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之城邁向世界音樂之都 廣州星海(國際)音樂季”開幕
昨晚,星海音樂季開幕式上,女聲小組唱《荔鄉歌謠》。
昨晚星海音樂季開幕式現場的童聲合唱《Sing Sing Sing》。
廣州人民愛唱歌,上百市民在曉港公園的大榕樹下練習合唱。
昨天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誕辰113周年。“花城詠天籟⋅唱響新時代——2018廣州星海(國際)音樂季”于昨晚在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拉開序幕。這場集合唱節、國際知名樂團華彩演出季、廣東音樂輝煌藝術成就展演、流行音樂、知名樂團戶外演出季于一體的華麗音樂盛宴將歷時半年,一直持續到今年12月。盛況空前的全民“飆歌”、頂尖樂團的華彩演出、傳統廣東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的交相輝映……整個音樂季將以音樂為主線,謳歌廣州改革開放40年輝煌成就,展現廣州在音樂稟賦上的歷史、傳承和輝煌,打造廣州“世界音樂之都、世界合唱之都”的城市品牌,講述一座血液里都流淌著音樂基因的城市如何帶著滿滿的文化自信、肩負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走向新時代的故事。
作為一座有著深厚音樂積淀的城市,廣州在努力深耕音樂文化、繼續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更加注重創新與包容,激發城市的文化藝術活力,提升城市的藝術品位,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提供更豐盈的精神食糧,從音樂城市走向世界音樂之都,并努力建設成為獨具特色、文化鮮明的國際一流城市,建成向世界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區”,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和文化自信。
一座深藏音樂基因的城市
音樂,自古就是廣州的城市文化基因。以廣州為流行中心的廣東音樂有四百余年的歷史,自明清以來, 清新流暢、悠揚動聽的廣東音樂,經歷了萌發期、發展期、成熟期。它與粵劇、嶺南畫派被譽為嶺南三大藝術瑰寶。
廣東音樂發源地之一——廣州番禺沙灣,不僅孕育出了廣東音樂“何氏三杰”,更孕育了冼星海這樣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一生創作的音樂作品有五百多首。《黃河大合唱》更以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熱情奔放的雄渾旋律,展現了中華民族全面投入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成為中華民族音樂史上的不朽之作。
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說,父親的很多傳世作品都帶有家鄉的風格和氣息。沙灣一帶的咸水歌、木魚、南音、龍舟、兒歌等民間歌謠給了父親音樂啟蒙和熏陶。“其中一首《頂硬上》,就是父親為紀念我的奶奶黃蘇英而創作的。”
歌中的“頂硬上,鬼叫你窮,哎呵喲呵哎呵喲呵,鐵打心肝銅打肺,立實心腸去挨世,哎呵喲呵哎呵喲呵,挨得好,發達早,老來嘆番好……”,實際上兒時的冼星海經常聽母親哼唱的搬運工人的號子。后來,冼星海將這首歌收入其曲集,以黃蘇英詞、冼星海曲面世。據說,他不管在什么場合演出,第一首曲子必然是用廣州話演唱的《頂硬上》。在中國民間文藝家梁謀看來,“干活時要唱,休息時要唱,戀愛時要唱,甚至結婚時也要唱”的疍家人日常生活,不僅在冼星海心中埋下了音樂的種子,疍家人那種不服輸的硬漢氣質,也影響了他的性格和音樂氣質。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廣州成了全國流行音樂的發源地、主陣地,原創氛圍濃厚,人才層出不窮,成為中國流行音樂的風向標,為中國流行音樂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座花兒都會唱歌的城市
有人說,廣州是一座連花兒都會唱歌的城市。從小唱著《月光光》《落雨大》等童謠的廣州人之熱愛音樂、熱愛唱歌,早已名聲在外。
跟其他許多城市的公共空間由廣場舞獨領風騷不同,在廣州,白云山上、珠水邊、公園里、廣場上,隨時可以聽到嘹亮的歌聲。歌聲大多來自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的合唱隊伍。在這個城市里,有超過3000支業余的合唱隊伍。2012年,廣州更獲得由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和世界合唱理事會授予的“世界合唱之都”稱號。這個僅授予“合唱音樂文化底蘊深厚,具有代表性、榜樣性和杰出成就的城市”的稱號,是世界合唱界的至高榮譽。廣州也是中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用世界合唱比賽組委會主席、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岡特⋅鐵馳的話來說,廣州獲此稱號當之無愧。“這座城市有濃厚的合唱人文氛圍,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有一個世界合唱實力排行榜,廣州合唱團在排行榜上常常名列前茅。”他說,“在一些國際合唱比賽中,那些始終面帶微笑、彬彬有禮的參賽者多半是中國選手,而其中更以廣州的選手最為友好和善,他們常常開口之前就開始微笑,微笑是他們最和諧的名片。”
“這3000多支隊伍,都是二聲部以上的。”廣東省合唱協會副會長、廣州合唱協會會長苗向陽介紹,廣州合唱總人數目前已經超過20萬,包含了老年合唱、成人合唱、青少年合唱,種類有混聲合唱團、男聲合唱團、女聲合唱團、大學生合唱團、中小學合唱團以及少量的軍警合唱團、宗教和民族合唱團、企業(行業)合唱團、社區合唱團等。“廣州有著集體歌唱的傳統習慣,合唱與歌詠已經成為廣州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業界普遍認為,廣州地區合唱事業基礎之好、普及之廣、數量之眾、水平之高、獲獎之多、為全國之最。
近年來,高雅音樂也逐漸走進普通市民的生活。而讓人欣喜的是,“廣州式欣賞音樂”已成為廣州的一張名片。
一年一度的廣州新年音樂會,在2018年將迎來25周歲生日,不僅為廣州節日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異彩,并逐漸成為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一個知名文化品牌、一張靚麗文化名片。“廣州新年音樂會”不僅是樂迷的狂歡,還是社會各界的社交盛會。每年元旦出席廣州新年音樂會,是大家辭舊迎新的固定節目,盛裝出席的觀眾也成為廣州新年音樂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今年5月15日啟動的“星海音樂廳20周年華彩演出季”啟幕周中,“最強貝九”(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由著名指揮家薩拉斯特率170人的陣容上演。演出結束時掌聲雷動,觀眾整齊劃一的掌聲長達8分鐘。樂章之間,除了無法忍耐的咳嗽聲,并沒有不合時宜的掌聲,被藝術家們稱為“世界級”觀眾。
以《走進新時代》《天路》《蘆花》等經典主旋律作品為人所熟知的著名軍旅作曲家印青,因為擔綱金鐘獎的評委,常來廣州。在他看來,“廣州觀眾的音樂欣賞水平很高,無論是歌唱、鋼琴還是其他器樂,觀眾的反應都很熱烈,那種觀眾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和得到音樂熏陶后的釋然,讓藝術家們非常感動”。
“廣州獲此稱號當之無愧,這里有超過3000支業余的合唱隊伍,他們活躍熱情;這座城市有濃厚的合唱人文氛圍,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有一個世界合唱實力排名榜,廣州合唱團在排行榜上常常名列前茅。而且近20年來,廣州合唱團踴躍參加各種國際合唱活動,成績優異。”
——世界合唱比賽組委會主席、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岡特⋅鐵馳
“這3000多支隊伍,都是二聲部以上的。廣州合唱總人數目前已經超過20萬,包含了老年合唱、成人合唱、青少年合唱,種類有混聲合唱團、男聲合唱團、女聲合唱團、大學生合唱團、中小學合唱團以及少量的軍警合唱團、宗教和民族合唱團、企業(行業)合唱團、社區合唱團等。廣州有著集體歌唱的傳統習慣,合唱與歌詠已經成為廣州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業界普遍認為,廣州地區合唱事業基礎之好、普及之廣、數量之眾、水平之高、獲獎之多,為全國之最。”
——廣東省合唱協會副會長、廣州合唱協會會長苗向陽
一座原創音樂涌動的城市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廣州就被譽為原創音樂的沃土,培養了大量國內知名的原創音樂人。創作了《同一首歌》《今夜無眠》《中國進行曲》《新聞聯播》片頭曲等家喻戶曉的作品的第八屆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曲家孟衛東說,廣東、廣州在音樂創作的很多方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體現出廣州氣派的城市格局,既有娟秀的一面,也有昂揚的一面,誕生了《將軍令》《步步高》《彩云追月》《賽龍奪錦》等膾炙人口、廣為傳詠的嶺南傳統音樂經典。
如今,廣州正進一步打造音樂原創之城,塑造世界音樂之都的城市名片。深厚的原創音樂氛圍吸引了更多的年輕的音樂人。越來越多的文藝青年發現,廣州這座兩千多年歷史的商業城市,雖然有著濃郁的市井商業氣息,但一直以來與之并存的文藝范兒卻一直在線。
廣州的這張音樂名片開始創新性地融入了科技元素,以“科技+音樂”的嶄新形式亮出一座國際城市的青春躍動一面。
從去年年初,廣州相繼啟動“酷狗校園音樂基地”計劃到如今的“酷狗校際音超聯賽”、全國大學生原創歌曲征集大賽,結合網絡的發展,通過數字音樂平臺與原創音樂結合,大力扶持國內音樂事業發展,推動了廣東音樂基層的力量。廣州不僅擁有用戶達6億人次的中國流量第一的歌曲推廣網絡平臺酷狗音樂,平臺也開始建立 “校園音樂創業扶持——打造音樂新星”計劃。在數字音樂取代傳統唱片業的今天,廣州選擇以各大高校作為基層音樂人才的輸出口。廣州酷狗音樂正建立“校園音樂眾創空間”,培養音樂產業的基層力量,助力中國新時代音樂再創輝煌。
原創嘻哈音樂人代表李大奔說,他有很多音樂界的好朋友都是廣州人,自己也非常喜歡廣州的原創音樂環境。
在去年的第十一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活動中,有著“華人男中音第一人”之稱的著名歌唱家廖昌永說,來廣州的次數越多,就越喜歡廣州。他是金鐘獎的評委,對來廣州演出也是情有獨鐘。在他看來,廣州與金鐘獎的攜手,既是廣州長遠獨到眼光的體現,也與廣州傳統音樂文化積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中國近代音樂史上,廣東人做出過杰出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流行音樂的蓬勃發展,同樣是從廣州起步,廣州對流行音樂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創新精神的城市氣質,讓廣州成為極具創造力的音樂之城”。
去年10月,第55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亞洲區交流音樂會在廣州舉行。組委會秘書長古里多⋅格蘭蒂諾說,廣州有很悠久的音樂傳統,也有包括大劇院在內的各種音樂場所和設施,這些都意味著廣州擁有孕育音樂的良好土壤。而且,廣州舉辦了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也有很多音樂院校培養了很多音樂人才。
出品
一座名家大師薈萃的城市
打造世界音樂之都,必須要有演出市場的良好發展。在廣州,在文化娛樂方式日益多樣化的今天,從民歌、地方戲曲到流行音樂、古典樂各種音樂類型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一場“貝九”,僅一個周末,全場1300張門票便被觀眾搶去近1000張,占全場門票20%的惠民票更是在開售當天全部售罄。
廣州的音樂劇市場近年迎來了“井噴式”登陸。僅2017年至2018年初,超過10臺音樂劇在廣州上演,原版引進、中文版和原創都有,其中包括《魔法壞女巫》《修女也瘋狂》《澤西男孩》等超過8部原版音樂劇。越來越多的文化素質和收入都比較高的年輕觀眾愿意為一部“并不太熟悉的音樂劇”走進劇場。
今年,星海音樂廳迎來了20歲生日。20年來,走進星海音樂廳的觀眾有600萬人次。
因為擁有成熟的市場、世界級的觀眾,廣州已成為國內外藝術大師演出的必選之地。
以星海音樂廳為例,近年來,登上星海音樂廳舞臺的,有維也納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圣彼得堡愛樂樂團、西德廣播交響樂團、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蘇黎世室內樂團、柏林愛樂弦樂五重奏、維也納莫扎特長笛四重奏等頂尖樂團,有德國指揮家克里斯蒂安⋅蒂勒曼、俄羅斯指揮家尤里⋅特米爾卡諾夫、奧地利指揮家弗朗茨⋅威爾瑟-莫斯特、芬蘭指揮家尤卡-佩卡⋅薩拉斯特、哥倫比亞指揮家安德烈斯⋅奧羅斯科-埃斯特拉達、荷蘭指揮家唐⋅庫普曼等指揮巨擘,也有英國小提琴家丹尼爾⋅霍普、希臘小提琴家萊昂尼達斯⋅卡瓦科斯、大提琴家馬友友、奧地利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俄羅斯鋼琴家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等演奏大咖。
悠久的音樂傳統、深厚的群眾基礎、活躍的原創氛圍、成熟的音樂市場……這一切,都讓廣州從音樂城市邁向世界音樂之都。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