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星海音樂學院“地球聲音景觀藝術周”開幕
四月的羊城,鮮花盛開。恰逢此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4月19日上午,首屆“地球聲音景觀藝術周”在世界第50個地球日即將來臨之際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學校黨委副書記陳平致開幕詞。
本次藝術周是星海音樂學院“創新強校”科研類2019年重大項目《聲音景觀應用研究與實踐》以及音樂博物館《創新樂教基地持續發展內涵建設項目》研究的成果的一部分。藝術周旨在收集并分享反映社會、人文、歷史、文化及自然的音聲,加深我們的文化印記與人文關懷,開拓跨領域、跨學科及跨地區的整合與協調的新嘗試,補充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范疇,開拓音聲應用研究的新視野。
陳平講到,學校建校62年來,學校深深植根于嶺南這片人文沃土,鑄就了兼容并包、博采眾長、開放創新的辦學精神,形成了優良的教育教學傳統。今天舉辦的首屆“地球聲音景觀藝術周”是學校適應廣東“四個走在全國前列”和高等教育發展新形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將音樂藝術的發展融入粵港澳文化灣區、人文灣區建設之中的具體舉措。第50個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空間”。2月2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將“綠色發展,保護生態”列為基本原則之一。
他指出,本次活動與世界第50個地球日的主題以及國家部署的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原則是完全一致的,對于喚醒人們愛護地球意識、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促進文化和學術交流與傳播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Randy Geovani Putra(仁迪)和岳子威兩位老師在印尼“甘美蘭及安克隆研習班”成果發布會上,帶領全體學員為參會嘉賓作了匯報演出,演奏了《AYUN AMBING》《PEUYEUM BANDUNG》《Kendang & Satar》《GOYANG KARAWANG》《WARUNG POJOK》等五首傳統印尼樂曲。在《新媒體藝術展》《嶺南建筑與園林》《生態攝影與無言樂聲展——無言的對話》等三個系列展覽中,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的學生與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學生進行了“作品交互”活動,整個開幕式精彩紛呈,高潮迭起是一場中外音樂文化藝術交流的盛宴,讓參會的中外師生在領略異域風情、品味地域特色鮮明不同音樂文化藝術中交流互鑒。當天上午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聲學教授聞訊主動與跟藝術周承辦方聯系,希望與星海合作一起搞專題活動,尋找聲音景觀研究的突破口。
梁銳祥、溫帶寶為研習班師生、參展單位師生及支持單位頒發了榮譽證書。據悉,星海音樂學院近幾年來加大了對博物館和圖書館的投入力度,組織開展各類學術研討會及展演活動,推進“廣東音樂百年”工程建設,共建嶺南樂種傳播基地。為學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和學科服務。學校博物館正在申請進入國家博物館序列,圖書館也由傳統意義向數字圖書館邁進。
星海音樂學院博物館梁銳祥館長,香港城市大學托比亞斯.克萊轉教授,星海音樂學院教授陳明志博士作了精彩演講。開幕式由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溫帶寶館長主持。來自美國、德國、印尼及粵港澳大灣區、臺灣地區的200多名專家、學者、表演藝術家和師生參加了開幕式。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