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家協會組織著名青年詞曲作家赴福建釆風創作
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廣泛開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中國音樂家協會組織著名青年詞曲作家赴福建釆風創作活動11月9日正式啟動。上午,在廈門文聯舉辦了中國音樂家協會赴福建采風團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座談會。中國音協副秘書長、中國文聯音樂藝術中心主任熊緯,福建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張作興,中國文聯音樂藝術中心學會管理部主任于萍,福建省文聯副主席、省音協副主席唐曉燕,福建省音協副主席魏德泮等以及欒凱、劉新圈、楊一博、鄂矛、楊玉鵬等著名青年詞曲作家和新文藝群體的優秀代表參加了座談。
座談會上,對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的論斷,大家深有感觸。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作曲教研室主任欒凱說,新時代對詞曲作家提出了新的使命擔當,要求我們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人民喜歡什么、需要什么。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才可能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的音樂作品。青年詞作家黃小名表示,總書記的報告非常激勵人心,其中關于文化藝術方面的論述對于音樂工作者來說是方向、是燈塔,我們要按照十九大精神,用新視角、新素材、新手段寫出適應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優秀音樂作品。青年詞作家楊玉鵬說起他從鄉下回城里的路上看到的一個場景——一個農家小院里的一家四口,他們正在聽著《套馬桿》跳著廣場舞。“這說明老百姓生活富裕了,越來越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他說,“這就要求我們寫出更多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作品。”廣西歌舞劇院曲作家曾令榮注意到,現在農民們在農忙之余,自發地組織演唱一些關于時代新面貌的歌曲,而且還向他多次提出為他們創作一些適合基層演出的作品。一些基層合唱團的團員有時候會給曾令榮發短信,對他的歌曲提出意見。曾令榮說:“我們的作品要接地氣,要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并不斷提高完善。”
在福建廈門、寧德采風期間,采團員們深入到鼓浪嶼、邊防海警部隊、遠海全自動化碼頭、集美學村、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太姥山鎮、三都島等地參觀采風。11月10日,在遠海全自動化碼頭,碼頭負責人向音樂家們介紹,與傳統集裝箱碼頭比,全自動化碼頭能夠全天候生產作業,總用工人數只有過去的5%,不僅降低了碼頭用工成本,更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機接觸,保障人員安全。音樂家們看著空無一人的碼頭上,吊龍與車輛全部由計算機遠程控制,運行有序,都贊嘆不已。得知這項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還能輸出到海外,承建國外的全自動化碼頭時,大家都由衷地感受到自豪。青年作曲家鄂矛說,音樂創新不光是了解世界的信息、制作手段、學術上的新東西,更重要的是要用這些新的手段和方式,把從火熱生活中感悟到的東西傳遞出來,給人以激勵和正能量。
11月12日,采風團來到福鼎市磻溪鎮赤溪畬族村,聽村里人的介紹,在上世紀80年代,這里家家戶戶吃不起大米,只能吃紅薯等雜糧,住的是茅草房。而現在村民們住的是幾層樓的水泥房,開著農家樂。這是黨的扶貧政策制定和有效落實的一個縮影。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2月19日上午,通過人民網視頻與這里的村民連線,鼓勵他們再接再勵。聽著中國扶貧第一村的由來,青年詞曲作家們深受觸動。海政文工團的作曲家楊一博說,“到人民中去”絕對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真正做到“深入、心入、情入”,扎根中國大地,從廣大人民群眾生動的文化創造中獲得啟示和靈感,自覺用文藝振奮民族精神,努力創作出既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
活動得到了福建省文聯、音協的大力支持。張作興表示,廈門是習總書記在福建工作的第一站,是中國開發開放的一片熱土,這也是選擇廈門作為采風創作活動地點的原因之一,希望通過這次文藝采風,推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歌曲作品。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