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家劉新禹的音樂實驗:如何本土化歌劇
劉新禹在指揮。
劉新禹指揮樂團為新年音樂會做準備。
劉新禹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舞臺。從美國、英國、意大利……到北京,最后他把人生的大舞臺定在了廣東。從世界頂級藝術殿堂走出來的他,今年他把舞臺放在了更遠的茂名。
“我們的目標,就是讓交響樂到達中國的每一個角落!眲値ьI交響樂團從廣東韶關仁化縣回來的劉新禹這五年的生活很“穿越”:“以前從來沒有交響樂團到過那里!
與“高端”“神秘”的姿態相徑庭,劉新禹這些年一直在探求一條“反”路:他把交響樂排練現場原汁原味地搬上舞臺,毫不掩飾地解構,讓人們看到真美妙的音樂背后,也充斥著繁復、枯燥和對抗;他把交響樂、歌劇送下鄉,打破“高冷”的形象,讓更多人都能欣賞和品味。
劉新禹覺得,這本來就是他“來時決定要走的一條路”。
人物介紹:
劉新禹:畢業于英國北皇家音樂學院,主修歌劇及交響樂指揮,獲歐洲最高演奏家文憑(博士級)。迄今為止,劉新禹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英國公演全本歌劇的中國人。2012年起,他參與創作了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的《青春之歌》《錢學森》《宋慶齡》《為你而來》《武則天》的所有原創歌劇的劇本創作、音樂排練及指揮演出。為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歌劇事業作出了顯著貢獻。2015年作為創意策劃人之一,參與了廣東省原創音樂劇《烽火·冼星!返闹鲃摬邉澒ぷ鳌
在他接手珠江交響樂團后,樂團曾多次成功地與國內外著名藝術團體及藝術家合作演出多部劇目,舉辦過一系列的歌劇嘉年華演出,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和高度贊揚。
12月25日,在珠江交響樂團的排練室內,留著一頭爆炸式卷發的劉新禹正指揮交響樂團做最后的排練。這是一場即將在茂名舉辦的新年音樂會。今年,劉新禹第一次把新年音樂會的舞臺搬離廣州。在演奏者的隊伍里,還有不少業余演奏者。
新年的排練
十多個孩子從茂名坐了四五個小時的車趕到排練現場,當劉新禹指揮音樂奏響之時,伴隨著輕盈透亮的童聲,新年的氣息撲面而來。
劉新禹在指揮界至今保持著多項紀錄:他是目前中國做原創歌劇指揮首演最多的指揮家;他主持建立了廣州第一家歌劇院;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英國公演全本歌劇的中國人。
五年前劉新禹滿獲殊榮回到中國時的躊躇滿志依然清晰:他思考交響樂和歌劇未來,嘗試如何本土化歌劇……
這可以說是他音樂人生的一次轉軌。四十多年前,他沒想到自己的舞臺會在哪里。
鋼琴家夢碎
劉新禹現在回想起來,走上音樂之路是生命的一種召喚。劉新禹在聽到收音機里播出的舒伯特的一首鋼琴曲時,“那聲音是如此美妙”,他由此認定了自己此生要成為一名鋼琴家。
小時候,劉新禹的母親給了他一個理想,“彈完這本書(《拜爾》)就成為鋼琴家”,他覺得這句話雖然樸素,卻非常有力量。
當他后來走出自己的家鄉,來到更廣闊的天地時,他發現,當時十一二歲的孩子其實已經比他彈得好,“我在渾然不覺中已落后了”。
劉新禹后來又做了一番努力,最終意識到,即便自己再怎么努力,將來在鋼琴之路上也難以脫穎而出。那種追逐夢想,卻離它越來越遠的幻滅感,讓他深深陷入痛苦和迷茫。
他開始尋找新的出路,劉新禹隱約覺得自己有優勢,“雖然做指揮也需要很強的技術,但更多的觀點是從心里來,是對音色、風格、文化的一種把握和解釋”。他決定拿起指揮棒,繼續自己的音樂之夢。
指揮家的誕生
尋找到新的方向后,劉新禹開始有意識地“下苦功夫”。他“定”下來看排練,常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就這樣觀察了一兩年,劉新禹慢慢對指揮要說什么,指揮的工作方式非常熟練了。
劉新禹覺得做就應該做到最好。到交響樂和歌劇的原生之地去學習,是一條必然之路。于是,劉新禹放棄自己在音樂學院任教的事業,毅然出國學習。
劉新禹最初來到悉尼音樂學院學習。他是幸運的,在指揮大師約馬·帕努拉的指導下,劉新禹在澳大利亞指揮大賽獲獎,開始在世界指揮界嶄露頭角。從鋼琴家到指揮家的“轉軌”有了一個絕佳的開端。隨后,劉新禹受到音樂界關注的目光。
在大師的建議下,他決定繼續扎實地學習。劉新禹通過努力,考入英國北皇家音樂學院。
現在回想起來,劉新禹的這兩年“可以說是相當濃縮的兩年”。這兩年時間里,他每天睡覺的時間最多三四個小時。中午在學校凳子上瞇一會,常常從睡夢中驚醒,“是一種學業的壓力”。
劉新禹在畢業時,收獲了歐洲最高演奏家文憑,并以優異的成績排名全系第一。按照英國北皇家音樂學院的慣例,作為獎勵,學校會把當年向社會公演的指揮權交給成績第一的畢業生。由此,劉新禹就成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英國公演全本歌劇的中國人。
“這是多么沉重的兩年!眲⑿掠碚f,“現在看畢業指揮歌劇的那段視頻,那時的我是多么清瘦的一個孩子!
在幾年的磨礪中,劉新禹不知不覺實現了人生第一次轉軌。
心中的歌劇事業
2012年,完成學業的劉新禹正謀劃著回國。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五天之后指揮一場大型歌劇的演出。這正是讓他在國內音樂界一舉成名的《青春之歌》,獲得了第一屆中國歌劇節的七項大獎。極少人知道,這場指揮,是劉新禹五天之內速成的。
“五天之內,不吃不喝不睡覺,把厚厚的兩大本準備出來!眲⑿掠砭瓦@樣“救場”成功。
沒有在北京停留多久,2013年,劉新禹開始接手珠江交響樂團,隨后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他把“珠江影視交響樂團”改名為“珠江交響樂團”。同時進行了一輪優勝劣汰的人事制度改革,“在演奏技術上不過關的成員,逐漸‘退團’”。為了充實樂團力量,每物色到優秀的演奏者,劉新禹就一個一個去談,“說實話,我們樂團的收入并不高,我就用理想去說服他們!
“走著走著,我發現廣州沒有歌劇院。廣州這么一個有名的城市,應該有與其相匹配的文化‘配置’!庇谑,劉新禹又掛牌成立了廣州歌劇院,劉新禹的步子邁得很大:“近年來先后排演過歌劇《圖蘭朵》《宋慶齡》等劇目。”
如今,回國五年的劉新禹就這樣帶著理想,帶著對提升中國民眾音樂素養的情懷繼續完成他人生的第二次轉軌。舞臺一直在變,但他每一次用心的演奏都在塑造中國良好的文化形象。他的歌劇事業還在建設中,但未來越來越明朗:推動中國歌劇走向世界,就是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而現在,他最切實的目標就是讓廣東的交響樂和歌劇實現與其經濟地位相匹配。
熱愛從來沒減退過
廣州日報:你當時為什么會選擇回中國發展?
劉新禹:我經常打一個比方,我們留學生出去學西方藝術、文化,就好比去駕校。當我們已經學會開車,就應該出來進行生產,為什么一定要留在駕校。我們可以回到沒有汽車的地方,開啟自己的生產。
廣州日報:你在藝術之路上一直在創新,比如向公眾普及音樂、把排練場搬到演講臺,你是如何保持這種創新力的?
劉新禹:應該說是“熱愛”。小的時候熱愛音樂,大了之后熱愛文化。我的熱愛感從來沒有減退過。
在歌劇道路上,我們走了一條實驗性的、有前景的路,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我很自豪,也很自信。當然,也是有點捉襟見肘,含辛茹苦。我們樂團沒有財政支持。
用“理想”挖人
廣州日報:你當時來廣州是有很多預知困難的,比如體制上的陳舊,經濟上的不足,為什么還是選擇來到廣州,接手珠江交響樂團?
劉新禹: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事。我們國家的交響樂團發展很迅猛,涌現了一批年輕的指揮家。從國外回來時我發現有很多機會。放眼望去,北京、上海都已經比較成熟,而廣州這個城市還大有可為。
非常幸運的是,當時珠江交響樂團正在尋找合適的指揮人選,加上好友的推薦,所以我有意識地找到了這樣一個有巨大發展空間的地方,有可能把我腦子里想做的事完成。
廣州日報:說你在組建樂團隊伍時,常常一個一個去挖掘做思想工作?
劉新禹:我靠理想去挖人。就靠這些樸素的愿景,把大家招至旗下。相信苦日子一定會過去,相信我們的樂團會成為廣東第一支歌劇院交響樂團,從這一點上意義非凡。使一個城市之前不存在的藝術形式發展為一個有質量、有高度的歌劇院,那么所有參與廣東歌劇院初期建設的人,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音樂家那么簡單。他們是有貢獻的一代音樂家,有開拓者的價值。
從某種程度上,我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兌現了我的承諾。但我的合唱團還沒成立起來,演員隊伍還沒招進來,我的歌劇事業還在路上。
廣州日報:作為指揮,不僅是藝術上的追求,還有生存上的追求,這是一個很難的角色?
劉新禹:傳統上來說,指揮就是這樣一個人。既是統領演奏的指揮者,同時也是樂團發展方向上的開拓者。指揮本身就是為樂團找出路、找市場,打通關鍵環節的傳統形象附加其中的。
有一種拓荒者的自豪
廣州日報:你不僅做指揮,還一直致力于原創歌劇的創作。是目前中國做原創歌劇指揮首演最多的指揮家,為什么能保持這種勤奮?
劉新禹:我把推進中國歌劇作為自己的使命,在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我做了六部完整的原創歌劇。我是帶著一種非常特別的愿望做原創歌劇的,我并不是把所有時間都放在指揮上的一個指揮,我把很多時間,都放在音樂、歌劇創作上,這就是為什么我創作出歌劇《十三行》、喜劇音樂劇《新七十二家房客》和交響樂《禪頌》《潮水潮》。
在指揮家的隊伍里,我是很愿意做新事的人。我有一個信念: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座次排列,文化排列是一個重要體現。文化先進不先進、自信不自信,就是體現在有沒有原創作品,以及作品的水平和質量。
在很久以前,就有一個想法,中國的交響樂、歌劇要進步,第一步要有數量。要在數量上先達到一定的規模。人們才能從呈現的這種面貌里識得還有多大空間和前景。如果交響樂總是在演西方的歌劇,體現不出來我們大國家、大民族的風貌。
廣州日報:你前行的動力是什么?
劉新禹:往近里說,我已經可以幫助一個水平可圈可點的樂團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樂團,這種成就感支持著我;往遠處說,將來廣州的歌劇院從第一部原創作品開始蒸蒸日上,與廣東成為文化強省,獲得經濟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地位,我參與其中的這種興奮感,就是動力,一想到這些就已經有無比的力量。有一種拓荒者的自豪。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