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大師名家談中國鋼琴教育現狀與看法
在全國矚目的2018“詩帝堡杯”國際鋼琴大賽期間,著名鋼琴家指揮家石叔誠,著名音樂家鋼琴名師朱雅芬就目前中國的鋼琴教育發表了全新的看法。
石叔誠:要改變一定要快樂教學的誤區
石叔誠教授、朱雅芬教授出席“詩帝堡”杯決賽現場
目前中國的鋼琴教育,從范圍上看,是普及率越來越高,學琴的孩子越來越多,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好現象。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是第一次有這么多的家庭可以讓孩子負擔得起鋼琴教育的費用,包括學習,買琴的花費,是一大筆錢。我們對這樣的年景有理由感到高興。
但也有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鋼琴教育的質量是參差不齊的。多數正規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教學質量有保證,但不排除少數音樂院校教學質量徘徊不前,甚至有下降,高等院校的師資力量難以保證。
民間的鋼琴學習,是以琴行藝術學校為主要載體。在琴行,普遍存在老師難找,師資困難的情況。多數琴行,能夠讓學齡階段的孩子學會基本的彈奏技巧,都要打個折扣。
所以妥協的結果,是能夠教會孩子把一首曲子談完,就很不錯了,至于基本的樂理、樂感、演奏技巧,這些基本談不上,很多時候不是老師不愿意教,是老師自己的水平都有限,教不出好學生。
石叔誠認為,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在于中國的音樂教育發展速度太快,而教學和人才的培養,明顯跟不上節奏。
這需要整個行業正視這個問題,把“教會孩子”的低標準,提高到“教好孩子上面”來。
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近年來“快樂教育”的風氣很盛,這簡直是教育的毒藥,很多培訓機構深受其害。
石叔誠說,快樂教育,從宗旨來看是對的,但不能否認艱苦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學習總是艱苦的,不管什么學習,都一樣。普通的知識,可以“快樂地”學會,但學到深處,哪有輕輕松松能夠學會的?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學習艱苦,不等于學習不快樂。我們搞音樂,要找到那種以苦為樂的人來學,學習再艱苦,他也認為是樂事。從這個意義上看,才是“快樂學習”的真正含義。
朱雅芬:中國需要更多的鋼琴大賽
朗朗恩師朱雅芬教授擔任“詩帝堡”杯決賽現場評委
這次“詩帝堡杯”鋼琴大賽,很成功。雖然很多細節方面還有瑕疵。但因為是第一屆舉辦,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已經非常不錯了。
我曾經見證過更多的全國性甚至是中國舉辦的國際性鋼琴比賽,大多數沒有堅持下去,而堅持下去的少數幾個,都越來越好,參加的人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
目前中國的鋼琴比賽,數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朱雅芬教授認為,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去宣傳中國的鋼琴賽事,擴大比賽的規模,提高比賽的檔次,讓更多有才華的年輕孩子參與進來。
目前中國的鋼琴教育,比賽也是很重要的培養人才,發現人才的環節。朱教授認為,雖然各地也有不少的地方性鋼琴比賽,但更能擴大影響面,起到帶動中國鋼琴教育作用的,還是全國性、國際性的大賽。而要做好這樣的比賽,一定要深入各個地方,做好宣傳,盡量多地發現更多優秀的選手參賽。
高水平的選手決定了比賽的規模和檔次,只有更多的尖子來參加比賽,才能帶動更多的家長參與,不僅是參與比賽,也更多地讓自己的孩子堅持學習鋼琴,這樣中國的鋼琴未來才有希望!
希望今后像“詩帝堡杯”這樣的比賽越來越多。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