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樂學院“音樂開放周”邀市民體驗專業音樂教育
對普通人來說,上海音樂學院始終是個神秘的地方,為了親近市民,上海音樂學院決定敞開大門,邀請市民進校園,零距離接觸校內活動。
作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品牌欄目,上海音樂學院“音樂開放周”今年運行到了第三年。5月7日-13日,“音樂開放周”照例進行一周,音樂會、課程開放、校史參觀、音樂教育展示,市民均可免費預約,預約人數約1300人次。
上音歌劇院模型首次公開
“課程開放”是開放周的一個固定板塊。開放周期間,上音將精選本科、研究生階段部分課程,對上海市大、中、小院校師生開放,有共同課、文化課,也有排練課。
目前已知的開放課程,本科部有民族音樂系的《民樂重奏課》、現代器樂打擊樂系的《打擊樂重奏課》、音樂戲劇系的《劇目排演》等,每門課程預約人數20/10人不等。
研究生部也開出了5門課——《合唱指揮藝術》《17、18世紀歐洲音樂名家名作研究》《17、18世紀意大利古典歌劇選講》《中國本土宗教音樂與民俗》《二十世紀中國音樂思潮》,每門課程預約人數均為20人。
上音校史館成立于2007年,館內收藏和展示著上音1927年建校以來大量的實物、文獻、手稿等展品2000余件。作為有展示價值的特色場館,5月8日-12日(每日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上音校史館也將面向公眾開放。校史館的參觀模式為“校史講解+音樂展演”,上音管弦系、聲歌系、音樂戲劇系、數字媒體系的學生將共同帶來10場音樂展演。
值得一提的是,上音正在建設中的歌劇院,也將首次對外展示模型。作為上海文化新地標,該歌劇院坐落于上音東北角,總建筑面積29810平方米,建筑層數包括地上5層、地下3層。5月8日(上午9:00、10:00、11:00),上音將分三批,對外展示按1:10的比例打造的聲學模型,每一批參觀人數是20人。
“星期音樂會”踏春歸來
“觀摩音樂會”是開放周的重頭戲。今年,上音抽出了數臺音樂會開放預約,諸如,“中國序曲--中國交響樂作品音樂會”“中國鋼琴百年——中瑞青少年鋼琴音樂會”“上海音樂學院 與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交流音樂會”,每場預約人數5/20/50/80人不等。
作為其中一個特別項目,“星期音樂會”值得特書一筆。創立于1978年的“星期音樂會”,曾以每周一場的頻率連續舉辦三百多期,在滬上文化演出場所匱乏的年代,上音學子幾乎都在這方舞臺歷練過,并以在此登臺為榮。
中斷近20年后,“星期音樂會”將踏春歸來。5月6日,“星期音樂會”復辦后的首場音樂會——“民耀上音”將在賀綠汀音樂廳舉行,免費預約名額200個。
音樂會以接續傳統、致敬大師為主題,主打民族器樂、民族聲樂,曲目絕大多數來自上音師生的創作。比如,上音老院長賀綠汀創作的鋼琴獨奏《牧童短笛》,將由上音附中學生勞睿斯演繹,在第11屆霍洛維茨國際青年鋼琴比賽上,他剛拿了少年組第一名;上音教授俞麗拿1959年首演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亦將由她的愛徒花卉接力獻演。
據了解,“星期音樂會”每學期將逢雙周周六上午10點于賀綠汀音樂廳舉辦,預計全年16場。音樂會將從上音每年數百場藝術實踐音樂會中擇優遴選,由上音師生、校友擔綱主演,且全部免費對外開放。
5月5日零點-5月12日24點,市民可登陸“音樂開放周”官網,預約各項活動。
開放周期間,上音學生將組成志愿者團隊,身著統一服裝,佩戴工作牌,幫助和引領前來參加開放周的市民。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