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音協副主席王京榮:讓優秀山西民歌枝繁葉茂
“民歌是風,但我們也希望它能有根,希望它能扎根在現在,與當下的社會、當下人的情感發生關系,能一直傳承下去。”1月27日,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分組討論會上,省政協委員、山西華夏之根藝術團團長、山西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王京榮再次呼吁,要重視山西民歌。
“山西民歌是非常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以歌唱歷史人物或歷史傳說故事為主。山西一百多個縣,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民歌。據有關方面統計,現在已經收集起來的民歌達兩萬余首。但是一直以來,說起山西民歌,都只是記錄在紙片上的那些歌譜,距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蓖蹙s說,山西民歌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不僅要保護,更要去傳承。
王京榮告訴山西晚報記者,2004年,他們提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就是把瀕臨失傳的民歌先搶救下來,讓它成為有生命的藝術,讓山西民歌不只是停留在紙上的樂譜,要將它唱出來。2009年的一部大型說唱劇《解放》再次將山西民歌推上浪尖,這部劇從技術手段上來講,運用了大量的山西民歌音樂,時至今日,已經表演千余場,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反響。
“雖說《解放》再次讓山西民歌紅了起來,但是,讓人擺脫不了的,依舊是頭系白毛巾、身掛紅肚兜的原生態的形象,這無論從美學上還是藝術角度上,都只是一個過去式的展現。”王京榮說,為此,他們又提出了“山西民歌的當代價值”,即從“活下來”的民歌中遴選有時代性的、有當下審美價值的、能和現代人做情感溝通的民歌加工整理,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力。
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研究后,前不久一場“風也有根”為主題的民歌專場音樂會,讓大家看到了新時代山西民歌有著不一樣的變化!耙魳窌,我們提出了‘山西民歌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蓖蹙s說,這樣的新理念,就是想讓優秀的山西民歌不僅“活下來”“活得好”,還要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還要在它的基礎上轉化和創造新的民歌,使它的生命有了接續,并且成為新的時尚,在山西民歌的傳統上生成和積淀新的傳統。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