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屆上海之春音樂節 上海音樂學院彰顯創作活力
盎然春意孕育著藝術春天。4月8日-28日,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將于上海舉行,作為“上海之春”主要承辦方之一,上海音樂學院將圍繞“春之眾樂”“春之羽翼”“春之印記”“春之韶華”四大版塊,策劃10臺12場演出。
力推“新人新作”是“上海之春”的辦節理念,10臺12場演出中,上音將推出新作27部、新人37位,彰顯上音師生的創作活力。
上音系列音樂會海報
四大版塊各具特色
四大版塊里,“春之眾樂”“春之羽翼”凝聚了新人新作的核心演出。
“春之眾樂”以上音學生樂團、歌唱團、打擊樂團等年輕音樂力量為主體,其中,“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合唱專場音樂會”將以中外合唱作品聆聽春天,不少合唱作品在上海尚屬首演,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女聲合唱團、混聲室內合唱團共同演唱。
“春之羽翼”重在推上音優秀的新人新作。其中,“沈子鈺中提琴專場音樂會”為上音培養的優秀青年演奏家提供了展示舞臺,也展現了上音在中提琴教育上的實力;“上海音樂學院民樂新人新作專場音樂會”由民樂系挑大梁,獨奏、重奏作品由民樂系師生演奏,民族管弦樂合奏作品則由上海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演奏;“中國藝術歌曲百年(三)暨上海音樂學院首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獲獎者音樂會”上,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甘當綠葉,將帶領“首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的獲獎者上演一臺中國藝術歌曲專場音樂會,推動中國藝術歌曲的交流和傳播。
“春之韶華”凝聚的是上音中堅力量音樂家的藝術成果。其中,“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聲樂新作品音樂會”將由上音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同臺唱響上海當代音樂作品;“東去西來”由上海音樂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學科帶頭人代曉蓉牽頭策劃,以音樂為核心,結合多媒體視覺和裝置藝術,打造了“藝術劇場”的概念;“中西交融——維也納二十世紀樂團音樂會”由維也納二十世紀樂團主演,除了演繹勛伯格《月迷彼埃爾》,還將呈現一批中國作曲家的新作,包括作曲家許舒亞《冬季風景》(世界首演)、秦文琛《太陽的影子之八》、溫德青《潑墨一》、沈葉《鐘馗》等。
“春之印記”集中了帶有經典傳承意義的作品以及與“上海之春”有淵源的作品。
其中,“上海音樂學院管弦樂團音樂會”以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誕生60周年為主題。此曲1959年問世于上海之春,當時,何占豪26歲,陳鋼24歲,俞麗拿19歲。60周年之際,俞麗拿的高足陳家怡將攜手上海音樂學院管弦樂團獻演《梁祝》,作曲家陳鋼、何占豪的其他重要作品亦在演出之列。
此外,“小提琴中國作品百年經典”系列的兩場音樂會,還將呈現1920年以來的經典中國小提琴作品,所有曲目都選自丁芷諾教授主編且即將出版的《小提琴中國作品百年經典》。
“音樂開放周”如約而至
打開學院大門、發揮專業優勢、體現高校服務社會職能,“上海之春”期間,上音將繼續舉辦“音樂開放周”,引導更多人欣賞音樂,愛上音樂。
4月13日-19日,為期一周的時間內,上音將在院內的賀綠汀音樂廳、校史館、教室、東方樂器博物館,以及院外的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美琪大戲院等地,策劃一系列活動、音樂會、講座、排練,采取預約領票的方式向廣大市民開放。上音還將開放課堂,選出部分課程向上海市相關音樂院校師生開放,選出部分“上海之春”參演項目向市民開放,讓他們有機會參與音樂家的排練過程。
另外,作為開放周的延伸項目,“上音大師系列”“上音與中國高校校歌”將在上海(中國共產黨發源地)、贛南(中國紅色音樂的搖籃)各舉辦一場“致敬大師——上音校史系列講演活動”,并在上海、安徽、浙江、江蘇四地各舉辦一場“上音與中國高校校歌”專題音樂會長三角巡演活動。波蘭肖邦音樂學院院長巴蘭教授也將專程來到開放周,獻上“手風琴專場音樂會”。
延續惠民傳統,“上海之春”期間,上音承辦的系列音樂會將繼續推出優惠票,針對學生、教師、70歲以上老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對折演出票,并在4月2日的優惠銷售日繼續推出低票價。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