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將積極籌建“廬劇藝術傳承中心”
4月11日,合肥市政府第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支持戲曲藝術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除了要積極籌建“廬劇藝術傳承中心”,合肥市還將把戲曲演出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歷史建筑、工業遺跡等,建成特色鮮明的戲曲演出聚集區。
積極籌建“廬劇藝術傳承中心”
從業人員待遇低、人才短缺嚴重、缺乏必要的演出排練場所……這些都是目前限制合肥戲曲藝術傳承發展的問題。合肥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為加強戲曲傳承保護,接下來,合肥市開展戲曲種類調查,做好戲曲藝術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管理。
通過數字化等科技手段,加大對廬劇等現存地方戲曲文獻、資料及老一輩戲曲藝術家舞臺影音資料的搶救性記錄和保護。值得期待的是,合肥市將積極籌建“廬劇藝術傳承中心”和戲曲名家藝術館,把實施精品戰略和加強傳統劇目的搶救結合起來,每年復排1~2臺經典劇目。
在劇本創作方面,合肥市將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建立創作采風基地、基層服務聯系點,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蘊,積極反映全市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建立重大題材創作項目獎勵扶持機制,調動全社會力量創作戲曲劇本,并建立市戲曲劇本資源庫。
戲曲演出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最近幾年,廬劇《李清照》、《孔雀東南飛》受到了廣泛歡迎。今后,合肥市將把戲曲演出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制定戲曲劇目供給目錄與標準,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組織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到農村、進社區為群眾演出,把下基層演出場次列為考核指標。通過實施戲曲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戲曲劇目演出的補貼力度,探索建立公益演出下基層服務配送體系。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戲曲人才短缺的問題,近年來困擾了不少戲曲劇種的發展。為加強戲曲專業人才培養,合肥市將制定戲曲人才培養計劃,采取院校培養、校團結合、師徒傳承等多種方式,加強戲曲藝術表演、創作人才特別是青年戲曲人才的培養,選送有潛質的創作、表演人才赴全國重點戲劇院團深造進修。
此外,還將定期招收廬劇表演專業(大專)學生,委托專業藝術學院代培;招收作曲、導演專業(本科),委托國家級戲劇學院代培,建立廬劇大專、本科班專業學歷教育;充分利用戲曲表演類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優質資源參與戲曲教學;并共同探索學校與社會演出團體聯合培養項目人才的新模式。
鼓勵將歷史建筑建成演出聚集區
今后,戲曲創作生產場地條件將得到改善。《意見》明確,合肥市將把廬劇等地方戲排練和演出場地建設納入市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統籌推進,縣(市)區要分別設定1個以上廬劇等地方戲曲固定排練場所。縣級及以上文化館可綜合設置戲曲排練演出場所,把簡易戲臺納入村級公共服務平臺和農民文化樂園建設范圍。
在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規劃的前提下,鼓勵合理利用有條件的歷史建筑、工業遺跡等,將其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戲曲演出聚集區。此外,采取政府購買演出場所的演出時段、提供場租補貼等方式,幫助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解決演出場所問題。另外,對戲曲傳承人(老藝人)實行特殊政策,加大傳承人(老藝人)評選力度和補助力度。
市長聲音
要讓廬劇唱響在廬州大地
廬劇是合肥獨有的地方戲曲,也是合肥市四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市長凌云指出,對合肥來說,廬劇是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合肥市也誕生了一批知名的藝術家,比如丁玉蘭等,他們把廬劇推上了一個高峰。“戲曲藝術現在需要搶救、保護、傳承,這就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
“目前,不少戲曲從業者待遇普遍不高,與其付出的勞動和辛苦極不相稱。”為此,凌云要求,保障措施方面要跟上,財政還應加大對戲曲藝術傳承發展的投入力度,“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補貼,要讓廬劇在廬州大地唱響。”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