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五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啟幕
“重新定義:2019(第五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于2019年11月13日,正式亮相上海世貿商城展館。作為上海代表性的以“挖掘青年藝術家力量”為特色的藝術博覽會,本屆展會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市長寧區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青年文學藝術聯合會主辦,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光明食品國際有限公司、上海世界貿易商城有限公司協辦。
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于今年邁入第五個年頭,在中國傳統的數字哲學里,十為滿,而五則為半。“5”作為承上啟下的數字,也賦予本屆展會更多的責任與意義。以“重新定義”作為今年展會的主題,是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對自身的一次“觀照”,也是對于整合青年藝術家力量,激發社會藝術需求,帶動藝術市場多元發展的一次“挑戰”。從第一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提出的“正在興起的藝術態度”主題,到如今“重新定義”,從提出態度,到勇于定義,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與累積,成為助推青年藝術家發展的力量,成為青年藝術家和大眾文化需求間的文化倡導者。
多元藝術輸送平臺,打造藝術新生態
本屆青藝博不僅入選2019年上海國際藝術節參展項目,也是首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的重要成員機構。在11月13日上午的開幕儀式上,三位致辭嘉賓,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贊助合作伙伴光明乳業副總裁唐新仁、2019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主辦單位團市委宣傳部部長、市青文聯常務副會長何婷婷。中共長寧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長寧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康文華都對博覽會給予厚望和認可。在以“重新定義”為新開啟的青藝博,展現了總結過去的態度,也表現出了一份展望未來的堅定的決心。
除了立志于集結青年藝術家力量,青藝博也重視為青年藝術家創造更為多元的展示平臺。在開幕式上,青藝博帶來了兩大重要藝術項目的啟動:“畫景·意境”—百棟商務樓宇藝術提升計劃和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藝術家服務一體化平臺。“畫景·意境”—百棟商務樓宇藝術提升計劃著力于進一步提升長寧營商環境和藝術氛圍,滿足長寧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進一步追求。上海青藝博在區委宣傳部、區文旅局的支持下,將以長寧區近百棟商務樓宇的公共空間為載體,結合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推進“商務樓宇藝術提升計劃”。同時,青藝博“重新定義”之后將開啟新一輪發展計劃,重點挖掘和培育藝術市場專業人才;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藝術家服務一體化平臺關注上海藝術品交易的發展生態。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服務,已經成長為上海藝術品市場最大的消費級藝術品“一級供應商”。并作為上海藝術品交易月重要團隊,實現了藝術家對接市場的版權登記、物流裝裱、財稅申報、法律維權、公共代理、策展報批、產業輔導等七大綜合服務內容。作為長寧區專業藝術機構,上海青藝博也將為長寧區發展消費級藝術品市場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
多元板塊構成,打造全門類藝術能量
本屆青藝博以“重新定義”為主題,集結了逾400位青年藝術家創作的1500余件作品,通過“青藝·視界”、“青藝·無界”、“青藝·起點”、“青藝·再造”四大板塊及7個獨立的藝術項目,從多維度、多方位呈現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對青年藝術家的多元展示,打造全門類青年藝術家展示平臺。
在“青藝·視界”版塊中,“墨耘時代:2019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作為2019第五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的主題展,以開放、包容、平和的態度廣泛吸納具有創新精神和探索意識的當代水墨踐行者們,全面地呈現他們近年來當代水墨創作的嶄新面貌,凸顯博覽會學術形象,樹立博覽會學術品牌,構建博覽會學術品臺。參展藝術家的作品,用各自獨特的方式提出對傳統或現代的質疑,無論觀念形態還是圖式語境都在當代社會中得到拓展,體現了社會文化的當代性,也展現了當代水墨藝術領域發展的無限可能;“移動”化的城市屬性,賦予了上海在不同時期留下了不同的歷史印記。“移動——2019上海青年藝術家第五回邀請展”以“移動”這一特有的主題,來表述我們今天的藝術新生態;“海上青年——青年藝術家作品邀請展”,與上海青年美協聯合主辦,針對長三角區域青年藝術家為主體的學術展;“重塑——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校友展”,帶來更多北方的藝術新視野。
“青藝·無界”版塊(國際展)遴選了來自全球14個不同國家的青年藝術家,他們以新穎的創作手段詮釋出不同社會背景下的人文關懷和文化輸出,其藝術針對性也不盡相同,在作品中能看到各國藝術家所呈現出的藝術作品有很明顯的地域性和多元化特點。
“青藝·起點”版塊(招募展),通過評選而出的通過展出80名入選藝術家,涉及國畫、油畫、雕塑、影像等不同媒材的藝術作品,和具有不同藝術視野和探討性的關注點,全面展示當下年輕藝術家藝術狀態。
除了關注青年藝術家的創作面貌,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還致力于以“青年藝術家”為核心資源的文創計劃。“青藝·再造”——藝術衍生版塊(文創計劃),為青年藝術家與市場、大眾嫁接出更多互動。
依托“上海”“青年”為關鍵字,以全方位、精準化、市場性為核心目標服務藝術家。致力于培養、孵化中國青年藝術家群體,打通年輕藝術家對接藝術機構、聯通藝術市場的“最后一公里”。據介紹,目前青藝博在冊藝術家超過2萬名(其中長三角區域的藝術家約為3000余名),入庫藝術作品2萬余件,涵蓋全國所有省份,涉及10個國家地區。博覽會在5年中累計參展藝術家超過2000名,作品7000余件。在全國青年藝術家群體中獲得廣泛認可,輻射8大美院以及全國20所綜合院校,合作簽約近20家藝術機構。
同時,青藝博還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多元化的貴賓活動、特色項目及主題性論壇等公共活動項目,讓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不僅是青年藝術家展示的平臺,更是大眾走進藝術、體驗美學生活、嘗試藝術收藏的一大途徑。
2019年的青藝博,用“重新定義”堅守著初衷,又在不斷注入更多元的創新嘗試中激發無限活力。是學術還是市場?或許,這本身就不沖突。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