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樂隊學院五周年室內音樂會暨教學實踐演出舉行
由紐約愛樂樂團和上海樂隊學院的聯合呈現的上海樂隊學院五周年室內音樂會,在上海交響樂團演藝廳舉行。這場音樂會也是一次老師和學生同臺呈現的教學實踐演出。作為全球首個跨洲際培育青年音樂家的樂隊學院,上海交響樂團旗下上海樂隊學院,五年來融合美國和歐洲樂隊學院模式,走出來一條獨創的“上海模式”,引起了國際樂壇的高度關注。
2014年9月正式開學的上海樂隊學院,由上海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和上海音樂學院三方機構共同發起創辦。如今已經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培養體系,畢業生受到了各大職業交響樂團的歡迎。上海樂隊學院執行長何大耿表示,學院當初規劃時設定:讓學生既有學歷,也有經歷。他說:“我們的課程非常密集,這5年來,上交的樂手每年都會安排6000課時的授課,紐愛的樂手每年也有近500課時,這還沒算像柏林愛樂樂團、北德廣播易北愛樂樂團這些國際名團大師課的課時。”
這些課程,并不只是在教室內完成,還包括大量的校外實踐,學生們要參與上交演出季的演出、在國外和名團一同演出,這些實踐經歷讓學生們受益匪淺。除了曲目訓練體量大,上海樂隊學院還針對職業樂團所需人才,進行了大量的專門室內樂訓練,針對性非常強。
五年來,上海樂隊學院已經摸索出了青年樂隊人才培養的“上海模式”,上海樂隊學院的畢業生幾乎都進了國內外的職業樂團,很多人進去之后都考取了聲部首席或者副首席等重要位置,實力驚人。在上海樂隊學院成立之前,國內的職業交響樂團需要做的是“人才引進”,但現在,上海用全球資源培養本土人才。
如今,“上海模式”已經引起了歐美、澳大利亞的關注,何大耿介紹說:“墨爾本交響樂團,也特意過來調查了上海樂隊學院的建校情況,他們想跟他們那邊的音樂學院開始聯動。”在國內也切實影響到國內職業交響樂團的發展,廣州、蘭州等城市已經開始借鑒“上海模式”培養職業樂團人才。今后五年,上海樂隊學院將在堅持這些成功標準的基礎上,進行更多的探索,比如增加更多的國內樂團的實踐,鼓勵學生加入到全國各地的樂團,讓學生們更了解中國職業樂團的需求,此外,還將探索‘聯動機構體制’,讓“上海模式”更加豐富,培養出的青年演奏員更有競爭力。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