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音樂美術納入中考應周密考慮、審慎決策
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日,南寧市教育局發布《2018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方案(公開征求意見稿)》,擬于2019年將音樂、美術列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考試成績分為達標和不達標;2020年起,將音樂、美術列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計分科目,共賦分40分。
此消息一出,網絡上炸開了鍋,網友們贊彈不一。
近年來,南寧市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業績。在筆者看來,該市教育部門重視音樂和美術,從深層次講是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其初衷值得肯定。而且,在公眾議論紛紛之際,教育部門迅速作出說明,表示“每個學生只要上好日常的美術、音樂課就可以應對中考,不需額外到培訓機構學習”,這種主動征求社會意見、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的行動,也應該獲得掌聲。
然而,初衷良好不意味著目標正確,積極作為不代表結果恰當。在筆者看來,將音樂和美術納入中考的弊端不可忽視。
翻看網友的留言,發現質疑一方居多。贊同者的理由大體上是,學習音樂美術對孩子有莫大的好處,納入中考可以倒逼學校重視這方面教育。而反對者則認為,書法、圍棋、舞蹈、武術等,哪一個不該重視?但能把它們都列入考試嗎?教育部門不能夠重視什么,就把什么列入考試。應該說,反對者的說法不無道理。重視孩子的某一方面素質,方法很多,并不是非得把這方面的素質教育變為應試教育,因為那是在開倒車。
更深一步看,這一做法和公平、減負的大方向背道而馳。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將音樂美術納入中考,將帶來分數的較量。目前在一些偏遠、落后的地方,音樂美術課非常薄弱,有些學校連相關教師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將音樂美術納入中考,將進一步擴大城鄉學生考試成績上的差距。而在更多地方,一旦音樂美術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必然引發許多家長的“高度重視”,孩子被“增負”、課外培訓將熱到爆棚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雖說教育部門作了說明,“不需額外到培訓機構學習”,但這樣的說法經不起推敲:既然上好日常課程就行,教育部門核查學校日常課程是否設置合理、正常教學即可,為何卻把它列入升學考試?
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音樂,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畫畫。重視孩子的素質是好事,但不宜用應試的分數杠桿來“引領”素質培養。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對此,有識之士表示,當學生不再局限于特長生招生制度的那些特長,將大大有利于讓所有學生都可以突顯出不同方面的興趣與特長。盡管音樂美術納入中考和特長生招生不是一回事,但道理相似——將素質、特長用分數來衡量,弊遠大于利,個人、社會都將得不償失。
所以說,對音樂美術納入中考,有關方面應周密考慮、審慎決策。好在目前該方案尚在公開征求意見階段,教育部門還有足夠的時間衡量、決策。筆者以為,倘若有關方面征求意見后經慎重斟酌,敢于尊重民意否定自我,不僅無損于自身形象,反而更能體現出境界上的求實胸襟、思想上的為民理念、行動上的善政作風。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