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樂廳“音樂午茶”走入國際進口博會,7天獻上7場音樂會
上海音樂廳“音樂午茶”自2012年創辦,一直致力為青年音樂人搭建平臺,至今已完成1848場音樂會,約有6100位青年藝術家登臺。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音樂午茶”將第三度亮相新聞中心,以“歷史長河中的中國音樂”為主題,7天時間里獻上7場音樂會。
“音樂演出”以海派音樂為例,梳理并展現中國音樂的發展進程。鋼琴家唐瑾、鋼琴家朱和、民族男高音陳劍波、民族女高音周楊、青年笛簫演奏家王俊侃、青年古琴演奏家陸笑姿、青年鋼琴演奏家劉蘊,以及上海音樂學院漢四重奏、上海民族樂團阮組合等,將陸續登臺。
11月4日,記者中心運營首日,“黑白國韻—— 鋼琴專場音樂會”上,鋼琴家唐瑾聯手鋼琴家朱和,將帶來黎英海改編的《夕陽簫鼓》、楊立青作曲的《小奏鳴曲》《山歌與號子》、賀綠汀作曲的《晚會》等中國鋼琴作品。
11月5日,“祖國的歌——弦樂四重奏專場音樂會”上,上海音樂學院漢四重奏將以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1把大提琴,聯袂獻上弦樂四重奏版的《梁祝》《白毛女》。弦樂四重奏版《梁祝》由何占豪作于1958年,樂譜在今年失而復得,9月剛由漢四重奏揭開神秘面紗。弦樂四重奏版《白毛女》由朱踐耳、施詠康作于1972年,是根據歌劇與舞劇《白毛女》的部分主題改編創作的單樂章作品。
11月6日,“重奏典雅——室內樂專場音樂會”上,可以欣賞到多部中國作品的重奏版本,包括譚小麟作曲的《小提琴與中提琴二重奏》,以及長笛與弦樂五重奏《半個月亮爬上來》、長笛與弦樂五重奏《金蛇狂舞》等。
11月7日,“詩樂之聲——中國藝術歌曲專場音樂會”上,民族男高音陳劍波、民族女高音周楊、鋼琴家盛葉,將呈現多首中國藝術歌曲,包括青主作曲的《大江東去》、趙季平作曲的《幽蘭操》、朱踐耳作曲的《清晰的記憶》等。
11月8日、9日,“絲弦華章——民族室內樂專場音樂會”上,上海民族樂團阮組合的7位阮演奏家,將帶來多彩民樂作品《駝鈴》《天地之間 》《三六》《劍器》等。
11月10日,“尋古識音——琴簫專場音樂會”上, 青年笛簫演奏家王俊侃、青年古琴演奏家陸笑姿、青年鋼琴演奏家劉蘊,將在《平沙落雁》《瀟湘水云》《梅花三弄》等作品里呈現中國古曲雅韻。
“音樂午茶”的展區采用了全新“進博藍”,不只有7場“音樂演出”,還有7場“音樂展陳”。
根據每日演出內容,7場“音樂展陳”有不同主題:由國歌展示館提供珍貴圖片資料,由“膠集”提供《黃河大合唱》黃河頌(二),還有3張不同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輔以樂譜、歷史音樂會節目冊、宣傳品等物件,呈現中國聲樂和器樂百年發展脈絡、國歌創作脈絡、上海近現代音樂發展概覽等內容。
配合每日主題,展區還會放置音樂歷史書籍,供記者閱讀,還會準備唱片機,供記者聆聽黑膠唱片。
11月8日,記者節當天,“音樂午茶”還將組織特別活動,并為記者準備專屬的音樂禮物,致以節日問候。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