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知名音樂院校交流展演季 大提琴家劉長征首次武漢開講
5天的公開課中,學生在講臺上專注地拉琴,劉長征在臺下細致地指出問題。20日晚,師生同臺演繹了一場弦樂專場音樂會,為武漢音樂學院“長江之韻·2019世界知名音樂院校交流展演季(第二季)”劃下圓滿的句號。難得的幾天假期,美國杜肯大學音樂學院大提琴教授、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劉長征首次來到武漢音樂學院開講,希望把自己曾經收獲的幸運和教育傳遞給母親家鄉的學子們。
感恩傳給下一代
作為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劉長征每周都有大量的排練、演出任務。但從12年前開始,他還擔任了美國杜肯大學音樂學院大提琴教授,每年在意大利、韓國等世界各國的音樂夏令營、音樂節、小型課程中擔任教職。
“與職業樂手相比,擔任教職在物質上的收獲要小得多,但能夠看著孩子們一點點成長、進步,就像自己親手澆灌出的花朵一樣,那種精神上的滿足感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劉長征笑說自己的學藝之路充滿幸運,在中央音樂學院讀大三時,偶然的機會,他得到獎學金并赴美深造,更有幸使用大師留下的名琴。作為1986年就出國留學的一批“先行者”,他遇到過語言不通、文化障礙,如今不時回國在各地音樂學院中教授短期課程:“我收獲過很多的善意、知識,希望能傳遞給下一代。”
這次來武漢,他還另有目的:“我今年的假期只有這么幾天了,從幾個地區的邀請中,特別選擇了武漢音樂學院,因為我的母親是從湖北咸寧走出去的,我很想借這次機會來看看她的家鄉。”
藝術是觸類旁通的
“有很多的細節是樂譜上沒有寫的,那你怎么拉好呢?就得靠對作品的理解,要知道作曲家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出這首曲子的,他想表達什么。”除了手把手地對學生們的演奏技巧進行指導,劉長征還反復強調著“音樂修養”的重要性。
在歐美的主流交響樂團中,弦樂部分常常會看到中國面孔,“跟大家印象里的很不一樣,與歐美的樂手相比,中國人在演奏中反而更有激情、更加浪漫。”常年在歐美及中國進行音樂教學,劉長征贊道,“中國的學生們潛力非常大,這次在武漢音樂學院的公開課從16日開始,幾天里我見到的學生從小學四年級到大學的都有,他們演奏非常高難度的作品,對音樂的詮釋也很棒。”但他也發現,“不論中國還是歐美,年輕人中間都存在一個通病,就是音樂修養的欠缺,對作曲家和作品的理解不夠深。”對很多年輕的中國音樂學習者來說,去作曲家成長的國度接受熏陶、沉浸式地學習還很難實現,但劉長征認為出國并非進修的唯一渠道,“藝術是觸類旁通的,比如我們演奏貝多芬的作品,還可以去看這一時期的繪畫、雕塑、文學,看關于這個作曲家和時代生活的電影,都會有所幫助。”
據悉,“長江之韻·2019世界知名音樂院校交流展演季(第二季)”已圓滿收官,其間匯聚20所世界知名音樂藝術院校和樂團等選送推出的15場高水平演出,41場專家學術講座及專家公開課。武音校內場次免費向市民開放。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