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阂魳方K究是藝術品
《中國好聲音》的錄制現場,音樂聲和歌迷的尖叫聲混合在一起,滿場旋轉著迷離的紅色燈光,環繞四周的大屏幕在不斷地閃回,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讓人有些暈眩。
李健穿著簡簡單單的白毛衣。他在臺上開口唱歌的時候,現場突然一下子安靜下來,悠揚空靈的歌聲在空間里回蕩。
他確實和別的歌手不一樣,但是,特立獨行并不是他的終極追求。
李健說:“現在可能是到了很必要的時刻,來傳遞我的音樂觀——音樂終究是藝術品,雖然它具有商品屬性,但終究是屬于藝術范疇的。”
“好聲音”并不一定要飆高音,去掉所有冗余的成分,一切從藝術出發,恰恰能夠贏得觀眾的心
朱虹是《中國好聲音》劇組的宣傳統籌,每次李健到嘉興錄制節目,都和朱虹有近距離的接觸。
可以用哪幾個關鍵詞來形容李健呢?朱虹蹦出了幾個詞:儒雅、幽默、高情商、脫俗、文藝。
她說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在節目首播發布會上,安排有這樣一個環節:新加盟的導師李健為“五朝元老”庾澄慶送上精心準備的禮物。節目組為李健準備的是老干部式熱水壺,里面裝的是紅棗枸杞水;但是發布會開始前,李健把節目組準備的禮物退了回來,換成了一只和他自己平時用的保溫杯一模一樣的杯子,還在里面裝滿了養生的沉香泡水。朱虹一開始并不懂沉香是什么,后來看見網友的留言才了解,沉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中藥材。
盡管作為導師的李健才華橫溢、儒雅博學,但沒有高高在上的樣子,總是讓身邊的人感到放松和愉悅。
這次加盟《中國好聲音》,李健讓人看到了他的另一面:改歌詞、拼成語、妙語連珠,給節目增添了許多“笑果”。
但他坦言,他在節目中最關注的,還是音樂本身。
解放周末:您曾經說過,參加任何一檔節目對您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疤魬稹痹谀膬?
李。禾魬鹩泻芏喾N,有體力上的挑戰,有節目規則上的挑戰,包括是否與我的音樂理念、做事原則相沖突,這些都是挑戰。大家知道,有時候節目為了提高收視率,會增加一些戲劇性的沖突,這種沖突很可能和你的個人意愿相左,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之所以來《中國好聲音》,一來盛情難卻,二來也想跟其他導師和學員有切身學習、探討新東西的機會。
解放周末:從2012年《中國好聲音》第一季播出以來,節目走過數年。今年除了賽制上的創新,您認為它還有哪些吸引您的地方?
李。簩W員鮮活的生命力,這是《中國好聲音》最重要的支撐。這個節目的生命力,正是來源于高水平而多樣性的學員的不斷涌現。
解放周末:然而,現狀是,國內音樂選秀綜藝節目扎堆熒幕,市場迅速飽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發現和打造新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缺少對原創音樂的扶持和對新人的系統化培訓,音樂選秀只是竭澤而漁。您怎么看?
李。簝炐愕难莩邥丛床粩嗟赜楷F,但優秀的作品也就是演唱資源目前相對匱乏。一代代擁有音樂和演唱才華的人是不會缺失的,但再好的歌手也需要演唱好的歌曲。
歌曲匱乏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很多老歌不停地被翻唱。隨著各種選秀節目的出現,很多好的作品被翻唱太多次了,已經很難再出新意,所以它們需要“封山”、“封河”,“護林”、“靜養”。同時,需要補充大量新鮮的原創歌曲。
此外,音樂選秀節目的選歌也存在問題。要知道,審美的趣味是很難培養的,其中有文化的成分,也有天賦的成分。很多學員是靠天賦在做選擇,但很多時候需要文化的培養才能達到良好的品位。
我們應該讓學員知道,很多流行的、有名的歌曲不一定是優秀的作品,知名歌手的作品不都是優秀的。一些流行的作品是很平庸的,甚至有時候品質低劣的作品也可以很流行。這就意味著,導師也好、節目組也好,應該具備很好的判斷能力。
音樂的健康發展需要整體的生態環境。我個人覺得,這個情況有點像中醫的現狀。中醫是博大精深的學問,但從業者的水平、執行的各個環節包括藥材的來源、制法不正宗,造成了人們的不信任。其實中醫的原理和邏輯是經得起檢驗的,自古以來一直濟世度人。所以,不是中醫不行了,而是目前的承載形式不足以支撐了。
解放周末:通過這個節目,您希望向觀眾傳遞一種怎樣的音樂觀?
李。赫嬲囊魳酚^還是應該初心純粹,F在可能是到了很必要的時刻,來傳遞我的音樂觀:音樂終究是藝術品,雖然它具有商品屬性,但終究是屬于藝術范疇的。
音樂觀在我看來分為三個層面:作者、演唱者以及欣賞者。
原創者的音樂觀,所有的寫作都應該是自我寫作,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想創作的音樂,創作時不太會考慮什么市場認可、能不能紅,或者說這些不應該成為主導因素。這是自古以來的藝術創作規律。
演唱者的音樂觀,我認為不能過于煽情,也不能帶有某種競技性質,那些音樂之外冗余的成分,比如刻意地表現高音和過多的演唱技巧,其實是支離破碎了歌曲的表達,歌曲的形式是為藝術服務的。
欣賞者的部分,則看你能否理解、感受到演唱者的情感。
現在往往有這樣一種情況,似乎一首歌曲沒有高音就得不到共鳴。我自己曾經參加過《我是歌手》的真人秀節目,很多人也因此而擔心。但在我看來,“好聲音”并不一定要飆高音,去掉所有冗余的成分,一切從藝術出發,恰恰能夠贏得觀眾的心。
我喜歡那句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蹦鞘俏彝瞥绲拿缹W法則
在上周五播出的《中國好聲音》“14進 7”比賽開始前,每位導師有一段和學員們一起的演出。李健帶領學員們演唱的,是自己創作的《滄海輕舟》。
“藍天依然白云散漫,放眼世間蒸騰一片……”
演唱結束以后,三位臺上的導師各自發表了評論。庾澄慶說:“在繁忙的生活中,這種音樂能讓人靜下來!敝芙軅惖脑u價是:“這種歌聲優美、清澈,仿佛從山里走來的仙人一般!敝x霆鋒則說:“非常難得的唯美,與中國水墨山水畫一樣!
從《傳奇》到《風吹麥浪》,再到《滄海輕舟》《貝加爾湖畔》,李健的歌曲都有著相同的氣質——優雅、輕盈、悠遠、詩意,曲如其人。
有些人認為李健的作品在風格上都比較接近,甚至認為是缺乏創意。對此,李健說,每個藝術家擅長的東西都是有限的,“但即使是一個狹窄的領域,也能做到無限風景和千變萬化”,能把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做到極致,就是最光彩的。
這就是他的音樂態度:堅持,不妥協。即便是他早年沒有出名的時候,他也只寫自己愿意寫的歌,至于能不能引起傳唱、共鳴和走紅,他不太在意。
于是,在這個熙熙攘攘的時代,李健在聽眾心中化身成了一個優雅而又犀利的音符。
解放周末:您的歌,音符如清泉般汩汩淌入心間,歌詞也往往充滿敘事感和畫面感。這種如詩如畫的意境,是來自您內心的恬淡嗎?對您來說,音樂創作的源泉是什么?
李健:這是對我的一種褒獎。其實恬淡不一定不能反映出掙扎,寧靜不一定不能反映出震耳欲聾的聲音。我一直強調作者應該有內心沖突,至于表達形式上的安寧或者波瀾起伏,那是一種審美表象。
創作源泉來自何處?亙古不變,所有作者的創作源泉都來自生活。可能是自己的生活,可能是耳濡目染別人的生活,包括閱讀來的資料,只要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一定不會缺少主題和內容,尤其是身處如此變幻莫測的年代。
解放周末:您的音樂是抒情的,許多歌都能夠引發人們的共鳴,讓人忍不住落淚。而您對歌曲的演繹卻是極其克制的。這是為什么?
李。阂魳肪拖裉珮O拳,無形似有形,看似很輕,其實很重。音樂有兩個法則,一個是對比,一個是平衡,我更喜歡對比。我喜歡那句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那是我推崇的美學法則。我喜歡用相反的意境來表達事物,比如用動感來表現沉靜。我不太喜歡用吶喊來表現憤怒。其實最害怕的是演唱者聲淚俱下、觀賞者無動于衷,這是應該極力避免的。
解放周末:由煽情到深刻其實是不容易的,這是否代表您對流行音樂的審美?
李。旱拇_是的。我對流行音樂的很多感受來自文學的啟發,在我看來,文學、音樂、美術這些藝術形式都是相通的。我通常也不會把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分割開來,很多古典音樂在當初也是流行音樂,流行音樂所經歷的審美上的變革,在古典音樂上都經歷過。古典音樂里也有搖滾、迷幻等許多其他色彩,所以,我從古典音樂、文學中獲得的啟發不勝枚舉。
我想說的是,流行音樂不能只有流行、沒有音樂,我更強調音樂的部分多一些,更強調純粹的音樂,F在很多流行是靠趣味取勝,而非音樂本身。
解放周末:有人說,您的成功是因為你的音樂契合了當代都市中大多數人的審美,浮躁焦慮的人們在您身上找到了淡定和靜氣。您認同這種說法嗎?您覺得現在的人們需要怎樣的流行音樂?
李健:我常說的一句話是,“名聲其實是誤解的總和”。當然在詮釋層面上,每一位聽眾都有足夠的權利去理解我的作品,包括對我的認知。
其實,任何時代都有浮躁的一面,都被當時的人們批判過。只要作品符合藝術規律,終歸有人會欣賞的。
人們終歸需要多種多樣的音樂,但是作為從業者,的確應該竭盡全力提供具有藝術性的、高品質的音樂作品。
大致來說,觀眾基本上需要兩種音樂:一種是好聽的、打動人心的音樂,另一種是極其特殊的、新奇的音樂。為了博人眼球而犧牲藝術本身沒有必要,這里有一個度的把握。比方說,一首深情的歌,如果非用嘆為觀止的高音,這可能只會形成身體上的生理刺激,而忽略和違背了歌詞本身的優美、恬靜,這就完全沒有必要了。再比如,一把吉他木料上乘、音色優美,它就不能用來打鼓,不能這樣來獵奇。我想,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歌,一定是融入了作者深深的感情的。
解放周末:當前,中國正進入一個審美更加多元的時代。很想知道,您對于二次元音樂、虛擬歌手這些新興元素是怎么看的?
李健:我對這些了解不多,我只是覺得他們也是文化的產物,我個人理解二次元是對現有的文化結構、一成不變的生活的不滿和反思,也是幻想和逃避。它們代表不了主流音樂。二次元是大多數青少年喜歡的,當然它也可能會盡幻想之能事,能讓人從中獲得某種慰藉。
我希望我的作品成為與外界交流的唯一中介。如果有“人設”的話,我就是一個認真做音樂的人而已
2015年,李健參加《我是歌手》節目時,發生過這樣一個小花絮:
當歌手李榮浩想要和李健交換手機號碼時,李健拿出了一個老款的按鍵式諾基亞。他搖著頭對跟拍的攝影師說:“別拍我的手機,很不體面的感覺。”盡管如此,此后他還是在用那款手機。
除了手機不一樣,他和別人的節奏也不一樣。
不緊不慢,兩年出一張專輯。他說,“這證明我的生活很規律,一年用來體驗,一年用來寫作”。
李健曾經在一檔綜藝節目里說,自己名下一個房產都沒有,租房反倒讓他覺得心安理得。因為,他真正喜歡的是音樂。一向冷靜的他面露喜悅地說:“我覺得買吉他比買房子更有愉悅感。”
每個行業中都有一些類似于李健這樣冷靜的人,這種冷靜之于他們,其實僅僅是出于熱愛,因為熱愛,所以才能義無反顧地堅守。
就像他曾說過:“如果你對某個行業有足夠的熱愛,而且這種熱愛是純粹的,這種熱情基本上能夠抵御外來的侵害。因為你這樣熱愛,你會無法割舍,無法放棄!
正因為此,這些年,“給生活做減法”成了李健的原則。減去沒必要的社交,減去沒必要的名利,獨留下自己的初心,就像他那首《風吹麥浪》里的少年,在燦爛的陽光下,在理想的小日子里,慢悠悠地逍遙。
解放周末:2015年,您在沉潛多年后終于收獲了廣泛贊譽和比以往更多的關注。在這前后,您的生活、心態,包括對音樂的理解和創作,有什么不同嗎?
李。呵昂蟮牟煌鸵蝗缂韧际怯械,也一言難盡。對歌手和藝術家來說,一條通往藝術之巔的道路始終都在那里,只要你認真做事,終究會有回報。所謂的名利,是對藝術家本身的一種考驗。人生有很多關卡,其中有一關就是名利關,這也是檢驗高品質藝術家的標準吧。當然,有一些藝術家可能輕易地被名利所累,但也有一些藝術家能夠跨越名利關,繼續高品質的創作。
名利帶來的沖擊是否會稀釋你對音樂的熱愛,這是要警惕的。你最早從事這個行業的初衷,是為了名利,還是只是像所有熱愛音樂的懵懂少年一樣?當然好的藝術家到一定階段就不用再經常提醒自己了,這些已經構不成威脅。
因為名利所帶來的興奮感是暫時的,或者說很淺層的,更多的愉悅一定來自精神和心靈層面,無論是從持久度還是深度來看。
很多商業上的成功、名利的獲得,對我來說,都比不上寫出某一首歌的愉悅感。我并不是說商業成功沒有價值,甚至可以說,商業成功更多是為了音樂創作而服務的。
解放周末:前些年,您給大眾的印象總是高冷的,曝光率不高,不太接受媒體采訪。這些年,您越來越多地以一種更加接地氣、更加通融的方式進入大眾視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李。涸缧┠瓴]有誰采訪我啊。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面對媒體、面對人群的時候,我的確更從容了。
所謂的成名之后,對我來說,心態是更穩定了,也帶來了很大的選擇自由。非常幸運的是,我的很多音樂觀點和態度在這個社會上得到了認可,這讓我在音樂創作時,能夠減少更多外在的干擾以及內在的掙扎。
解放周末:您在樂壇一向給人一種知性、儒雅、博學的印象,被稱為“音樂詩人”,也因為幽默風趣而有了“段子手”的稱號。這次您在《中國好聲音》節目中又因常用成語和文學典故而被網友稱為“東北成語王”。您怎么看待自己的這些“人設”?
李。阂粋歌手在節目中有責任表現真實的自我,這意味著我所有的表現都是生活中的自然流露,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就是這樣的。我不太希望自己在節目中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導師角色,因為我在節目中也正在向其他人學習。這些美譽對我來說太夸大了。
對一個人的欣賞,有時候是從藝術層面,有時候是從文化層面,也有時候是對一個人的社會角色而言。但是作為一名音樂創作者,我更傾向于人們與我的作品產生共鳴。我本意并不愿意人們關注到我自己,我希望我的作品成為與外界交流的唯一中介。
如果有“人設”的話,我就是一個認真做音樂的人而已。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