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西蒙·高登茨、吳巍與北京交響樂團樂季音樂會
“笙聲不息”西蒙·高登茨、吳巍與北京交響樂團樂季音樂會 【開票】
演出時間:2019.11.29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預計19:30-21:30(包含中場)
日期/場次:2019.11.29 周五 19:30
指揮 西蒙·高登茨
西蒙·高登茨·亨奇克現為耶拿愛樂樂團音樂總監。近幾年,高登茨作為一名古典曲目的詮釋者,極具口碑。高登茨豐富的傳統指揮手法與其新穎的指揮理念是他執棒的音樂會和錄制的唱片的一大特色。秉持著這一藝術觀,他2012年開始打造漢堡卡梅拉塔樂團的藝術框架,去年,該室內樂團迎來自己的第30個音樂季的周年慶,在過去30個樂季期間,該樂團進行了大量的演出。
西蒙·高登茨奪得兩場比賽的桂冠,其中包括德國指揮大獎(German Conducting Price),此獎項是歐洲同類比賽中獎金最高的比賽。在此之后,高登茨成為了一名備受歡迎的國際指揮,與眾多著名樂團皆有合作。其中包括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法國國家管弦樂團、西德廣播交響樂團、北德廣播愛樂樂團、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俄羅斯國家愛樂樂團、奧斯陸愛樂樂團、班貝克交響樂團、德國柏林交響樂團、意大利廣播交響樂團、柏林、慕尼黑、斯圖加特及薩布呂肯廣播管弦樂團、蒙特卡羅、里昂及盧森堡愛樂樂團以及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
高登茨與眾多獨奏和獨唱家有過熱情的合作,其中包括:吉登·克林瑪、安妮·索菲·馮·奧特、芭芭拉·邦妮、雷諾·卡皮桑、阿拉貝拉·施丹巴赫、薩賓梅耶、勞瑪·斯特萊克、麗斯·德拉薩勒、馬丁·史岱菲爾德、馬里亞納·施琳音、朱利安·斯特爾克等等。
2004年至2011年,他成功執棒瑞士巴塞爾青年交響樂團,是該團的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在此之前,他一直擔任巴塞爾卡梅拉塔樂團藝術總監直至2004年,他同時也是該團的創始人之一。在他作為瑞士奧登塞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期間,他完成了莫扎特鋼琴協奏曲和舒曼所有交響曲的錄制。
高登茨最近亮相的演出是2017年11月在世界聞名的漢堡易北愛樂廳的首演。
藝術家 吳巍 笙演奏家
旅德音樂家吳巍是活躍于當今國際樂壇的現代派笙演奏家,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笙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德國世界民族音樂協會,音樂家協會會員及音像版權協會會員,德國亞洲藝術室內樂團藝術總監,上海東方學者,曾任上海音樂學院特聘教授。
吳巍1992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笙專業并考入上海民族樂團,師從翁鎮發教授、徐超銘教授、牟善平教授、劉金祥教授。1995年獲得德國政府的“DAAD”最高文化交流獎學金留學德國柏林漢斯·艾斯樂音樂學院。吳巍曾贏得國內外諸多音樂獎項: 1996和2002年兩次榮獲德國世界音樂大賽“Musica Vitale”首獎;2004年德國“世界音 樂”最高獎“Global Root”;2011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先驅天使獎”;2012年錄制的CD“亞洲藝術樂團現代作品集”榮獲“德國評論最佳唱片獎”;2014年與德國留聲機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錄制首張由陳銀淑專門為他量身定制的笙協奏曲Su,(世界著名指揮鄭明勛執棒,首爾愛樂協奏),此唱片榮獲2015年國際古典音樂唱片大獎(International Classic Music Award 2015)、BBC Magazin金唱片獎和德國留聲機唱片大獎提名。
英國衛報稱“吳巍對此曲神乎其技的演繹成為2014年BBC逍遙音樂節上的高潮之一”,并與其他著名指揮和音樂家一起被永久收錄在2014經典宣傳片中。錄制的笙與手風琴二重奏CD“John Cage- Two3”榮獲2015“德國樂評獎”、2017年榮獲“新繹杯”杰出民樂演奏家獎;錄制的CD“Simeon Pironkoff- Skin Double”榮獲2017年”奧地利出版大獎”;錄制的CD“Liza Lim-森林的思考”榮獲2017年“澳大利亞藝術音樂大獎”提名。
作為笙獨奏家他曾與世界頂級指揮、管弦樂團及室內樂團合作,如長野健指揮的柏林愛樂、古斯塔夫·杜達美爾指揮的洛杉磯愛樂樂團、鄭明勛指揮的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和首爾愛樂樂團、宜蘭沃爾科夫指揮的BBC交響樂團、Jaap van Zweden指揮的荷蘭國家廣播交響樂團、Susanna Mälkki指揮的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愛樂、Markus Stenz 指揮的BBC蘇格蘭交響樂團、Matthias Pintscher 指揮的赫爾辛基愛樂樂團、簡文彬指揮的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蒂羅爾交響樂團、呂嘉指揮的澳門交響樂團、湯沐海指揮的盧森堡愛樂樂團、水藍指揮的德國電臺薩布呂肯交響樂團,以及東京交響樂團、德國NDR交響樂團、美國紐約阿爾巴尼交響樂團、慕尼黑交響樂團、德國呂貝克愛樂樂團、德國弗萊堡愛樂樂團、比利時法蘭德斯交響樂團、臺北交響樂團、法國布遼茲現代室內樂團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德國Ensemble Modern、北美St.Lawrence Quartet弦樂四重奏、德國Lautten Compagney巴洛克室內樂團、荷蘭現代室內樂團、澳大利亞Elision現代樂團等。
受邀參加的重要國際音樂節有:BBC Proms逍遙音樂節、柏林音樂節、慕尼黑雙年展、多瑙愛心根現代音樂節、愛丁堡國際音樂節、慕尼黑音樂萬歲音樂節、巴黎之秋藝術節、華沙之秋音樂節、柏林三月現代音樂節、三得利東京夏日音樂會、芬蘭國際音樂節、奧地利“聲音的軌跡”國際音樂節、匈牙利Bartok現代藝術節、科隆音樂藝術節、德勒斯登現代音樂節、紐約林肯中心音樂節等。
作為現代笙演奏家,他致力開發笙的現代作品。世界首演曲目400多首(二十多首笙協奏曲)、有約翰·凱吉、陳銀淑、細川俊夫、Joerg Widmann、Jukka Tiensuu、Guus Janssen、Liza Lim、Enjott schneider、Helmut Zapf、郭文景、瞿曉松、許舒亞、陳曉勇、秦文琛、賈國平、黃若、鐘啟榮等作曲家的作品。
吳巍以笙作曲家的身份曾榮獲法國洛約蒙基金、德國薩克森州文化創作基金、慕尼黑音樂萬歲委約創作獎金、芝加哥Sloght基金、柏林文化部創作獎金和漢堡漢莎文化基金。他也曾是莫扎特協會,巴黎Montbelizrd劇院,法國洛約蒙基金會,漢堡漢莎文化中心,紐約Civitella Ranieri基金會以及法國LECAP-AULNAY駐團藝術家。與著名盲人作曲家Earl Howard合作完成2011年紐約Guggenheim基金項目。
演出團體 北京交響樂團
享有中國“首都明珠樂團”美譽的北京交響樂團,成立于1977年10月。作為中國首都北京音樂文化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創造者,樂團在成立和發展的歷程中,憑借高度的職業化標準、嚴謹的演奏技巧、豐富的曲目和深厚的音樂修養以及全體音樂家對音樂無比執著的熱情和真誠奉獻,實現了樂團藝術水準的持續性穩步提升,使得北京交響樂團成為中國最受歡迎和國際頗有影響力的樂團之一,贏得了世界性的廣泛關注與贊譽。
上世紀90年代,北京交響樂團在藝術總監譚利華的領導下,進行了重大改革與調整。樂團按照國際標準統籌音樂季和策劃年度演出,進入了職業化的軌道。北京交響樂團已經連續十幾年推出音樂季,每年演出90-100場音樂會。樂團以經典作品入手訓練樂團,如今已經演出歌劇、交響樂、室內樂和當代作品近千部,樂團頻繁邀請世界著名指揮大師、演奏家以及與西方名團合作,拓寬曲目范疇,全面提升樂團職業演奏水準。坐落在皇家園林中的中山公園音樂堂,隸屬于北京交響樂團。
如今,北京交響樂團的花名冊上擁有了著名樂團和一流的音樂家:柏林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英國皇家愛樂樂團等;著名藝術大師包括指揮大師格納迪·羅日杰斯特文斯基、葉甫根尼·斯維蘭諾夫、克里斯朵夫·艾申巴赫、勞倫斯·福斯特、托馬斯·桑德琳、安德魯·戴維斯、萊夫·希爾格斯坦、帕維爾·柯岡;鋼琴大師拉扎爾·貝爾曼、弗蘭茨·尤斯圖斯、讓·伊夫·蒂博戴、齊蒙·巴托;小提琴大師瓦吉姆·列賓、宓多里、林昭亮、克里斯多夫·巴拉蒂、謝爾蓋·克雷諾夫;大提琴大師米沙·麥斯基、勞埃德·韋伯、克羅娜·卡雷尼;中提琴大師尤里·巴什梅特;小號演奏家加伯·波多茨基;歌唱家何塞·卡雷拉斯、詹妮弗·拉莫爾等。
廣泛而深入的國際藝術交流,使得北京交響樂團的職業水準大幅度提高。指揮大師艾申巴赫稱贊道:“這是一支職業素養非常高的樂團。這個樂團極高的音樂領悟能力和演奏狀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幾十年來,北京交響樂團創下了國內許多樂團難以企及的傲人佳績:2001年啟動建團以來的首次國際商業巡演,這也是第一家國內交響樂團啟動國際商業巡演模式。迄今為止,北京交響樂團已經連續多年進行國際商演,樂團從關注歐洲古典音樂故鄉的觀眾口碑,到關注如何縮小與世界著名樂團的差距,直到現在努力打造與中國首都北京地位相稱的世界名團。
在創作方面,北京交響樂團力推中國當代音樂創作。北京交響樂團策劃、參與、委約和首演了國內大部分的中國當代作曲家的新作品,首演作品近200部。自2007年起,北京交響樂團與有百年歷史的世界著名唱片品牌EMI唱片公司在全球發行了樂團錄制的八張唱片,這是EMI首次與中國的指揮家和交響樂團合作錄制唱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北京交響樂團多次代表國家及首都參與大型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并多次出訪德國、英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捷克、波蘭、克羅地亞、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韓國、美國、加拿大、黑山等國,并在全國各地和中國港澳臺地區舉辦巡回演出。2001年至2017年八度載譽完成了歐洲巡演,獲得歐洲評論界極高的評價。2013年樂團首次登上美洲大陸,對墨西哥、美國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巡演,美國發行量最大的華盛頓郵報通欄標題稱——“北京交響樂團掀起古典音樂熱潮”。2017年2月,樂團在美國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演出經典交響音樂會,引起業界及觀眾們的極大反響,好評如潮;在加拿大多倫多索尼藝術中心和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的精彩演出,為加拿大慶祝建國150周年的慶典活動拉開了帷幕,北京交響樂團、渥太華交響樂團以及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交響樂團的三團合演,是加拿大建國以來首次三團合演,極具歷史意義。同年9月,北京市在黑山波德戈里察舉辦了第二屆中東歐16+1首都市長論壇活動;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舉辦了“北京日”活動;在黑山和塞爾維亞舉辦的活動是北京市“走出去”重大活動,是落實16+1中國-中東歐人文交流年計劃的重點項目,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吉寧率北京市政府代表團出訪。北京交響樂團分別在黑山波德戈里察國家劇院、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薩瓦中心劇場圓滿完成了“友好之旅”交響音樂會巡演。以巡演日程為主線,通過與黑山交響樂團、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愛樂樂團簽署合作備忘錄,結為友好樂團,發起北京國際友好城市交響樂團聯盟等活動,豐富了第二屆中東歐16+1首都市長論壇以及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 “北京日”活動的內涵,取得了很多實質性的合作成果。
北京交響樂團從1994年就開始致力于廣泛而深入的普及交響音樂會。其足跡遍及北京的軍營、廠礦、學校、社區以及中國的各大音樂廳和高等院校。在二十多年的普及足跡中,北京交響樂的普及音樂會多達近千場,涉及不同職業和不同年齡的觀眾人數上百萬人次。普及的層面從基層學校的飯堂、禮堂、工廠社區乃至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歌劇院和音樂廳等。2014年更是將音樂季首場開幕音樂會安排在校園舉行。2016年,由北京交響樂團發起的“首都市民音樂廳”,倡導“百姓身邊的交響樂”,推動古典音樂走進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成為首都公共文化的惠民品牌。
隨著2019北京交響樂團新樂季的開幕,北交全體同仁正以昂揚的狀態和飽滿的激情,奏響更加輝煌的藝術篇章。
曲目
笙協奏曲 陳銀淑 曲
笙演奏家:吳巍
——中場休息——
第四交響曲 勃拉姆斯 曲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