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王群益:讓音樂陪伴山村留守兒童成長
“無論是關愛留守兒童,還是幫助困難學生,我的目的只有一個,即遵循自己爺爺和父親的囑托——修一份‘師德’,盡一份‘師責’。”日前,湖北科技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王群益接受采訪時表示,一定要把這份追求,作為自己人生最大的事業來做。
今年已到花甲之年的王群益老師,作為現任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堅持到農村學校支教,不僅先后在咸安區金雞山小學、栗林小學、汀泗中學等學校開展過義務音樂教學,還于2017年創辦了咸安區大幕鄉井頭村文化藝術中心,對該村及周邊的留守兒童實行全免費的公益性教學,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用音樂陪伴自己成長的“王爹爹”。
自幼愛好音樂,精通多種樂器的王群益,家鄉就在井頭村五組。在這個集山區、庫區于一體的貧困村,打麻將曾是這里群眾的主要娛樂方式。如何利用自己的特長幫助家鄉留守兒童度過快樂童年,一直是他的愿望。
為了實現這個愿望,王群益曾嘗試過到井頭村附近的金雞山小學義務擔任樂理老師,指導學校組建學生合唱團,當他發現僅靠上幾節音樂課根本解決不了留守兒童的藝術匱乏問題,便決定回村辦個文化中心。懷著這個夢想與擔當,王群益于2017年初,帶著自己籌措的10多萬元錢回到井頭村五組,利用村祠堂建起了“井頭村文化藝術中心”,每逢周六上午免費開辦以器樂為主的多門音樂課。不到一年,就吸引了80名從五歲到十幾歲的少年兒童前來報名學習,班級從1個擴到了3個。
“不給村民增加一點負擔,不花村民一分錢”,一直是王群益堅守的原則。他不僅自掏腰包花5萬余元購置了葫蘆絲、巴烏等樂器供孩子們無償使用,還堅持利用業余時間親自上課,并組織所在學院和朋友圈內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老師到井頭村義務教學,依次開設了鋼琴、電鋼琴、手風琴、電子琴等課程,幫助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接受音樂的熏陶,享受節假日的快樂。
如今,不僅該藝術中心被列入咸安區鄉村振興計劃,獲得省教育廳立項支持,王群益個人也因此被評為“全省優秀文藝志愿工作者”。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