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青少年精品器樂作品專場演出上演
5月6日,“第34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青少年音樂精品(器樂)專場演出,在上海音樂廳拉開帷幕。來自全市各區的青少年,帶著各自的器樂演奏佳作齊聚一堂,在相互切磋、展示風采的同時,也向現場觀眾們演繹了最靈動、最悠揚、最宏偉的華章。
本次專場演出的上半場以民樂演奏內容為主,6部作品內容主題多樣,樣式風格迥異。上海市學生藝術團民樂二團楊浦少年宮奏響了開幕曲《風鈴》后,上師大康城實驗學校的《邊寨印象》、徐匯中學的《中原鑼鼓》、黃浦區青少年藝術活動中心民樂團的《華麗探戈》、上海市學生藝術團民樂一團長寧區少年宮的《印象國樂》、閔行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學生民族樂團的《狂歡之舞》先后登上舞臺,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樂盛宴。
在演出的下半場,西樂演奏則將另一番風情帶入現場,演奏亮點、看點層出不窮。曹楊二中附屬學校的管樂《宙斯眾神之王》、進才實驗小學的交響樂《我的祖國》、青浦區實驗中學的管樂《玫瑰狂歡節序曲》、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送我一枝玫瑰花》、交大交響管樂團的《那些故事》,被青少年們演繹得精彩絕倫,也在音樂廳內掀起了陣陣掌聲。這些樂曲,在觀眾們心中播撒下了一顆顆藝術的種子,它們在青少年兒童的心中生根發芽,并將把孩子們對音樂、對藝術的熱愛,轉化為人格的養成與終身的習慣。
包云蛟是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一位藝術指導教師,她告訴記者,此次帶領40位學生參加“第34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她感到非常榮幸。在這次展演中,他們推出的節目《送我一枝玫瑰花》,是由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手風琴社團學員與上海愛樂手風琴樂團合作的。“這部作品由民歌改編而成,我們幾位教師帶領孩子們前后共彩排了三個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都非常認真,也從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收獲。”在包云蛟看來,藝術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人格品味,還能提升全方位的綜合素質,挖掘自身在舞臺上的表演潛能,培養不斷突破自我、積極向上的精神。
為在靜安區普及手風琴藝術教育,包云蛟告訴記者,他們目前已在全區10所中小幼學校建立了多支手風琴培訓梯隊,還發起成立了靜安區手風琴聯合教研組,將具有手風琴教育特色的學校整合起來,并與上海愛樂手風琴樂團合作,組建起了新的靜安青少年手風琴樂團。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