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大師弗里切依:百感交集的音樂人生
前些年,在國外的音樂網站上網購了一套匈牙利指揮大師弗里切依的唱片全集,當時只是選了其中的一部分聽了一下。最近突然起興,將弗里切依的這套唱片全集完整地聽了一遍。當聽到他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時,我一下子愣住了,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命運》!《命運》的名家名演多如過江之鯽,在我收藏的《命運》中,就有卡拉揚、穆拉文斯基、克路易坦、萊納、切利比達克、卡洛斯·克萊伯、蒂勒曼的版本,可謂各領風騷、競相爭艷。但弗里切依的《命運》放在其中依然個性鮮明,獨出新意,而且可以從中聽出他對人生的百感交集,感受到藝術與生命的溫度。
弗里切依的一生仿佛就是為音樂準備的。1914年8月9日,他出生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父親是一家軍樂團的指揮,年輕時曾在德沃夏克指揮的樂隊里當過小提琴手。弗里切依自幼音樂天賦出眾,6歲便進入李斯特音樂學院,曾隨20世紀最偉大的匈牙利音樂家巴托克和柯達伊分別學習鋼琴和作曲。當時的布達佩斯音樂生活十分活躍,弗里切依不放過觀摩每一位來這里演出的大指揮家音樂會的機會,如門格爾貝格、魏因加特納、瓦爾特、埃里希·克萊伯、安塞梅、富特文格勒,等等。1930年,托斯卡尼尼率領紐約愛樂交響樂團來到布達佩斯巡回演出,16歲的弗里切依有幸在托斯卡尼尼的排練中擔任助理,獲益匪淺。
弗里切依13歲時就以指揮父親軍樂隊的一場音樂會,拉開了自己音樂生涯的序幕。1933年,從李斯特音樂學院畢業后,他先后擔任過匈牙利南部的塞格德軍樂團的指揮、塞格德愛樂樂團首席指揮、布達佩斯國家歌劇院音樂指導。1947年的薩爾茨堡音樂節上,弗里切依頂替生病的大指揮家克萊姆佩勒,指揮首演德國作曲家艾乃姆的歌劇《丹東之死》,名聲大噪。1948年34歲時,他被任命為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的音樂總指導。同年,柏林美軍占領區(RIAS)廣播交響樂團成立,這是二戰結束后原西德六個重建廣播交響樂團中的第一個,全部由新樂手組成,弗里切依迎難而上,挑起了樂團首席指揮的重擔,很快就使RIAS廣播交響樂團(一年后更名為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步入正軌,并躍入了歐洲一流樂團的行列。
弗里切依的指揮風格嚴謹果斷,熱情流暢,富于戲劇性的鮮明對比。用他的好友、與他一起在歐洲巡回演出的小提琴大師梅紐因的話說:“他用這樣戲劇性的文學化的方式創造音樂,我覺得在他的生活中便不需要其他的文學性了。”他訓練樂隊時一絲不茍,從不含糊,追求盡善盡美。1950年,在英國的格林德伯恩音樂節上,弗里切依排演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一些樂手起先對他這種嚴格認真的訓練方式不太習慣,情緒上有些抵觸,但漸漸地,他們就被弗里切依的藝術造詣、簡潔而富于歌唱性的音樂效果所折服了。
上個世紀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弗里切依是德國DGG唱片公司最重要的音樂家之一,雙方合作錄制了不少傳世的音樂經典。由于在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和理查·施特勞斯的領域有不少優秀的錄音,因此,DGG有意識地讓弗里切依避開這些曲目,但只要給他機會,他就能指揮錄制出令人信服的、深受聽眾喜愛的音樂。然而,就在弗里切依準備大展身手之時,他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許多藝術創作計劃被迫終止。比如,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他指揮錄制了奇數的第一、三、五、七、九交響曲,但第二、四、六、八交響曲的錄制已力不從心。1960年,在德國斯圖加特的電視演播室里,他排練和演出斯美塔那交響詩《伏爾塔瓦河》的整個過程被拍攝和錄制下來,此時,他因為白血病動了兩次手術,身體虛弱,但依然精神矍鑠,藝術光彩絲毫不減。
病魔不可能不在弗里切依指揮的作品中留下痕跡。他與柏林愛樂合作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錄制于1961年9月,此時他已身染沉疴,切身感受到了死神腳步的臨近,因此,他將自己對人生的百感交集融入到了“樂圣”的這部名作中。整部作品的處理速度明顯放慢,音樂變得深摯婉轉,表達出對生命的無比眷戀。音樂的舒緩與沉思意味,意味著弗里切依沒有強調這部經典通常的搏斗、抗爭主題,在對生命的思考和回望中,他與命運和解了。
1963年2月20日,弗里切依在瑞士巴塞爾與世長辭,年僅49歲。在生命最后的歲月里,德國文學巨匠歌德的一段名言給了他心靈上的慰藉:“每一個非凡的人都負有一種特定的使命,他為此而被召喚而來,當他完成了這一使命,他便無須以這種方式在世界上存在下去,上天將用他去干新的事情。”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