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樂團藝術管理論壇聚焦古典音樂年輕受眾的拓展
第四屆中國樂團藝術管理論壇現場。
第四屆中國樂團藝術管理論壇11月10日在深圳開幕。在兩天時間里,來自全國近50家交響樂團及行業團體的“掌門人”,以及從新加坡、日本、瑞士等地遠道而來的業內專家,共逾百位嘉賓齊聚鵬城“論道”。
著名指揮家陳燮陽獲“終身成就獎”
作為本屆中國樂團藝術管理論壇的輪值主席,深圳交響樂團團長聶冰首先作了主旨發言,與各路嘉賓分享了深圳交響樂團近年在藝術管理上的成功經驗。隨后,與會嘉賓分別聚焦“交響樂團與城市的文化生態”“交響樂未來模式”“提高排練效率”等職業樂團關注的主題進行了分享和交流。
“我們演來演去都是60歲以上作曲家的作品,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作曲家在哪里?我們能為50年、100年以后的后人留下什么樣的作品?”著名指揮家余隆率先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他認為,中國有近80家交響樂團,應當為中國交響樂事業發展齊心協力,“大團大做、小團小做”,在這個平臺上建立交響樂信息資源的共享機制,促進中國交響樂出作品、出精品,并推動中國音樂作品走向世界。
圍繞論壇主題,廣州交響樂團前任團長余其鏗、現任團長陳擎和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等全國10家交響樂團“掌門人”就各自樂團的實踐,分享了音樂會套票制度、觀眾培養、教育普及等項目。著名指揮家張國勇還分享了如何縮短排練時間、提高排練效率的經驗。
論壇上,余隆為陳燮陽頒發了“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為中國交響樂事業發展作出的杰出貢獻。陳燮陽曾任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和音樂總監。“我在上海交響樂團擔任總監20多年,唯一的成就就是我守住了百年老團。”今年已79歲高齡的陳燮陽,以一番樸實的肺腑之言贏得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
交響樂未來模式備受關注
記者發現,在論壇上,“掌門人”們除了交流內部管理經驗外,如何拓展古典音樂的年輕受眾是備受關注的話題。
在“交響樂未來模式”探討環節,蘇黎世室內樂團藝術總監、執行董事麥克·布勒就以“重塑古典音樂會”為主題,分享了歐洲樂團21世紀推動音樂會新模式新舉措。
麥克說,如今歐洲的古典音樂會不再局限于正襟危坐的傳統模式,而是針對不同的目標消費者開發了各種新的演出形態。比如,他們針對6歲以下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家庭分別推出了嬰兒音樂會、爬行音樂會和翻滾音樂會,并致力開發學齡青少年觀眾群體,將古典音樂與足球運動、冰上舞蹈等結合。
此外,本屆論壇還首次邀請了世界五百強企業“掌門人”——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跨界為中國交響樂發展“出點子”,他與余隆暢談了音樂教育與傳播等熱點話題。
海茲曼對于如何在引領和迎合受眾之間取得平衡點發表了觀點。他說,汽車制造商和交響樂團一樣,不能僅停留在了解年輕受眾的關注和需求上,更要在設計上“注入經典和永恒的元素”。
此外,深圳本地的資深媒體人與高清古典音樂網絡平臺的錄音師、視頻工作者等也共同探討了如何用唱片、視頻技術和新興媒體傳播古典音樂,既為現在和未來留存交響樂的恒久魅力,又利用新興的多元傳播方式讓交響樂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愛。
中國樂團藝術管理論壇是中國第一家在中國音協領導下的由全國職業交響樂團組成的學術團體,于2015年由指揮家余隆倡議創辦。中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新疆愛樂樂團、青島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8家樂團發起,旨在搭建一個為中國樂團在專業化、職業化、國際化和未來發展等方面進行探索和研討的交流平臺。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