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大腕非遺傳承人走進密云山區學校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密云區是北京市面積最大、距離市區最遠的區,70%的小學和75%的中學分布在農村地區和山區。近年來,密云區聚焦學生的實際“獲得感”,下大力氣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農村和山區的孩子公平享受高質量教育。
5月10日,記者走進密云區兩所學校,學校的課外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每周五的下午,密云區巨各莊鎮中心小學都會傳來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音大鼓”婉轉悠揚的曲調聲。十幾名小學生有模有樣地跟隨“五音大鼓”的5位老藝人一起,彈的彈、拉的拉、敲的敲、唱的唱。據“蔡家洼五音大鼓”的第四代傳承人黃清軍介紹,自己來學校教五音大鼓已經有三年,孩子們從最初不懂,到如今已可獨立演出了。
葡萄產業是密云特色產業。從2013年開始,密云區巨各莊鎮中心小學結合鎮域資源,實施“喚醒葡萄”綜合實踐課程。學習建成了近3畝地的葡萄樂園,園內栽種5個品種120多棵葡萄,葡萄架下是18個班的小種植園,園內配備桌椅,能同時滿足三個班級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學校同時還在張裕愛斐堡開設校外實踐基地,為孩子們的學習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2014年5月,學校借助“高參小”項目,在中國合唱協會的幫助下成立了“孟大鵬”工作室。合唱社團也逐漸成為學校的一張藝術“名片”。2017年7月,社團赴香港參加世界童聲合唱并獲得金獎。
據悉,該校利用周一、周二下午的三點至四點以及每周五下午的一點半至三點半,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作為密云區唯一一所初中“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密云區水庫中學本著“科技服務社會生活”的宗旨,充分利用周邊資源,開展了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科技創新教育活動。
“小發明小制作”社團結合水庫地區漁民冬季冰下打魚拉網鑿冰眼太多的問題指導學生發明了“冰下水上電動輪式牽線拉網機”,造福一方百姓;“金鵬科技”社團為“保護密云水庫一盆凈水”,針對保水護水問題進行調查,形成了“密云水庫周邊地區居民對水資源保護”的調查報告,獲北京市中小學生金鵬科技論壇市級一等獎。
據介紹,每學期初該校都會遴選出幾十種課外活動課程供學生選擇,由學生自主報名。利用每周二、三、四的第七節課后開展活動,學生全員參與,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在初中階段具有一項特長,參與人數達到100%。
過去,山區與農村學校開展課外活動往往受到師資短缺因素的制約。為此,密云區內部挖潛,練好“內功”,同時借力高等院校、社會力量等資源,開源引流,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圍繞合唱、舞蹈、體育以及藝術節、科技節等項目,密云區常年開展專項師資培訓。2014年至今已經累計培訓教師9940人次。此外,58家社會培訓機構走進校園參與課外活動。同時借助“高參小”項目,馮雙白、孟大鵬、楊敏等名家大腕走進山區學校培訓教師,指導社團活動。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