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樂《魏氏樂譜》復原音樂會在廣西成功首演
福建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2日透露,明代詩詞樂復原音樂會——“明代歌詩十一首暨明代坐樂中的人物形象復原創作展演”1日晚在廣西成功首演。
至此,由廣西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福州自古琴院及日本等相關機構專家學者共同致力的福建福清籍、明末音樂大師魏之琰及其《魏氏樂譜》研究工作取得突破進展。
明朝末年,福清籍海商魏之琰(1617-1689)東渡至日本,在長崎定居,將明代的一些詩詞樂傳到日本。其四世孫魏皓(字子明)將其祖傳中國古代樂曲在日本京都教授學生,當時稱為“魏氏樂”或“明樂”。為便于傳授,240多首樂曲選輯刊印成書,取名《魏氏樂譜》,魏之琰因此也被稱為“日本民間音樂鼻祖”。
魏氏樂為方格譜,每豎行分八格,左側為附有日文假名注音的中文歌詞,相對應的右側方格內則按節奏疏密填入工尺譜字和若干樂器專用的音位譜。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清代之前類似《魏氏樂譜》這樣有板有眼的樂譜很稀少,將其復原演出,對于明代遺音的還原有著重要意義。
廣西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在職青年教師漆明鏡博士專注于該譜的研究歷時十余年,在該領域現已出版兩部專著。當晚演出所選十一首明代歌詩均選自漆明鏡著《魏氏樂譜凌云閣六卷本總譜全譯(套裝上下冊)》,是面向國內外展現明代詩詞音樂的首次完整復原。
從樂隊到人聲,所有樂音均源自明代的古譜,音色古樸,十分有韻味,演出中所唱奏的《長歌行》《楊白花》《箜篌引》《游子吟》《關雎》《青玉案》《陽關曲》《月下獨酌》《清平調》《關山月》《蝶戀花》均是膾炙人口的詩篇,用明代古樂唱出,與今人創作的音樂風格大相徑庭,頗有一番復古情懷。
據出席活動的黃檗文化學者、福清魏氏宗親魏若群介紹,中國古代詩詞多為吟唱,但古代詩詞樂流傳下來的極少,而一些詩歌雖流傳下來,曲譜卻多已失傳,造成無法吟唱。幸運的是《魏氏樂譜》這樣的工尺譜多有保存,堪稱至寶。
歷史上,魏之琰與同為東渡日本的中國名僧、福清黃檗山萬福寺隱元禪師交往甚密,魏之琰是邀請隱元禪師東渡日本的發起人之一。近年來,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通過對魏之琰祖籍地福建福清和日本長崎等地進行多次考察,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相關資料。同時,在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的推動下,《魏氏樂譜》輾轉返回中國,吸引國內一批語言學、古代文學、音樂學、地方志學等專家學者紛紛參與發掘和研究。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