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豪特樂器:智能新編鐘通過國家技術鑒定
近日,中科院中科合創科技成果評價中心通過了由煙臺豪特樂器有限公司聯合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省博物館研制的“智能新編鐘”成果。
在評審過程中,來自科技部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音協等單位的科技專家、文物專家、考古學家、音樂家一致通過技術鑒定,認為“智能新編鐘”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是我國古代樂器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的新型樂器演奏系統。
編鐘是中國古代的禮樂重器。“智能新編鐘”在保持了曾侯乙編鐘的形制、紋飾等工藝特色基礎上,按照現代標準化樂器性能,應用現代集成控制技術,將鐘錘連接到集成器鍵盤上,通過鍵盤控制重錘敲擊編鐘,演奏出完美的音樂,系國內外首創。
記者了解到,該系統采用國際音樂會標準音高、以十二平均律進行調校與高音設計、音位排列,使編鐘音樂創作與演奏不再拘泥于對中國古代傳統音列結構及演奏方法的限制,既可根據普通鍵盤樂器規律進行編鐘音樂創作與演奏,并通過MID格式直接實現自動演奏。智能新編鐘,作為一種標準化通用樂器,可以根據使用場地、使用功能等需要,組合成36件套、22件套、14件套、9件套等不同形式,廣泛應用于劇院、音樂廳、文化廣場及各類場館的樂器演奏,也可用于藝術院校教學,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價值和應用前景。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