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竹笛音樂節在江蘇昆山巴城舉行
9月11日晚,江蘇省昆山市巴城鎮文體中心傳來一陣陣悠揚笛聲,“月圓中秋 笛緣巴城”第四屆中國竹笛音樂節在這里精彩上演。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副會長詹永明和江蘇省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會長、江蘇省民族樂團國家一級演奏員王鍵共同為昆山市竹笛學會揭牌。
本屆竹笛音樂節由巴城鎮人民政府、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共同主辦,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交流與合作,擴大竹笛藝術的傳承、傳播,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探索我國竹笛音樂的創新發展,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竹笛學會會長陳東寶在致辭中表示,昆山市竹笛學會將立足于“天下笛友一家親”,以“傳播竹笛文化,豐富精神生活”為目標,廣泛團結有志于竹笛、葫蘆絲、巴烏等音樂工作者和愛好者,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努力。
昆山市竹笛學會成立后,將開展竹笛文化領域的藝術交流、專業研究,并舉辦技術講座、知識普及、競技競賽、成果展示等活動,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為己任,以繼承和發揚昆曲音樂文化為使命,不斷促進全市的竹笛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
現場,海內外笛界專家、演奏家傾情獻演,靈動的笛樂讓觀眾大飽耳福!舵慕瓪g歌》、《姑蘇行》《陽澄湖畔的笛聲》、《牧民新歌》、《收割》等經典曲目,在詹永明、王鍵、陳東寶等大師的完美演繹下,竹笛的獨特魅力與民族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觀眾們被這些動聽的旋律深深打動,沉醉其中,觀眾對于一個多小時的演出大呼不過癮。
竹笛演奏當然少不了巴城小學的笛娃;顒蝇F場,巴城小學的鄭家珺帶來了一曲活潑歡快的《帕米爾的春天》,精彩的表現生動展現了塔吉克族人民的民族特色,深受觀眾的喜愛。
活動最后,70名巴城小學的笛娃奏響《我和我的祖國》的樂章,明快的音色,清脆悅耳的旋律,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巴城是昆曲發源地,而笛子與昆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昆曲中用來伴奏的笛子,被稱為“曲笛”。在巴城老街上建造的“東寶笛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竹笛為主題的名人館,館內擺放的各色笛簫都是巴城籍笛子演奏家陳東寶花費多年心血收藏的珍品。陳東寶還致力于笛子的傳承與發揚,在巴城學校開展竹笛特色教學,F在,巴城小學的3000余名師生均會吹笛,每逢周一的升國旗儀式,全校師生共同以笛聲奏國歌、升國旗,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作為巴城鎮極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已連續成功舉辦三屆的中國竹笛音樂節,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同,已然成為提升巴城美譽度、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重要活動之一,是巴城的一張文化金名片。今后,巴城也將繼續大力挖掘和弘揚具有巴城特色的昆曲文化、竹笛文化等非遺文化,吸引和大力培育、扶持新生代力量,把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