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北京)
今年是建軍90周年,90年的光榮歷程,在不同時期的嘹亮軍歌中流淌。“無論在哪兒給解放軍演出,掌聲都是最熱烈的。”以演繹革命英雄知名的演員謝芳說,軍歌傳承的是鐵血軍魂,不管在哪個年代,大家都愛聽愛唱愛看,那是因為歌聲中永遠都透著滿滿的精氣神。
傳承歷史 留下時代印記
回顧建軍90年來軍歌發展歷程,可謂數量多、經典多、影響巨大、傳播久遠。詞作家、一級編劇王曉嶺介紹,一是抗戰時期,誕生了以《八路軍進行曲》《新四軍軍歌》《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太行山上》《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等為代表的不勝枚舉的經典歌曲。二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五六十年代,有《我是一個兵》《志愿軍戰歌》《英雄贊歌》《打靶歸來》《學習雷鋒好榜樣》《戰士的第二故鄉》《我愛祖國的藍天》《看見你們格外親》等大量膾炙人口的歌曲。三是改革開放后的八九十年代,有《血染的風采》《十五的月亮》《小白楊》《說句心里話》《當兵的人》《為了誰》等廣泛流傳的歌曲。
新世紀以來,軍旅作品既有豐富的歷史背景,也有較好的群眾基礎。當代軍旅題材作品的廣泛流傳和興旺發展,既契合新語境下的軍事題材創作,也體現廣大受眾的時代需要,集中表現軍人的理想追求及軍隊的嶄新風貌,作用不可替代。如《當你的秀發拂過我的鋼槍》《當那一天來臨》《當祖國召喚的時候》《時刻準備著》《強軍戰歌》《我們從古田再出發》等。
軍歌鼓舞官兵士氣、豐富軍營生活、反映部隊風貌,一代代傳頌,一輩輩傳承。歌曲所蘊含的曾帶領我們走向勝利的信仰力量依舊值得追尋。在藝術形式更為多元的當下,更多時代感和流行元素融入軍歌當中,讓軍歌“俘獲”更多人的耳朵。
“唱響軍歌,就是想和觀眾一起頌揚經典,致敬鐵血軍魂。”中央電視臺《歌聲飄過90年》對精選老歌重新編配,其總導演劉林說,文藝作品應是記錄時代故事、抒發時代情感的“化石”,軍歌更應該留下深刻的時代印記。
凝心聚力 提供精神營養
有網友說,“每每看到軍人的颯爽英姿和威武之軀,神圣和驕傲之感就溢滿心懷,我會立馬打起精神,感覺陰霾一掃而光。”這種正面、積極的陽光激勵,是包括軍歌在內的軍旅作品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以軍歌為代表的軍旅題材作品承載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氣質。”國家一級導演康紅雷談到軍旅作品的經典之處時說。
國家一級演員馬少驊說,中國軍人身上的陽剛之氣、正義之氣、必勝之氣正是青年人成長中所需獨立、健康、陽光品性的精髓。很多家長會讓孩子看包括軍歌在內的軍旅題材作品,還是因為其精神“營養”程度和與生活的緊密程度較高,在意志塑造方面有較大引導作用。
談到軍歌的特點和魅力之處時,男高音歌唱家劉和剛說,軍歌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在艱苦環境中它鼓勵團結,加強軍民共建;在穩定發展中它凝心聚力,加強裝備建設;在鞏固新階段中它號召裝備、精神、思想的高度統一,因此它能起步于民族音樂,伴隨著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音樂的重要支脈。
堅持根本 創新表達方式
以軍歌為代表的軍旅作品宣揚主旋律,不能“劍走偏鋒”。如今,一些影片以票房為風向標,軍事電影中渲染了過多的風花雪月和脂粉情感,金戈鐵馬和陽剛之氣卻較少;一些影片脫離實際背景,以各種“雷”和所謂的“亮點”博觀眾一笑,沒有深刻的教育傳播意義,看完之后更不會有神清氣爽、振奮剛強之感,雖博得了眼球,卻損害了軍旅作品的長遠有序發展。馬少驊認為,這種發展趨勢要不得,要沉下心,做好每部作品,讓人信服。
在軍歌的內容和題材上,可以更加豐富化與多樣化。從傳統勵志到現在高科技下的立體式作戰,如何更好地協同,是作品需要關注的重點。
當然,創作中見物更要見人,冰冷的武器和數字發展并不等同于軍隊的現代化進程,人的因素和情感溫度在歌曲中始終是第一位的,勇氣和精神永遠是軍歌的靈魂。康紅雷說,比如在人物上,可以加入對邊境官兵、軍工科學家、后勤人員的歌頌,不同職責、崗位都有其俠骨報國之事跡,將他們昂揚的斗志化為旋律;在形象刻畫上,軍人形象可多面展現;在內容題材上,可講如何建立一支吃苦耐勞并兼具智慧的隊伍。
王曉嶺說,在軍歌創新上一般是存在兩條路,一是引入國際化元素,比如《強軍戰歌》《當那一天來臨》《假如戰爭明天爆發》《我們從古田再出發》等等,從旋律到配器都有意識地和國際接軌。另一條路是加入時尚化元素,比如深受戰士喜愛的《軍營民謠》系列歌曲和《當你的秀發拂過我的鋼槍》《送你一枚小彈殼》《當兵前的那晚上》等等,音樂和演唱可以歸入流行歌曲的范疇。不難預測,這兩種新的趨勢將會繼續開拓前行,逐漸成為軍旅歌曲的主流。
王曉嶺也指出, “國際范兒”是形式,中國風是內容,中國民族音樂旋律的根基不能丟棄,還要處理好流行元素和軍營特色的關系。目前,社會上的流行音樂風格非常多元化,軍旅歌曲在吸收借鑒的時候,不能生吞活剝、照搬照套,要根據歌詞的主題和內容,做到量體裁衣,情調吻合。唯有如此,才能使軍旅歌曲“唱得響,傳得遠,留得住”。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