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最悠久爵士音樂節:蒙特雷爵士音樂節
紐約布魯克林的黑人歌手加布里埃爾·羅亞爾在“花園”演出
美國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的母親曾說:“爵士樂是最深刻最好聽的音樂類型,因為它爵士樂根植于黑人奴隸文化,因為它來源于黑人的痛苦。”
確實,爵士樂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結合。這種音樂類型的根基來源于布魯斯和拉格泰姆,講究即興,以具有搖擺特點的曳步舞節奏為基礎。而在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市一年一度舉行的蒙特雷爵士音樂節,是迄今以來,舉辦歷史最悠久的爵士音樂節,吸引了來自全美甚至全世界的爵士樂愛好者。
“如果你是爵士粉絲,你必須來這里。”美國人肖恩告訴我。今年9月,持續三天的第61屆蒙特雷爵士音樂節在蒙特雷市一個叫“游樂場”的場館舉行。一些美國觀眾,特別是美國加州臨近蒙特雷市的城市居民堅持來了十幾年。一名年輕的男觀眾說,他的父親每周日在家播放爵士樂,所以他也喜歡上了爵士樂。
諾拉·瓊斯圖片來自蒙特勒縣周報網站
今年主打女性主題
今年蒙特雷爵士音樂節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主打女性主題。今年不僅請來了不少女性歌手,還有不少女性樂器手,甚至還舉辦了“爵士樂中的女性”主題討論會。
女性爵士樂音樂人中,九次獲得格萊美獎的美國唱作型歌手諾拉·瓊斯,無疑是此屆音樂節的壓軸嘉賓。
這是瓊斯第一次參加蒙特雷爵士音樂節——大約一年前,在同一個舞臺上,瓊斯來為蒙特雷流行音樂節50周年慶典助陣。這次,她帶著她的“鐵三角”:鼓手布萊恩·布雷德(Brian Blade)和貝斯手克里斯多夫·湯姆斯(Christopher Thomas)。這位歌手/鋼琴手的演奏成為周日(音樂節最后一天最后一場)的重頭,她也是粉絲和媒體翹首企盼的對象。
一頭棕色波浪中短發的瓊斯,穿著黑色帶金邊花紋的制服,一改之前那些由粗略樂句與渴望心情合成的“舊我”,堅強而頗有威儀性地演唱了《日出》《跟我一起離開》等經典保留曲目,她也演唱了一些“鋒芒畢露”的歌曲——憂郁的《反面》和表達此刻對政治與社會憤怒的新歌《我的心是滿的》等等。最后,在現場起立鼓掌的觀眾的高呼聲中,瓊斯返場唱了一首《不知道為什么》。
50年以來,蒙特雷爵士音樂節首次主打女性音樂人,一直以來,以諾拉·瓊斯為代表的女性爵士音樂人多為爵士樂隊的歌手,直到今天,她們仍舊用自己曼妙婉轉的歌喉讓觀眾為之著迷。今年主辦方邀請了演唱歌曲《只是一片陰影》的“藍調媽媽”戴維斯(Thornetta Davis)、演唱《內奧米》的塞西莉·麥克羅林·薩爾溫特等諸多嗓音美妙的歌手。除了歌手,女性爵士音樂人中也有鼓手卡林頓(Terri Lyne Carrington)、吹笛手鮑姆(Jamie Baum)、吉他手霍爾沃森(Mary Halvorson)、小號手延森(Ingrid Jensen)、鋼琴手戴維斯(Kris Davis)和克萊門特(Dawn Clement),以及薩克斯手科恩等等。
向下一代教育爵士也是音樂節的一個目的。所以,除了其他四個室內加室外舞臺,此屆音樂節還專門設置了一個“爵士教育露天舞臺”,也為當地高中的學生樂團提供公開登臺演出機會。
在我看來,音樂節也像是一個“嘉年華”,我看到了熟悉的、用五顏六色的條狀布料裝飾的屋頂;美國家庭全家總動員,而且尤其以中老年夫婦居多,有一對穿著得體的夫婦,在演出現場和著音樂相擁而舞。
高中生爵士合唱團
從妓院酒吧到大雅之堂
或許你并不了解爵士樂在美國的歷史,那就讓我回溯一下。
爵士樂,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誕生于美國南部海濱城市新奧爾良。最早,爵士樂出現在美國南部的底層黑人勞工之間,跟勞動號子、贊美詩和吟游調子一樣,爵士樂是表達情感的途徑。那時的爵士樂還是粗糙而隨意的,樂器多為當時軍隊棄用的軍樂團樂器,如小號、薩克斯等銅管樂。
在此屆蒙特雷爵士音樂節上,我還看到了不少傳統的爵士樂器之外的當代爵士樂器,例如,篩鐘、不銹鋼平鍋(Steel Pan)、踏板電吉他和喇叭等等。來自拉美的女性爵士樂團Ladama和諾拉·瓊斯的樂隊,都使用潘多拉來演奏,這種樂器的聲音聽起來跟中國的琵琶有幾分相似。
最初黑人爵士樂手通常在地下酒吧、妓院等場所,演奏這些粗糙而喧鬧的即興音樂,其歌詞充斥著色情與放蕩,成為當時美國低俗的娛樂消遣,此外,爵士樂彼時也僅僅局限于黑人文化中。在經過白人音樂家保羅·懷特曼(Paul Whiteman)的改良后,爵士樂才開始逐漸成為一門被認可的主流音樂。保羅通過弦樂,微妙的薩克斯管,以及大量輕快活潑的和音,磨平了爵士樂粗糙的邊緣。
隨后,爵士樂又歷經了搖擺樂時代,比波普爵士,再到冷爵士和硬波普的碰撞,爵士樂在無數音樂家的創作下,逐漸被社會接受,被認可為一種音樂形式。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爵士樂因為太過復雜的編制而被貧窮黑人拋棄,成為當時新出現的奢華小型夜總會的寵兒,到了如今,它成為了人們印象中的高雅、慵懶、小資的代表音樂類型。
Ladama樂隊的Lara Klaus 圖片來自《西雅圖時報》網站
粉絲和演奏家互動活躍
此屆蒙特雷爵士音樂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觀眾和演奏者的互動熱烈頻繁。演奏者們多次強調:“你們真是太好、太理想的觀眾了”。而觀眾們經常會起立,向演奏者報以熱烈的掌聲,他們還會大喊:“我們愛你”“我丈夫說他愛你”“不用客氣,收下我們的贊揚”……諸如此類的暖心話語。
在我最喜歡的“花園”舞臺,來自紐約布魯克林的黑人歌手加布里埃爾·羅亞爾用他那美好磁性的嗓音連續演唱了好幾首自己創作的歌曲,他不是用琴弓拉而是用手拍琴弦來為自己伴奏。在加州燦爛的陽光、藍天白云和和煦微風中聽他的音樂,簡直妙不可言。連我這位不怎么經常跟名人合作的前媒體人,也秒被他圈粉,請求跟他拍一張合照,他也欣然答應。
在演出當中,加布里埃爾笑著說:“我覺得如果不在現場演出,就不是真正的音樂人。我很榮幸來這里演出,而且主辦方還付我錢。”他正準備唱一首關于家庭的歌曲之前,他母親打電話過來,所以他問觀眾,是不是要現場回復他母親,他分享了跟母親的故事。等他想回撥給他母親時,他母親并沒接電話。像這樣打破舞臺表演和日常生活的界線,在我看來,也是蒙特雷爵士音樂節的一個特點。
又如,嗓音外貌身材都很突出的女性爵士歌手維羅妮卡·斯威夫特(Veronica Swift),也頻頻跟臺下觀眾互動,“接下來我要唱《謝謝你》”,粉絲馬上高喊“不客氣”。演奏者表示舍不得觀眾,所以唱一首《我們將再次在一起》。
Bokante樂隊的主唱說,不管你是在競選美國總統還是干嘛,都請先享受音樂,現場觀眾一陣大笑。他演唱了一首根據他祖父寫的詩歌改編的歌曲,大意是“愛可以讓太陽重新升起”;他還唱了一首關于社交媒體的歌曲,他說:“社交媒體能夠連接彼此,也能隔絕彼此。”
更不要提壓軸嘉賓諾拉·瓊斯的觀眾,在蒙特雷九月底夜晚戶外接近零度的瑟瑟低溫中,他們或是跟瓊斯一起哼唱,或是默默地揮舞著胳膊,沉浸在爵士音樂創造的世界里。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