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式演出
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式演出
委約作品 交響樂《創世秘符》作曲葉小綱
余隆指揮上海交響樂團
時間: 2018-10-19 19:30 周五
地點: 復興中路1380號
場地: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主廳
演出:上海交響樂團
指揮:余隆
演出介紹
關于交響神話《創世秘符》
干枯的清泉汩汩流淌,遺忘的神話在復蘇;從小皆知的故事再度記起,環繞靈魂的歷史之河滾滾涌前。生活在當下不知遠古傳說,猶如漫步一個偉大的博物館對稀世珍寶視而不見。交響神話《創世秘符》
是應上海第20屆國際藝術節委約創作,是作曲家葉小鋼2018年的新作。
理論上說,中國古代神話應屬于意念文明,因幾乎沒有哪怕是幽遠的實證,僅存于遠古文獻中傳說,現實渺無沓跡。十八卷《山海經》有無數瑰麗描述,想象力非凡之驚世人物、神怪異獸,地理、巫術、宗教、植被、物產等,是華夏民族悠遠的啟蒙之光,告誡人們上蒼對于蕓蕓眾生是普遍與永存的。上古奧秘象征無法理解的世界所有之潛能,《山海經》中一切已成中華民族的深邃秘符而被贊頌。
遠古傳說令人著迷,引人入勝。為寫《創世秘符》,作曲家曾皓首《山海經》、《淮南子》、《天問》等遠古經卷,神話背后的信史撲朔迷離,愈讀愈難理解。宇宙漫遠幽廓,群生紛紜,萬物真能解析與否?宇宙在膨脹,人類僅改變了自身。《山海經》記載了一個時間、空間與地理運動。古神話迷茫瑰偉,世間幽魂靈怪,大地上甘華、稷米、稌、黍、赤菽、薥籅、䪥、甘柤、棪、蘡薁、櫾等植物,都蒙上一層詭秘莫測之朦朧面紗。
《山海經》有點像是人類的第七靈感,詮釋未解世界。華夏先祖創造一種假象:無數哲學、神話與宗教,讓后人相信未知世界的秩序迢迢井然,結構無懈可擊。宇宙大爆炸后一直在演進,越來越復雜,它使地球上的事物有些看上去是樟樹,是芥、栗、烏蕨、蓿、枳、蓿、祝馀等綠植,有些看起來是狌狌、朱獳,鼉圍、竊脂、疆良等靈獸,有些則是嫦娥、后羿、女蝸、蚩尤、娥皇、盤古、共工、涂山氏;當然,有些竟然像現代的我們。現代物理學似乎證實生命是從無生命的物質中發展中產生,是物理定律的結果。到底誰創造了人?西方說上帝(華夏女蝸說,并未宗教化),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今日我們更有理由懷疑:有無第三種方式?開啟綺瑰麗想象,是作曲家決定寫《創世秘符》的動因。生命并非宇宙創造秩序的唯一個案,比上帝造人要簡單,女媧混沌救世,生命很有可能是物理運行的結果,并未借上帝之手。作曲家意識到:神話是人類精神的微妙暗示,或是人類永生的某種意識存在。《夸父逐日》是原本為臆想,在華夏竟成了勵志象征,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歷史上每次有哲學意義劃時代的藝術革新都以大膽創想為開端,古代神話也許是驚天駭世高尚啟蒙。從現代粒子物理學到古代神秘主義,聚焦的思想對任何觀念形態都可能產生實質性影響。浮升塵世,在生活中信奉某種準則的人定會被人尊重, 與遠古智慧相對,無法言喻的神秘力量會再度指點迷津。 創作《創世秘符》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美,亦是為了改變。音樂從闃無生息漫漶至奧義深邃,體現一種祈求,掙脫牢牢箍死的歷史黑洞。人類智慧在漸進,聽覺能在無可名狀中饜足。冥府惡魔與神勇武士在碧空爭斗,顯示的卻是仁慈力量。音樂,也許是可以量化人們的情緒。
“走吧,《創世秘符》,連著我的天問”。神話是人類共享的符號,象征了生命中所有無法理解之奧妙。《山海經》、《淮南子》、《天對》中古老的文明在時光荏苒中失落,又在今天瑰瓣紛落的粲然時代里復活。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