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化中生生不息的音樂文化
從五千年前的第一支骨笛,到最最原始的古琴,再到古箏,琵琶,揚琴,柳琴,月琴……從戰國時期的編鐘到現代化了的電子琴這些無不在生生不息的延續著我華夏音樂文化。從得出十二平均律的朱載玉到高舉紅色旗幟的聶守信,從肖友梅到冼星海,從盲人音樂家華顏均到趙寒陽,憫惠芬。從民族唱法的蔣大為到王宏偉,閆維文,他們都在不停的傳承著音樂文化。從音樂學院一批批畢業的學子到鄉間村頭追逐了半生的民間藝人,從大學音樂系的教授到鄉村小學吹著笛子的音樂教師,他們都在努力著,這種永不停息的追求就是我華夏大國的生生不息的音樂文化。 我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在將近二十載的教學生涯中,曾有人建議我放棄吧!這個科目集分很低,放棄吧!這個科目不考,可我真的不能放棄,音樂課是我華夏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教這個科目的老師本來就很少,我怎能放棄。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