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梅:用藝術去記錄、去歌頌、去戰斗
李梅參與錄制疫情防控節目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备有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華夏大地。從黨中央到陜西省委,再到陜西文旅系統,都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在這一特殊時期,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梅攜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全體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緊急行動,安排開展各項防疫工作,切實履行好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同時積極發揮文藝院團的藝術資源優勢,以一系列新創作品安定人心、鼓舞斗志,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了積極作用。
故事一
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
——宋辛棄疾《生查子·重葉梅》
率先發聲,以“藝”抗疫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陜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牛一兵高度重視,1月26日(大年初二)在陜西廣播電視臺緊急召集會議作岀工作部署。為了配合陜西省疫情防控行動,陜西省戲曲研究院與多家單位一起,聯合推出秦腔名家疫情宣傳防控系列廣播節目,通過陜西廣電網絡應急廣播系統覆蓋全省的13282個大喇叭,使節目傳送至村村落落、家家戶戶。
平時舞臺上光鮮亮麗的李梅,此刻也是與大家共克時艱的戰友。“鄉黨們,大家新年好,我是大家熟悉的秦腔演員李梅,我在這里給大家拜年了。今年過年,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大家不能串親戚、逛廟會。從今天開始,大家可以通過廣播聽我唱戲、和我聊天,我還會說一說科學防控疫情的事情……”就這樣,李梅的聲音,伴隨著填詞新唱的秦腔唱段傳至三秦父老的耳朵里,安撫著疫情初期廣大戲迷和鄉黨們緊張、焦慮的情緒。
配合疫情防控創作的戲曲作品,不僅為大家帶來親切問候和精彩演唱,也在拉家常中話疫情、說防控科普和衛生常識,彌補了新媒體在農村地區、老年群體中進行疫情防控宣傳不便的問題。這些戲曲節目同時通過多個網絡平臺推送,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網絡點擊量達1.2億次。
“從1月26日接到任務,院領導班子立即組織在家的創作力量和陜西省戲劇界有關人士全力以赴做好工作。藝術家們踴躍報名參加,大家都表示要在抗擊疫情的這場戰斗中充分發揮文藝戰士的宣傳作用!标兾魇蚯芯吭狐h委副書記鄭寧莉表示,多位編劇連夜改編了群眾耳熟能詳的《梁秋燕》唱段、《血淚仇》唱段、《三滴血》唱段、《火焰駒》唱段等,并創作了在群眾中有廣泛基礎并最具宣傳效果的秦腔快板書等,穿插著在節目中播出。
就這樣,面對疫情,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全員行動起來。該院眾多梅花獎得主及著名演員積極跟進,大家用自己擅長、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作品,創作推出了“秦聲高唱共克時艱”專題節目23期,用秦聲秦韻向百姓傳遞疫情防控知識,為時代英雄鼓與呼。這些節目同時在學習強國、文旅中國、騰訊視頻、陜西廣播電視臺及秦腔微信公眾號、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出,形成巨大影響和引導作用,掀起了全省文藝界宣傳防疫的熱潮。
李梅捐贈蔬菜時的合影
故事二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元王冕《白梅》
德藝雙馨,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防疫抗疫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戰斗。全國各地從省、市、區政府到街道、社區,最美逆行者、廣大黨員干部筑起了一道道疫情“防火墻”。
疫情無情,人有情。在疫情最為嚴峻的時候,宅在家里的李梅無法讓自己閑下來。“我每天在新聞報道中看到醫務工作者、解放軍、人民警察、社區工作人員、環衛工人等沖鋒在前的身影,被那種舍小家為大家的大愛精神深深感動著。這種感動促使我想為一線工作人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崩蠲氛f。
李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處于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無暇顧及家庭,想到蔬菜是大家的生活必需品,李梅便個人出資10萬元向西安市碑林區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人員捐贈了500箱新鮮時蔬,以此向身處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和敬意。碑林區委書記劉其智、區長盧光文十分感謝李梅的愛心捐贈。劉其智說:“李梅送的是關心、溫暖、感動,體現的更是一位藝術家的大愛情懷。”在這次蔬菜捐贈中,雖然購買、打包、運輸等環節頗費周折,但是想到能讓廣大一線工作人員吃上新鮮蔬菜,李梅認為值得。
在李梅的帶領下,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干部職工、離退休老同志積極響應院部、院黨委倡議,向湖北疫區防控工作相關部門捐款11.74萬元。陜西省慈善協會副會長張鳳英對李梅及研究院干部職工的善舉表示敬意和感謝:“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陜西省戲曲研究院踴躍捐款捐物,以實際行動體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彰顯了文藝工作者為國家分憂、為民解難的高尚品德和奉獻精神,值得稱贊。”
真情溫暖你我,大義守望相助。“廣大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是矗立在群眾前面的銅墻鐵壁。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普通公民,我們都是先鋒們堅強的后盾,積極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是我們的義務!崩蠲氛f。
廣播劇《戰“疫”者》錄音人員合影
故事三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宋王安石《梅花》
致敬英雄,抗疫大戲直播呈現
疫情期間,李梅被全民抗疫的精神深深感動,她以藝術家敏銳的洞察力,主動搜集身邊發生的抗疫故事,尤其是平凡崗位一線工作人員的典型事跡。后期,李梅又參與創作了以醫務工作者為原型的三集陜西方言廣播劇《戰“疫”者》。該劇講述的是白衣天使馳援武漢的感人故事,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和好評。說到白衣天使,李梅動情地說:“其實,這些被譽為白衣天使的人,也是年邁父母的兒女、幼小孩童的父母,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醫務工作者’,為了履行這個神圣職業賦予他們的責任和義務,當國家需要時,白衣執甲,深入疫區,義無反顧,不計生死!
疫情趨于平緩后,在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指導策劃下,李梅率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精心打造了反映全民抗疫的大型現實題材現代劇——“梅花版”陜西戲曲抗疫情景劇《生命的光芒》。該劇以2020年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為背景,通過5個獨立的故事,講述了在疫情防控戰斗中,醫務工作者、社區黨員干部、農村基層黨組織、志愿者等不同職業群體,以大無畏精神奔赴一線,無私奉獻,譜寫出一首首戰歌的感人故事。該劇首次匯聚戲曲研究院13位梅花獎得主,用秦腔、眉戶、碗碗腔、關中道情4個陜西地方劇種演繹了5幕抗疫情景劇。作為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首部抗疫大戲,該劇首次通過云直播形式播出。據不完全統計,5月15日晚的直播,實時在線觀看人數約60萬人次。
“梅花版”陜西抗疫情景劇《生命的光芒》第五幕《生命》劇照
故事四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
扎根人民,大秦之腔歌唱時代
今年是李梅唱秦腔的第41個年頭。1980年,11歲的李梅被喜歡戲曲的父親送進了具有光榮歷史和雄厚實力的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學習。過五關斬六將,李梅有幸被選中,從此開啟了她的秦腔人生。
如今的李梅被眾多喜歡她的人譽為“秦腔一枝梅”,除了一部部由她主演的經典劇目外,她也通過作品收獲了一項項極具含金量的榮譽:她曾經兩次獲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兩次獲得“文華表演獎”,三次獲得上海白玉蘭獎。
多年來,李梅創作演出了秦腔現代戲《留下真情》《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項鏈》、秦腔傳統劇《再續紅梅緣》、碗碗腔歷史劇《楊貴妃》等。大量不同類型的角色和形象,也記錄著李梅的藝術年譜,讓她明白:好作品一定要深深地扎在生活的泥土之中,從群眾中來,并接受群眾的檢驗。
“從我的從藝經驗來看,作品之所以能引起觀眾長期、廣泛的關注與喜愛,根本原因在于它是真正從生活中來、真正與當下社會發展中的種種價值觀念相碰撞的,實現了為人民抒寫、為時代歌唱!崩蠲氛f。
面對疫情,除了用藝術為人民抒寫、抒情外,李梅與同事們堅持投入一線,用火熱的現實生活鍛造作品。
戲曲抗疫情景劇《生命的光芒》中的人物,涉及醫務工作者、社區黨員干部、農村基層黨組織、志愿者等不同職業群體。雖然各行各業的典型事跡都有媒體的報道可以參考,但是為了更準確地把握人物,塑造更加鮮活的藝術形象,主創們深入基層,通過面對面座談交流、親身體驗等方式,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深入挖掘感人的細節!把輪T只有更進一步深入到角色的生命狀態,塑造出更加真實感人的抗疫英雄群像,才能創作出無愧于英雄、無愧于時代的精品,也才能真正感動觀眾!崩蠲氛f。
在疫情防控局勢緩和后,李梅率該劇主創人員走進西安唐都醫院,通過座談體驗生活,并以秦聲秦韻真情致敬白衣天使。同行的劇組主創人員對于醫護人員的生活狀態以及心理活動也進行了深入的體會和了解。
經過不分晝夜的加班排練,《生命的光芒》如期與廣大觀眾“云”端相見,并獲得成功。一位名為“曉萌”的網友通過手機觀看演出后留言:陜西省戲曲研究院13位梅花獎獲得者全上陣,呈現了一臺名家薈萃的精品,展示了陜西秦腔的形象!
記者手記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薄笆栌皺M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想到梅花,一些詩句總會不知不覺地浮現在腦海中,但我們知道,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成為梅花獎獲得者,更少不了“梅花香自苦寒來”般默默而長久的付出。
作為一位從藝40余年的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梅塑造了白素貞、李慧娘、楊七娘、花木蘭、楊玉環、喬雪梅、孟冰茜等一系列個性鮮明、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無不散發著藝術的清香。而這種清香的背后,更有著對藝術的執著、對生活的熱愛,有著與老百姓、與時代風雨同擔的浩然與芬芳。
疫情發生以來,來自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深深感染著人們。李梅認識到,這不是一部分人的戰場,文藝工作者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用藝術去記錄、去歌頌、去戰斗。
作為一名文化藝術界政協委員,李梅不斷提升擔當新時代政協工作使命任務的意識和能力,認真履職,敬業工作,帶頭示范,展現著陜西文藝工作者的優秀形象。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弊雒坊ㄈ绱,做人亦如此。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