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賀綠汀》總導演廖昌永:“中國聲音”要為人民歌唱
座談會上的廖昌永
為了此次演出,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歌唱家廖昌永也專程從南美趕至武漢,幫學生們排練。作為歌劇《賀綠汀》的總導演,他透露,賀老生前一直想寫歌劇,心愿未了;“如今,上海音樂學院的師生們排出了這部劇來紀念他,向先生致敬。”
沿著賀綠汀的足跡巡演
27日凌晨1點半,廖昌永才抵達武漢,當天下午1點就前往湖北劇院為學生們排戲。因為時差還沒倒過來,他排練中途差點暈倒。但是廖昌永表示,再度聽到孩子們演唱很多賀先生的經典唱段時,自己非常感動。
廖昌永透露,最初的陣容是由他來主演“賀綠汀”,但演出前一個月,他晚上跑步時不小心絆在一塊石頭上,手和腿都骨折了。于是歌唱家顧平緊急“救場”。“長達兩個小時的演出,最后一幕還有長達15分鐘的唱段,對60多歲的顧老師而言,非常困難。但他硬是在20多天的時間里拿下來了整出戲,還減肥8斤,更符合劇中人物形象,令人刮目相看”。
此次《賀綠汀》的巡演走過了江蘇鹽城、湖南邵陽等地,廖昌永在南美一直通過網絡時刻了解劇組的動態,“這些城市,都是賀先生曾經戰斗、生活過的地方。學生們一路巡演,可以了解賀綠汀的人生經歷,了解上海音樂學院是怎么建立起來的;他們也能體會,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對于音樂創作是多么的重要”。
在廖昌永看來,武漢是巡演中重要的一站,因為武漢是一座“流著紅色血液”的城市:“武漢是賀老兩度戰斗過的地方,我們的恩師周小燕先生就是武漢人,在這里演出,就是要向兩位先輩致敬。我希望學生們能從中領悟到賀先生的精神,并將這種精神當成每一個音樂家必須具備的東西。”
“賀老的音樂為人民歌唱”
廖昌永介紹,當初上海音樂學院創作歌劇《賀綠汀》,不僅是希望再現賀綠汀壯闊的革命生涯和音樂人生,更希望通過這部劇讓“95后”學生得到鍛煉和感悟,“賀先生是我們當下最應該崇拜的偶像,不管是他的音樂專業,還是他的愛國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
在劇本構思階段,劇組就確立了基于中西合璧探索創新的思路,既區別于西洋歌劇,又有別于中國傳統民族歌劇。廖昌永說,賀綠汀在劇中有一句臺詞:“古往今來,什么是音樂的真諦”,這句臺詞為“中國聲音”做了最好的注解。“賀老的音樂就像上海一樣,融匯著中西,為人民歌唱。在他心里,所有的音樂都是要為人民服務的,而不是要爭高下、分流派。”在創作中,主創們也秉承著這個理念,將很多民間音樂素材融合到歌劇中,譬如湖南的花鼓戲、廣東潮州的音樂元素,“我相信觀眾都能聽出來,這就是中國聲音”。
長江日報記者黃麗娟
為了此次演出,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歌唱家廖昌永也專程從南美趕至武漢,幫學生們排練。作為歌劇《賀綠汀》的總導演,他透露,賀老生前一直想寫歌劇,心愿未了;“如今,上海音樂學院的師生們排出了這部劇來紀念他,向先生致敬。”
沿著賀綠汀的足跡巡演
27日凌晨1點半,廖昌永才抵達武漢,當天下午1點就前往湖北劇院為學生們排戲。因為時差還沒倒過來,他排練中途差點暈倒。但是廖昌永表示,再度聽到孩子們演唱很多賀先生的經典唱段時,自己非常感動。
廖昌永透露,最初的陣容是由他來主演“賀綠汀”,但演出前一個月,他晚上跑步時不小心絆在一塊石頭上,手和腿都骨折了。于是歌唱家顧平緊急“救場”。“長達兩個小時的演出,最后一幕還有長達15分鐘的唱段,對60多歲的顧老師而言,非常困難。但他硬是在20多天的時間里拿下來了整出戲,還減肥8斤,更符合劇中人物形象,令人刮目相看”。
此次《賀綠汀》的巡演走過了江蘇鹽城、湖南邵陽等地,廖昌永在南美一直通過網絡時刻了解劇組的動態,“這些城市,都是賀先生曾經戰斗、生活過的地方。學生們一路巡演,可以了解賀綠汀的人生經歷,了解上海音樂學院是怎么建立起來的;他們也能體會,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對于音樂創作是多么的重要”。
在廖昌永看來,武漢是巡演中重要的一站,因為武漢是一座“流著紅色血液”的城市:“武漢是賀老兩度戰斗過的地方,我們的恩師周小燕先生就是武漢人,在這里演出,就是要向兩位先輩致敬。我希望學生們能從中領悟到賀先生的精神,并將這種精神當成每一個音樂家必須具備的東西。”
“賀老的音樂為人民歌唱”
廖昌永介紹,當初上海音樂學院創作歌劇《賀綠汀》,不僅是希望再現賀綠汀壯闊的革命生涯和音樂人生,更希望通過這部劇讓“95后”學生得到鍛煉和感悟,“賀先生是我們當下最應該崇拜的偶像,不管是他的音樂專業,還是他的愛國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
在劇本構思階段,劇組就確立了基于中西合璧探索創新的思路,既區別于西洋歌劇,又有別于中國傳統民族歌劇。廖昌永說,賀綠汀在劇中有一句臺詞:“古往今來,什么是音樂的真諦”,這句臺詞為“中國聲音”做了最好的注解。“賀老的音樂就像上海一樣,融匯著中西,為人民歌唱。在他心里,所有的音樂都是要為人民服務的,而不是要爭高下、分流派。”在創作中,主創們也秉承著這個理念,將很多民間音樂素材融合到歌劇中,譬如湖南的花鼓戲、廣東潮州的音樂元素,“我相信觀眾都能聽出來,這就是中國聲音”。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