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四屆上海小劇場戲曲節即將啟幕
2018第四屆“戲曲.呼吸”上海小劇場戲曲節將于12月5日-12月13日在長江劇場舉辦。這是主辦方上海戲曲藝術中心23日在滬宣布的。
本屆小劇場戲曲節共收到申報劇目25部,其中申報委約作品7部,申報展演作品18部。經專家評審,最終確定有京劇、昆劇、越劇、淮劇、甌劇、黃梅戲、梨園戲等7個劇種8部作品在長江劇場的紅匣子、黑匣子陸續登場。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總裁谷好好表示,第四屆小劇場戲曲節亮相于地處“演藝大世界—人民廣場劇場群”的長江劇場,旨在力推優秀作品從長江劇場走向全國,走向國際舞臺,“這里將成為推動上海,乃至全國小劇場戲曲創新層次整體提升和發展的新起點,真正做到傳承和發展中國戲曲的美學精神。”
長三角是中華戲曲藝術豐沃的地區,有著悠久的戲劇傳統和良好的群眾基礎。今年小劇場戲曲節精選的八臺好戲,都是具有長三角地區獨有特色的劇種,包括實驗甌劇《傷抉》、小劇場黃梅戲《玉天仙》、實驗越劇《再生緣》、新編京劇《青絲恨2018》、梨園戲《陳仲子》等,力求為滬上觀眾帶來一場戲曲的盛宴。
來自安徽黃梅戲藝術劇院的《玉天仙》是首部黃梅戲小劇場作品,舞臺上一根繩子圍出一方天地,配上悅耳而流暢的黃梅戲唱腔,為觀眾帶來小而美的視聽感受;來自浙江溫州的甌劇《傷抉》則與傳統戲曲有著極大的不同和突破,舞美燈光營造出一種古老而悠遠的神秘感,音樂確是原汁原味的“甌”味。
來自江蘇南京越劇團的《僧繇》則充斥著滿滿朝氣,大部分的主創是90后新生代,他們用傳統戲曲的表演形式,講述了一個更符合當代觀眾審美的 “不忘初心”的故事;有“古南戲活化石”之美譽的梨園戲《陳仲子》,則由著名演員曾靜萍親自導演,用及簡約和克制的方式刻畫了一個近乎“迂腐而又荒誕”的仕子陳仲子的形象。
今年,小劇場戲曲節將目光放在了“走出去”,這次展演期間,不僅有香港西九戲曲中心、韓國藝術總會等海外業內嘉賓蒞臨觀摩指導,參演作品中也甄選了不少已經走出國門,受到國際戲劇界廣泛認可的優秀作品。譬如,實驗越劇《再生緣》曾受邀參加羅馬尼亞錫比烏國際戲劇節,借用傳統戲曲的外衣,與西方觀眾進行的一次心靈對話;實驗黃梅戲《玉天仙》則作為第三屆韓國戲劇節中國唯一受邀劇目在首爾演出,并榮獲最佳國際劇目獎。
連接傳統,勾連古今。小劇場黃梅戲《玉天仙》改編自《漢書.朱買臣傳》,從普通女性的視角出發另辟蹊徑,重新演繹了朱買臣休妻的故事;實驗越劇《再生緣》以超時代的女性孟麗君的視角來創作,對現代女性的自身命運和價值觀進行探討。新編京劇《青絲恨2018》嘗試用倒敘的手法,重新解構敫桂英與王魁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探討的不再是負心漢該受到何等懲罰,而是回到原點去反思,一切因何而起,又因何導致了結局。
原創昆劇《長安雪》,嘗試在保有昆曲獨特高雅魅力的同時,適當融入一些默劇、相聲等元素;在舞臺呈現上,實驗甌劇《傷抉》改編自蘭陵王的故事,通過現代的敘述方式,不墨守成規的舞臺呈現,意象化地表達出人性抉擇;而梨園戲《陳仲子》是著名演員曾靜萍的導演作品,在尊重傳統基礎上,該戲做了大幅度的減法。戲中極簡的舞臺形式,與有些“迂腐”仕子陳仲子暗自貼合,極具特色和意蘊。《新烏盆記》是京淮合演的跨界劇目,劇中演員分別跨老生、丑、青衣三個行當演繹不同的角色。
據悉,本屆上海小劇場戲曲節還將舉辦專題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未來小劇場戲曲的發展潛力。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