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縣民族文化工作隊 用音樂的力量穿透心靈的壁壘
“拉祜、拉祜、拉祜喲,我們是快樂的拉祜姑娘,我們是快樂的拉祜小伙……”2020年10月28日中午,“曼班三隊滄海變桑田:引著走 領著學 帶著干——云報集團全媒體記者蹲點西雙版納拉祜山寨采訪紀實系列報道”采訪團在勐海縣曼班三隊采訪期間,勐海縣民族文化工作隊正帶著村民在排練節目。
正午的陽光下,村寨8名文藝骨干的拉祜族服裝閃閃發亮。他們在工作隊隊員王正明的帶領下,表演了拉祜語和普通話的《北京的金山上》與《快樂拉祜》等曲目。表演完畢,勐海縣民族文化工作隊隊員王正明與村民們用拉祜語開著玩笑。音樂與舞蹈釋放了他們快樂的情緒,他們縱情歡笑,幸福的樣子寫在臉上。
由于曾經與世隔絕、封閉落后,曼班三隊的村民們大多膽怯、不愿與陌生人接觸,給前期的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小阻力。2016年6月,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委主要領導在曼班三隊與鄉干部座談的過程中了解到這一情況,提出派本民族文化隊進村,通過歌聲和舞蹈表演拉近村民與工作隊的距離。
2016年,有王正明參與的一批文藝工作隊員通過文藝匯演下鄉的方式,第一次進入曼班三隊,用音樂在村民心靈的壁壘上,鑿出裂縫,讓外界的光能滲進來。
兩年多來,勐海縣民族文化工作隊在這里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帶著村民把幸福的生活和對未來的希望唱出來、跳出來。“王正明他們來了以后,提升了曼班三隊的公共文化服務質量,豐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了大家的自信。”駐村工作隊員羅志華介紹。
文藝隊進村前,村民通過唯一的DVD機看過王正明的歌唱表演。他儼然就是村里公認的明星,早就通過電視屏幕贏得了村民的信任。“第一次進村表演時,他們一開始還是躲得遠遠的,演完之后我拿拉祜語跟他們打招呼,就有人敢上來跟我握手了。有的還不懂得怎么表示歡迎,但是人都特別熱情。”王正明說。
村民的心就這樣漸漸被音樂捂熱。王正明等一批文藝工作隊員,幾個月就要進村一次,教他們唱歌。過程中,州廣電局為每戶人家捐贈了電視、通信部門也來鋪設了網線。通過電視與網絡,村民能自主進行文藝學習。至此之后,文藝隊每次進村,都會發現村民的精神面貌有質的飛躍。“一開始我只教拉祜族民歌,后來他們變得挑剔了,不喜歡的歌就不學,喜歡旋律性強的歌。再后來村里通網后,他們通過手機軟件接觸到了更多音樂,就拿著手機放給我聽,有指定要學的曲目了。”王正明說,山寨村民對音樂之美的探究開始趨向多樣化了。
“喜歡唱歌,村里有大節日的時候,特別是新米節、過年,就要穿上干凈的民族衣服唱。”表演隊員娜拉在看到記者拍的自己唱歌時的照片,才慢慢靠近記者說出自己的想法。她把老公扎坎的手機拿來,播放他們今年曬糧的視頻,背景音樂配的就是剛表演過的《北京的金山上》。“生了兩個孩子了,老了;唱歌的時候可以,好看。”扎坎笑著這么評價自己的妻子。
今年9月,受民族團結宣傳月活動的邀請,村民第一次站上了縣級大舞臺表演唱歌。王正明自豪地說:“聲音洪亮,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回村前,村民還要求要到KTV去唱歌,讓駐村工作隊員給他們隨便點歌。“其實不會唱,就是喜歡跟著旋律哼。他們對文娛的需求也開始發芽了。”王正明說。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