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敦煌杯”中國二胡演奏比賽暨“敦煌國樂·江陰”中國二胡峰會舉辦
8月18日晚,第四屆“敦煌杯”中國二胡演奏比賽暨“敦煌國樂·江陰”中國二胡峰會在江陰大劇院隆重開幕。來自國內外的一千多位觀眾齊聚澄江,現場座無虛席,全國觀眾透過互聯網直播共襄盛會,盛況空前。本次活動由中國樂器協會、上海民族樂器一廠、NPO日本二胡振興會、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聯合主辦,北京華夏璇音藝術傳播中心承辦,上海音樂出版社、習音堂協辦,江陰市劉天華二胡協會支持。江陰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程政,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韶峰,全國政協委員、江陰市劉天華二胡協會會長周建平等各級領導及文化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此次音樂會。
中國樂器協會副理事長孫瑞勇、上海民族樂器一廠代表季秋英、本屆比賽評委會主席宋飛教授出席音樂會并先后致辭。對本屆大賽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對上海民族樂器一廠長期堅持弘揚民族器樂文化的精神表示肯定,對廣大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對于民族音樂發展的貢獻表示敬佩,對江陰市政府對于音樂文化的重視和支持表示感謝,同時也預祝所有參賽選手認真準備,賽出友誼,賽出成績。
開場由江陰市天騏華樂團百名二胡少年齊奏《光明行》。來自劉天華先生故里的二胡之聲讓人看到二胡傳承發展的蓬勃希望。金偉、趙奪良、趙寒陽、胡志平、霍永剛、曹德維、周維、張尊連、朱昌耀、鄧建棟、劉長福、宋飛等二胡藝術名家先后演奏了《秦風》、《江河水》、《苦悶之謳》、《閑居吟》、《秦腔牌子曲》、《二泉映月》、《葡萄熟了》、《漢宮秋月》、《江南春色》、《獨弦操》、《月夜》、《光明行》(葉小綱版)等二胡傳統和經典曲目……每一卷都是不同的風景,每一卷都浸透著傳統的詩情、民族的風韻。十余位名家,用融化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二胡語言詮釋傳統中國人文精神的內核,讓世界看到堅韌、包容、自信的中國。音樂會最后,宋飛、周維、鄧建棟、朱昌耀等四位演奏家更帶領江陰市天騏華樂團齊奏《我的祖國》。恢弘的旋律,熱烈的場面,激昂的情緒,鼓舞起人們滿懷的豪情,觀眾紛紛起立鼓掌,向傳統致敬,向經典致敬,向祖國致敬。
第四屆“敦煌杯”中國二胡演奏比賽近2000人報名初賽,1300多位選手入圍決賽,參與度高、覆蓋面廣。全國各省市地區均有選手參賽,還有來自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選手也踴躍參與。評委邀請了國內各頂尖音樂高校一線專業教授,地方院校、專業機構二胡學科帶頭人,國內一流院團國家一級演員,組成四十余人評審團隊評審,規模空前強大,保證比賽的專業性權威性客觀性。
比賽為期五天,職業青年A組、非職業成年組等十三個組別,將在七個賽場同時進行比賽。本屆賽事各賽場均開通網絡直播,不僅是大賽平臺為比賽更透明更公正所引入的技術手段,更希望最大限度連接場外二胡學習者、愛好者,讓世界看到中國二胡藝術的整體發展情況。由此也真正實現受眾層面的全覆蓋。截至18日,直播觀看人次已逾10萬人次。
由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和北京華夏璇音藝術傳播中心共同發起創立的“敦煌杯”中國民族器樂比賽展演活動,自2010年起,二胡、琵琶、古箏單項比賽展演活動已進行了三個輪次,經過不斷的優化升級,歷經十年的不斷完善、持續升級,“敦煌杯”比賽品牌產生了巨大社會影響力,得到行業高度評價,已成為專業結構體現最完整、評委專業高度和規模最大,社會參與面最廣、參與人數規模最大的中國民族器樂單項比賽展演活動。
第四屆“敦煌杯”中國二胡演奏比賽選址在中國近現代二胡藝術奠基人劉天華先生故里,江蘇省江陰市舉行,用實際行動聚焦二胡藝術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推動并踐行劉天華先生“讓國樂與世界音樂并駕齊驅”的理想,讓民族音樂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