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音樂廳:廣州交響樂團2018/19音樂季【15】 余隆演繹馬勒第三交響曲
廣州交響樂團2018/19音樂季【15】 余隆演繹馬勒第三交響曲
時 間: 2019.06.08
場 館: 星海音樂廳
日期/場次: 2019-06-08 周六 20:00
演出時長: 2小時,中場休息15分鐘
入場時間: 以場館規定為準
演出詳情
指揮:余隆
女中音:朱慧玲
演奏:廣州交響樂團
演出介紹:
廣州交響樂團與音樂總監余隆合作演繹的馬勒作品,已經成為樂團和指揮雙方的保留曲目,近十年來已經獲得國內樂迷的高度認可,而馬勒《第三交響曲》正是其中的佼佼者。馬勒的《第三交響曲》作于1893-1896年,表現的是馬勒的自然觀。馬勒原定此曲標題為《夏日正午之夢》。馬勒根據他交響曲必須如同整個世界一般,包含一切的原則,在其中的第三交響曲嘗試定義自然中所有聲音。其主題從牧神、酒神到天使,再到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馬勒風格的集大成者。
余隆
余隆是活躍于國際樂壇的最杰出的中國指揮家,2018/2019樂季是他擔任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第16年。目前他還同時擔任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上海夏季音樂節的聯合總監,并于2015/2016樂季起出任香港管弦樂團首席客席指揮。
余隆首次指揮廣州交響樂團的時間要追溯到1993年,其后雙方又有過多次成功合作。他于2003年就任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履職當年即率樂團與大提琴家米沙·麥斯基一道進行了大規模的歐非巡演,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盧森堡音樂學院音樂廳、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開羅歌劇院和亞歷山大音樂廳演出,并于首個任期內(2003-2007)即帶領樂團完成了世界五大洲的巡演。余隆在擔任廣交音樂總監至今的十余年來,不但令廣交成功躋身中國最優秀交響樂團之列,還于2005年和2010年分別創辦了以廣交為東道主的中國廣東國際音樂夏令營(CISMA)和廣東亞洲音樂節,并擔任其藝術總監。這兩項國際音樂盛事至今為外界所稱道,同時為廣交建立了更為廣泛的國際聲譽。2017年1月,余隆邀請大提琴家馬友友共同創辦的首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YMCG)”在廣州成功舉辦,被業界評論為“翻開中國交響樂嶄新的一頁”。
余隆與世界各地眾多知名交響樂團和歌劇院有著廣泛合作,他指揮過的樂團有紐約愛樂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費城管弦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蒙特利爾交響樂團、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辛辛那提交響樂團、巴黎管弦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漢堡國家歌劇院、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漢堡北德廣播交響樂團、悉尼交響樂團、BBC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東京愛樂樂團和新加坡交響樂團等。2008年5月,余隆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和上海歌劇院合唱團在梵蒂岡城保羅六世禮堂為教宗本篤十六世及八千余名聽眾演出了莫扎特的《安魂曲》,成為令全世界矚目的重要文化盛事。
余隆的藝術生涯涵蓋指揮和藝術管理領域。1992年,余隆擔任中央歌劇院常任指揮。同年,他創辦了中國的新年音樂會系列,并連續三年擔任指揮,開啟國內演出新年音樂會之先河。1993年起,余隆連續五年為香港市政局指揮歌劇演出。1998年,余隆發起創辦了北京國際音樂節,擔任藝術總監。在他的出色領導下,北京國際音樂節已躋身于全球最重要的音樂節之列。2010年,他還創辦了MISA上海夏季音樂節,并擔任其藝術總監。
余隆1964年出生于上海的音樂世家,自幼隨外祖父、著名作曲家丁善德教授學習音樂。后求學于上海音樂學院和德國柏林高等藝術大學。鑒于余隆在推動當今世界古典音樂事業發展和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突出貢獻,2002年,德國萬寶龍文化基金會向余隆頒發了年度“萬寶龍卓越藝術成就獎”;2003年,法國政府特別授予余隆“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勛章”;2005年,意大利政府向余隆頒發了“共和國騎士勛章”;2010年中央音樂學院頒發的榮譽院士證書,表彰他對中國音樂的發展和對外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貢獻,這是國內藝術大學首次頒發“榮譽院士”稱號,余隆成為我國藝術家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當年12月又被授予“2010年年度中國文化人物”大獎。2013年,余隆獲頒國家級學術機構主辦的最高藝術大獎“中華藝文獎”。2014年12月,他獲得象征著法國最高榮譽典屬體系的“榮譽軍團騎士勛章”。2015年,余隆獲頒“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同年榮獲由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頒發的“全球公民”獎,以及由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頒發的“桑福德獎章”。2016年4月,余隆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外籍榮譽院士。2016年6月,余隆獲頒“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十字勛章”。余隆還當選為第十一、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并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節目單
古斯塔夫·馬勒 D小調第三交響曲
*具體曲目以演出現場為準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