劇有三次談判和一次審判,以時間為軸線,用群眾的激憤和肇事者預謀抽身來營造緊張感并增加人物行動的助力,以談判的步步勝利為基點(主線),以社會各界對楊妻在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為散點(輔線),打破時空限制,營造跨越時空、跨越生死的對話和交流,講述民心所向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正是此次審判成功的必然因素。
(煙臺市文化藝術中心供圖)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