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音樂學院當代音樂創作與推廣新作品音樂會巡演在四川音樂學院舉行
5月17日晚,浙江音樂學院“吳越新韻”當代音樂創作與推廣項目新作品音樂會全國巡演,在四川音樂學院聶耳音樂廳成功舉辦。
當晚在新西蘭鋼琴三重奏樂團(NZTrio)三位演奏家的傾情演繹下先后上演了《腳步》(李珺曲)、《跳弦》(田剛曲)、《淋風夜雨荷上行》(朱慧曲)、《綻放》(張澤藝曲)、《黑白子》(張瑩曲)、《朦塬》(沈納藺)、《風戀波》(張昕曲)、《火焰》(龐莉曲)、《西湖的春天》(郭鳴曲)等九部作品。
這些作品風格百花齊放,不拘一格,既有在“標題”下抒發個人情感的,也有對現實景物的描繪,更有結合社會時事反映當下的作品。無論是對于人文精神的深刻探討,還是對民族風格意蘊的隱射,以及對學術內涵的執著追求,都反映出浙音作曲家們的學術思想與開闊的眼界。
本場音樂會的新作品并沒有出現純粹抽象的概念音樂,更多是結合作曲家們的生活見聞和風土特質有指向性的描繪,如《腳步》中以固定節奏的穿插變化描寫行者步態,引申至人生的跌宕起伏;又如《跳弦》中以現代化的眼光對彝族民間歌舞的元素的應用;或是《淋風夜雨荷上行》中以優雅曼妙的織體呈現的斜風細雨;《綻放》中以簡潔的材料釋放生命澎湃的能量;充滿了現實意義和隱喻功能的《黑白子》;在遼闊而迷蒙的音響中展現草原的《朦塬》;《風戀波》對于風雨的映射和對昆曲的擬態化描寫;《火焰》中以圣詠和帕薩卡利亞的形式描寫人們祈禱的場景;《西湖的春天》中以斑斕的和聲、動聽的旋律描繪江南含蓄又靈動的美景。每一部作品都有各自的特征,讓聽眾目不暇接。
雖然作品都富有現代技法特征,但并沒有與傳統審美決裂,而是自由流動其間,既滿足了聽眾的感官和喜好,又體現出作曲家們高超的寫作技巧。傳承與突破,這種不追求極端異化的,而更注重表現與可聽性的多元化創作方式似乎也在指引我們的創作方向。
音樂會后我校校友沈納藺教授上臺致辭,深情致敬母校老師知遇之恩,也為浙音和川音的友好交流與合作表達其熱忱之心。川音師生則以經久不息的掌聲回應本場音樂會的圓滿成功。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