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劇《楚莊王》作曲家吳粵北創作淺談
飛鳴 飛鳴
神鳥振翅翱翔天庭
壯懷激烈放聲歌吟
三年不飛三年不鳴
以處草莽以啟山林
篳路藍縷堅韌精神
火中涅槃再生魂靈
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敢為天下勃勃雄心
飲馬黃河志存高遠
問鼎中原滿懷豪情
啊
上下千年任我飛升
萬里荊楚有我振興
飛鳴 飛鳴
神鳥振翅翱翔天庭
壯懷激烈放聲歌吟
上面這首激昂的軍歌《飛鳴壯歌》,是歌劇《楚莊王》中體現楚莊王精神的核心唱段,其元素卻來自古典樂舞史詩《編鐘樂舞》中柔美的“采桑”。作曲家吳粵北將柔和的曲調轉變為充滿雄渾激昂的氣勢,鏗鏘有力的節奏,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的楚國雄霸中原敢為天下的英勇豪邁,讓這部歌劇更有了史詩巨著的恢弘壯麗!
吳粵北 博士,中央音樂學院作曲、電子與計算機音樂、錄音藝術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音協《音樂創作》編委、中國錄音師協會常務理事。曾先后擔任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副主任、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與音樂音響導演系主任、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主任。主要代表作有:四部交響樂、歌劇《四月的卡農》、電子音樂《山的誘惑》《摩梭人家》《變形I、II、III》、八重奏《道沖》、民族管弦樂《朝圣路上》等。并著有《先鋒派實驗音樂之涅磐》等專著和教材。
提到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那首膾炙人口的“洪湖水、浪打浪”——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歌劇《洪湖赤衛隊》,以清新優美的旋律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影響著幾代人;而2014年在武漢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歌劇節上,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帶來的民族歌劇《八月桂花遍地開》,又將甜美婉轉的《桂花調》,唱進了觀眾和專家們的心扉。
4月26日起,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的新作《楚莊王》將在湖北劇院掀起蓋頭。該劇的作曲吳粵北解讀說,與“洪湖水”、“桂花”的創作一脈相承,《楚莊王》的音樂依然洋溢著濃郁的荊楚特色,卻呈現出大歌劇的恢弘氣勢。
▲2016年8月20日,吳粵北(右二)出席歌劇《楚莊王》創編會
最好聽的荊楚味兒· 他信手拈來
著名作曲家吳粵北現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 但他早年在位于潛江的湖北省實驗花鼓劇團工作,對湖北的民間和戲曲音樂的創作十分熟悉。多年的音樂沉淀,讓他對荊楚大地的音樂風格信手拈來。
在創作《楚莊王》時,吳粵北回到江漢平原體驗生活。在潛江,他登上相傳是楚靈王(楚莊王之孫)修建的“天下第一臺”章華臺,遙想當年楚國的強大。他又找來春秋時期楚國的資料,研究當時楚國的版圖,將該劇的音樂元素從湖北、江漢平原擴大到“大楚國”甚至是整個中國民族音樂的視野。
《楚莊王》中四妃子的唱段中,吳粵北巧妙地使用了湖北東路花鼓、西路花鼓、楚劇還有湖南民間音樂的音調,不僅風格鮮明,也讓湖北觀眾聽起來十分熟悉。 劇中反派子越和小嘍啰(卜尹)的唱段,用了巴東跳喪的音樂元素加上了一點RAP的寫法,呈現出半說半唱的效果,也正契合楚人崇尚神巫的習俗。
劇中荊哥、楚兒的唱段,原本只有四句,吳粵北用了從小熟悉的楚劇音調元素一氣呵成,不僅流暢好聽,也帶著濃郁的地方特色,以至于導演陳蔚聽到后,強烈要求他把這一段擴展開來,才有了現在擴大的唱段。
劇中彰顯楚莊王精神的核心唱段《飛鳴壯歌》是激昂的軍歌,元素卻來自楚文化《編鐘樂舞》中柔美的“采 桑”,將柔和的曲調變成了陽剛之氣,強勁有力的節奏,讓這部歌劇有了美國大片的感覺。
▲2016年8月23日吳粵北指揮首次全劇音樂作業匯報
有荊風楚韻 · 更有大歌劇的追求
僅有荊風楚韻的地域特色,并不是吳粵北的追求。吳粵北說,“我希望《楚莊王》不僅傳達楚國地域文化,同時也應該有現代的意識,更多地展示文化的內涵而不僅僅是地方特色,因此我想把它寫成一部類似俄羅斯學派的‘大歌劇風格’,而不是一部‘地方戲’。”經過多次修改打磨,吳粵北賦予了《楚莊王》西洋“大歌劇”的恢弘氣勢:不僅有動聽的唱段,更通過系統的構思,精妙的多聲部設計與相對復雜的和聲張力支撐,來推動戲劇敘事的高潮。全劇的人物,不管是主角楚莊王、樊姬,還是子越、四妃子、荊哥和楚兒等次要角色,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唱法”,有反差有互補更有發展,顯得內涵豐厚、五味雜陳、歷久彌香、蕩氣回腸。
吳粵北介紹說,“像楚莊王在第一幕受制于人的時候,是一個漂亮的抒情男高音,在他看見災民內心震動時開始有了戲劇詠嘆調感覺,到了‘止戈為武’的核心詠嘆調,這是楚莊王從蟄伏隱忍到一飛沖天的曲折心路歷程,這個時候他就是‘戲劇男高音’的感覺,絕對是西洋大歌劇的范兒。而樊姬的“聽鼓”有宮廷宴樂的主題,演唱上是帶著戲曲元素的民族唱法演唱,但到了為莊王獻身的高潮時刻,她就是一個地道的民族女高音。”
▲2016年8月23日首次全劇音樂作業匯報結束后,吳粵北與審聽音樂作業匯報的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鄧務貴,湖北省演藝集團董事長肖偉池、總經理陳周等領導,歌劇《楚莊王》出品人、湖北省歌劇舞劇院院長盧向榮、編劇李穗、總導演陳蔚等主創人員及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歌劇團全體演員合影留念。
演員扔掉麥克風 · “肉嗓子”挑戰高難度
出色的作曲之外,吳粵北長期從事計算機音樂與錄音藝術研究,是我國計算機音樂、音樂音響導演、音樂科技學科方向的創始人之一。此次,他的研究也在歌劇《楚莊王》中得到了體現。在4月26日開始的第一輪演出中,吳粵北也大膽采用全新的演出模式,讓演員們不帶麥克風演唱。“傳統的西洋歌劇演出,演員們都不用麥克風,觀眾欣賞的是歌唱家的肉嗓子,擴音效果是依靠歌劇院的建筑聲學來實現的,比較自然。 但現在的觀眾,耳朵聽慣了CD,再聽肉嗓子審美感覺不對,所以現在國外的很多歌劇演出,歌劇演員還是不帶麥,采用了高科技的技術處理,在電聲的環境中來演唱出建筑聲學的效果,難度更大但效果更自然。”
此次《楚莊王》的演出,也將首次嘗試“電聲環境”的演出,即演員表演時身上沒有麥克風,擴聲設備都藏在觀眾看不見的地方,如舞臺上特定位置設置反射板、布景等來幫助演員聚聲。“歌劇演出中常常有合唱、重唱,演唱者隨時都在變化,這樣的環境聽起來更加自然、均衡,但對演員來說也是更大的挑戰。”
民族歌劇《楚莊王》首輪公演
演出時間:2017年4月26日至5月1日,每晚19:30
(首場滿)
演出地點:湖北劇院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