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學院“中外戲劇表導演創作學術研討會”召開
2019年11月30日,由中國戲曲導演學會、中國戲曲學院主辦,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承辦的“中外戲劇表導演創作”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出席本次學術研討會的專家有: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名譽會長黃在敏,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中國戲曲導演學會會長冉常建,名譽副會長趙景勃、張樹勇;副會長廖向紅、郭宇、盧昂,常務理事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宋捷、一級導演宋強、河南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譚靜波;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張關正、呂鎖森,梅花獎獲得者王陽娟、花鼓戲傳承人杜美霜等全國二十余位一線導演、專家、學者、青年導演與會,導演系班子成員、戲曲導演專業師生共同參與了本次研討會。
冉常建會長首先向與會專家、學者介紹了本次研討會的主旨。他指出,“中外戲劇表導演創作學術研討會”是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時代發展要求的背景下召開的。中國戲曲應以我為主、兼收并蓄、守正創新、培根鑄魂,從而推動戲曲表導演藝術的發展。
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名譽會長黃在敏為會議作了致辭。他表示,不同的戲劇文明交流可以豐富戲劇文化的多樣性,提高我們的審美眼光,在比較中看到民族文化的長處和優勢,在比較中看到民族文化最獨特的魅力,從而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我們要守正出新、把握個性,提高戲曲藝術的審美品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開心胸和眼光,樹立起民族的文化自信,讓我們戲曲藝術站得更直、走得更遠。
名譽副會長趙景勃教授與在座導演交流了關于戲曲界“解放初期戲改問題的爭論”、“樣本戲的爭論”和“奉命文學的爭論”等問題。他希望廣大青年導演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勇攀新時代的文藝高峰。名譽副會長張樹勇導演認為,我們今天如何將中外優秀文化和傳統戲曲加以融合,創造出新的程式、新的表演藝術樣式,也是我們必須突破的難題。副會長郭宇教授談到,我們新一代戲曲人要能從生活中提煉程式,這是戲曲導演的責任和任務。戲曲要堅持本體,每一個導演都要把戲曲程式繼承好、把握住,這樣才不會排出失去本體的戲。盧昂教授作了題為《當代國際戲劇導表演技法研究——國際導演大師班綜述》。他表示,國際導演大師班讓他更加看清楚了中國傳統戲曲的寶貴價值,并感覺到了肩上的責任和重擔。
張關正教授呼吁年輕的戲曲導演,要多學習關注優秀傳統劇目,和演員在一起分析傳統劇目、改造傳統劇目,讓我們的瑰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改進,精品更精、老戲新演、老戲精演。宋捷教授在會上談到,中國和西方的文學、藝術,它們的原理和方法并不是完全斷裂的,戲曲導演必須樹立開放的戲曲觀念。宋強導演談到,表導演創作要建立在扎實的學習研究的基礎上,在這此基礎上要融會貫通,發揚中華民族的藝術,這才可能有既符合中國美學形態,又符合時代的發展和世界潮流的藝術品出現。
文化和旅游部戲曲藝術人才培養“千人計劃”導演班的部分優秀學員以及中國戲曲學院師生也分別就中外戲劇表導演創作展開了實踐中的探索與理論上思考的精彩發言。本次研討會的自由發言環節中,各位專家老師們和青年導演們傾訴心聲及提問請教,互動氛圍濃烈。與會專家老師對戲曲導演事業的發展報以極大的熱忱和信心。
本次研討會對中外戲劇表導演的創作、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歸納和總結,各位專家學者的集體智慧和經驗,為中國戲曲表導演藝術的發展貢獻了寶貴的學術思想。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