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聯合制作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
國家大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聯合制作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 【開票】
演出時間: 2017.12.03 - 2017.12.10
演出劇場:歌劇院
演出時長:待定
日期/場次:
2017.12.03 周日 19:00
2017.12.06 周三 19:00
2017.12.08 周五 19:00
2017.12.10 周日 19:00
演出介紹 劇情介紹 主創 主演 曲目 購票說明
聯合制作歌劇《法斯塔夫》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首演劇照(2016年12月)
三幕歌劇《法斯塔夫》由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譜曲,腳本作家博伊托根據借助莎士比亞《亨利四世》與《溫莎的風流娘們》中法斯塔夫這一人物形象綜合改編而成。《法斯塔夫》是威爾第的最后一部作品,晚年的威爾第與博伊托合作,向莎士比亞借來靈感,以輕快的筆觸寫下了《法斯塔夫》,這個復雜的角色被威爾第賦予了豐富而飽滿的個性,荒唐行徑中融入了抒情風格,使《法斯塔夫》成為一部耐人回味的劇作,歌劇《法斯塔夫》由此成為世界各大歌劇院的保留劇目,此歌劇與威爾第早期作品的風格有著很大差異,雖是喜劇但不荒誕,音樂創作充滿了想象力,為突出人物的戲劇性風格,刻意描繪出輕松歡樂的情緒。作曲家將他漫長人生中所積蓄的對生活的豐富感受和體驗融入到該劇的創作,是威爾第創作技法的巔峰,也是作曲家的最后一部歌劇作品。
聯合制作歌劇《法斯塔夫》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首演劇照(2016年12月)
主創:
指 揮:祖賓·梅塔
導 演:大衛·麥克維卡
舞美設計:查爾茲·愛德華茲
服裝設計:加布里埃爾·道爾頓
燈光設計:保羅·克奧根
編 舞:利亞·豪斯曼
合唱指揮:帕勃羅·阿桑特
主演:
約翰·法斯塔夫(男中音):羅伯特·徳坎迪亞
艾麗絲(女高音):拉凱萊·斯塔尼西
福德(男中音):菲利普·波里內利
南妮塔(女高音):朱莉婭·塞門扎托
芬頓(男高音):石倚潔
奎克莉太太(女中音):安娜·瑪麗亞·齊烏利
梅格·佩奇夫人(女中音):莉莉·約斯塔
卡尤斯(男高音):梁羽豐▲
巴多夫(男高音):扣京●
皮斯托拉(男低音):黃譯陞
(注:“●”為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為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團員)
劇情介紹
聯合制作歌劇《法斯塔夫》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首演劇照(2016年12月)
故事發生于1399年至1413年間,英國國王亨利第四統治時期,英格蘭中部一個叫溫莎的地方。騎士法斯塔夫同時向福德的夫人艾麗絲和佩奇的太太梅格送了同樣的情書,艾麗絲、梅格、醫生卡尤斯與芬頓還有法斯塔夫的侍從巴多夫與皮斯托拉都非常厭惡法斯塔夫的這種行為,他們聯合起來設下圈套,兩位太太兩次假意與法斯塔夫約會,從而將他捉弄。同時他們巧妙安排艾麗絲的女兒安妮塔與意中人芬頓結婚阻止了福德想把安妮塔嫁給卡尤斯的想法。
主創
祖賓·梅塔 指揮
指揮大師祖賓·梅塔出生于印度孟買。25歲時,他擔任維也納愛樂樂團和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會指揮,迅速成長為世界上最受追捧的交響樂團和歌劇指揮家之一。
他還曾擔任蒙特利爾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洛杉磯愛樂樂團音樂總監。1969年,祖賓·梅塔擔任以色列愛樂樂團音樂顧問,1977年擔任以色列愛樂樂團音樂總監,1981年擔任樂團終身音樂總監。
自1985年起,他擔任意大利佛羅倫薩夏季五月音樂節的音樂顧問和首席指揮。1998年9月,他已在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連續擔任了五年的音樂總監。1978年,梅塔擔任紐約愛樂樂團音樂總監。他在紐約的十三年期間指揮了千余場音樂會,是樂團近代史上任此職位最長的藝術家。
祖賓·梅塔在許多國家獲得了不計其數的獎項和榮譽,其中包括佛羅倫薩五月歌劇院和巴伐利亞國家交響樂團授予“榮譽指揮家”稱號;日本皇室授予的“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威尼斯鳳凰劇院授予的“生活如音——阿圖爾·魯賓斯坦”獎,此外,還包括肯尼迪獎、大衛獎、好萊塢大道殊榮等。
大衛·麥克維卡 導演
大衛·麥克維卡于1966年出生于蘇格蘭的格拉斯哥,畢業于蘇格蘭皇家音樂和戲劇學院,最初學習表演。他的導演方法多樣,導戲方式舉世聞名。相對傳統的舞臺表現使他受到在傳統制作方面有優勢的劇院的青睞,例如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他在歌劇方面的主要成就有:2005年格林德波恩歌劇音樂節,他導演了亨德爾的《朱利奧·凱撒》,獲得巨大的成功;他與格林德波恩歌劇音樂節也保持密切聯系,曾于2001年在此音樂節導演了瓦格納的《紐倫堡的名歌手》;他與英國皇家歌劇院有著更加密切的聯系,在此指導上演了《魔笛》、《弄臣》、《浮士德》、《費加羅的婚禮》、《莎樂美》和《阿依達》;他與大都會的合作始于2009年的《游吟詩人》;2010年12月大衛·麥克維卡在斯特拉斯堡導演了《尼伯龍根指環》。此外,他與其他的眾多歌劇院也都有過合作。
2012年,大衛·麥克維卡被授予騎士爵位,以及法國藝術及文學勛章。
帕勃羅·阿桑特 合唱指揮
帕勃羅·阿桑特1975年出生于阿根廷基爾梅斯市,自8歲開始在家鄉的音樂學校學習鋼琴,之后赴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音樂學院深造。1997年,阿桑特從阿根廷天主教大學合唱與管弦樂指揮專業畢業。1998至2001年期間,阿桑特在位于薩爾茨堡的莫扎特音樂學院深造,師從丹尼斯·羅素·戴維斯和卡爾·坎佩爾。2001至2016年期間,阿桑特以鋼琴指導、指揮以及合唱指揮的身份與德國開姆尼斯、法蘭克福等地歌劇院、薩爾州州立劇院、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以及意大利圣切契里亞音樂學院、羅馬歌劇院和熱那亞卡洛·費利切劇院進行過合作。作為一名指揮家,阿桑特曾執棒演繹芭蕾、歌劇作品如《唐·喬瓦尼》《魔彈射手》《鄉村騎士》和《丑角》,交響曲及合唱交響作品音樂會,如威爾第和莫扎特的《安魂曲》、門德爾松的第二號交響曲。合作過的樂團包括羅伯特·舒曼愛樂樂團、薩爾州州立管弦樂團、阿根廷國家交響樂團和熱那亞卡洛·費利切劇院管弦樂團等。作為一名合唱指揮,阿桑特還與萊比錫廣播合唱團、班貝格交響樂團合唱團等有過合作,并在薩爾茨堡復活節藝術節上與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合唱團共同參與了瓦格納歌劇《帕西法爾》的演出,還曾與蘇黎世歌劇院合唱團有過合作。阿桑特擅長的歌劇劇目眾多,除了瓦格納、威爾第和普契尼的主要作品之外,還以合唱指揮身份參與了多部合唱交響著作的演出。阿桑特曾與科林·戴維斯爵士、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和法比奧·路易斯等指揮大師有過合作。
主演
羅伯特·徳坎迪亞飾 約翰·法斯塔夫
羅伯特·德坎迪亞在學習大提琴表演后,開始學習聲樂,師從拉約什·科茲馬,后與塞斯托·布魯斯坎蒂尼共事,經常到訪全球頂級演出場所,包括斯卡拉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大都會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薩爾茨堡藝術節、圣切契利亞音樂學院、格林德伯恩音樂節、巴黎喜歌劇院、蘇黎世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佩扎羅羅西尼歌劇節、羅馬歌劇院、都靈皇家歌劇院、帕爾馬皇家歌劇院等。
德坎迪亞經常赴斯卡拉歌劇院演出。他在斯卡拉的首演是1996-1997演出季的開幕歌劇,在格魯克的《阿爾米德》中扮演烏巴多。參與的其他演出包括:《意大利的土耳其人》(詩人)、《村女琳達》(安東尼奧)、《曼儂·萊斯科》(萊斯科)、《命運之力》(梅利托內、由里卡爾多·穆蒂指揮)、《塞維利亞的理發師》(費加羅)、《愛之甘醇》(貝爾科雷)、《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塔代奧)以及《被寬恕的浪子》(萊波雷洛)。
羅伯特·德坎迪亞是著名的羅西尼歌劇演唱家。1996年,他首次亮相佩扎羅羅西尼歌劇節,在《慢藏誨盜》中飾演帕爾曼尼奧尼。在此后的演出季中他曾多次重返羅西尼歌劇節,參與了多部歌劇制作的演出,包括:《布魯斯基諾先生》(布魯斯基諾)、《阿迪娜》、《巴格達的哈里發》、《蘭斯之旅》(普魯登西奧)、《灰姑娘》(丹吉尼)、《意大利的土耳其人》(詩人)和《奧利伯爵》(雷蒙巴德)。
他擅長的角色包括:《法斯塔夫》中的約翰·法斯塔夫爵士,演出的地點包括羅馬歌劇院、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漢堡國立歌劇院、洛杉磯、布魯塞爾、赫爾辛基芬蘭國家歌劇院、那不勒斯圣卡洛劇院等;《賈尼·斯基基》中的同名角色,演出的地點包括柏林德意志歌劇院、辛辛那提歌劇院和赫爾辛基芬蘭國家歌劇院;《茶花女》中的喬治·亞芒,演出地點包括漢堡國家歌劇院和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中的費加羅,演出地點包括巴黎喜歌劇院、東京新國立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和都靈皇家劇院;《唐·喬瓦尼》中的萊波雷洛,演出地點包括佛洛倫薩五月音樂廳和圖盧茲首都劇院。
拉凱萊•斯塔尼西飾 艾麗絲
她出生于布林迪西,是目前廣受關注的女高音。她曾在世界知名劇院的演出,如威尼斯鳳凰歌劇院的《費加羅的婚禮》、萊比錫和智利圣地亞哥的《法爾斯塔夫》、漢諾威的《藝術家生涯》、智利圣地亞哥的《賈尼·斯基基》。她曾在馬切拉塔演出《唐璜》、在皮亞琴察演出《諾爾瑪》和《女人心》。她曾在倫巴第多家劇院演唱《浮士德》、在萊切演出《阿依達》、在摩德納和皮亞琴察演出《阿蒂拉》。她曾與里奧·努奇同臺演出,首次在《納布科》中亮相,并于2007年初次登上巴塞羅那里賽歐大劇院的舞臺,出演諾爾瑪一角。她曾在阿旺什音樂節上演出《唐璜》中的艾薇拉 。2011年她在巴士底歌劇院首次演出《弗蘭切斯卡·達·里米尼》(指揮丹尼爾·歐倫,導演強卡洛·德·莫納科)。她還曾參演拿波里圣卡洛劇院的《西西里的晚禱》以及帕爾瑪的《圖蘭朵》。
她還曾出演了德國呂貝克的《卡門》、維羅納的《伊麗絲》,隨后在雅典的《曼儂·萊斯科特》、維羅納的《阿蒂拉》、里斯本的《游吟詩人》、卡利亞里的《麥克白》、巴塞羅那威爾第音樂會。她近期演出包括威爾第《安魂曲》,在特里斯坦的《假面舞會》、東京的《丑角》以及維羅納競技劇場的《圖蘭朵》。
菲利普·波里內利飾 福德
菲利波·波利內利1984年出生于意大利的托爾托納。2006年正式入行,亮相斯卡拉大劇院,首次出演馬斯內的《曼儂》,并在羅維戈、博爾扎諾社會劇院、里米尼、拉文納、特蘭托、里窩那和薩沃納等地出演威爾第的《奧賽羅》。2007年,他首次亮相帕爾馬皇家劇院,出演羅西尼的《試金石》和《征婚報紙》,并在巴特維爾德巴德美聲歌劇節上出演了梅爾卡丹特的《堂吉訶德》。
他與許多指揮大師有過合作,包括祖賓·梅塔、尤里·特米卡諾夫、伊恩·馬林和多納托·蘭采蒂。他還與尼古拉·約爾、喬治·巴爾貝利奧·科塞蒂、于瑟爾和卡爾-恩尼斯特·赫爾曼等知名導演合作過。
他在斯卡拉歌劇院出演過《戲劇的方便與不便》;在彼得魯澤利劇院出演過洛林·馬澤爾大師指揮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在東京一場Gala上與多明戈同臺演出;在維羅納的愛樂劇院出演過《一日之王》以及在美國的數場音樂會演出。他還在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出演過《唐·帕斯夸萊》中的馬拉泰斯塔和《愛之甘醇》中的杜爾卡馬拉,并在博洛尼亞市政劇院出演過《蝴蝶夫人》。
他在的里雅斯特的威爾第劇院首次出演了《愛之甘醇》、《路易絲·米勒》和《灰姑娘》,并在新迪拜歌劇院的開幕之夜出演《采珠人》。他錄制的唱片包括:由Naive發行的《試金石》DVD版;由Naxos發行的《征婚報紙》和《堂吉訶德》;由RAI Trade發行的《命運之力》。
近期,他出演了羅西尼的《摩西與法老》中的法勞內;在2015年米蘭世博會協辦的一場演出上亮相;在烏迪內和波代諾內劇場的開幕演出上出演《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在巴里的彼得魯澤利劇院出演《曼儂·萊斯科》;在的里雅斯特威爾第劇院出演《夢游女》中的魯道夫;在迪拜新歌劇院出演《費加羅的婚禮》中的費加羅;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出演由祖賓·梅塔大師指揮的《法斯塔夫》中的福德。
他未來的演出安排包括:在的里雅斯特威爾第劇院出演《茶花女》中的喬治·阿芒。他將在那不勒斯的圣卡羅劇院出演《三桔愛》,并在巴里的彼得魯澤利劇院出演《安德烈·謝尼埃》。
朱莉婭• 塞門扎托飾 南妮塔
朱莉婭·塞門扎托以滿分的成績畢業于威尼斯“貝內代托·馬爾切洛”音樂學院,師從西爾維婭·達·羅斯、強卡洛·帕斯奎托和席爾瓦·斯特拉。2015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巴塞爾圣樂學校,師從羅莎·多明戈斯,專攻巴洛克音樂。她還參加了瑪格麗特·霍尼奇、貝納迪特·尼莎、保羅·特里佩斯、克里斯托弗·羅布森、辛奇亞·福特、維維卡·吉諾、杰瑪·伯塔諾利、羅伯托·帕斯奎托、M. K. 基爾、安娜·羅德里戈、E.朱撒尼等人的大師班。
2012年,在特雷維索舉辦的“托蒂·達爾·蒙蒂”國際大賽上,塞門扎托以奇馬羅薩的《秘婚記》中的伊莉塞特一角一舉拿下比賽。之后,她陸續在特雷維索劇院(2012)、費拉拉劇院、羅維戈劇院(2013)以及盧卡和拉文納劇院(2014)登臺亮相。2013年7月,她參加艾克斯-普羅旺斯學院藝術節,隨后被選中出演卡瓦利的《埃琳娜》中的埃琳娜。該劇由阿拉爾孔擔任歌劇導演,“地中海教堂”管弦樂團演奏,演出地點包括里爾、里斯本、雷恩、南特等地的歌劇院。塞門扎托是2014年在因斯布魯克舉辦的“切斯蒂聲樂比賽”的獲獎者;2013年,在“博洛尼亞抒情音樂大賽”上,她獲得了“法里內利”最佳歌手獎。
2015年2月,她在斯卡拉歌劇院完成了莫扎特歌劇《盧喬·西拉》中克萊利亞一角的首秀,演出由馬克·明科夫斯基指揮。她在威尼斯的鳳凰劇院出演由亞歷山德羅·德·馬奇指揮的《凱旋的朱蒂絲》中的阿布拉。2014年7月,她在威尼斯的鳳凰劇院出演由蒙塔納里指揮的卡瓦利的《厄立特里亞》中的同名主角。近期,她與巴洛克樂團和指揮家魯本·杰斯合作演繹了亨德爾的《彌賽亞》、佩爾戈萊西的《圣母悼歌》以及莫扎特的《安魂曲》。
當前和未來的演出安排包括:在佛羅倫薩歌劇院出演莫扎特的《女人心》中的黛絲比娜;在巴黎愛樂音樂廳、維也納劇院和科隆愛樂音樂廳出演由勒內·雅各布斯指揮的孔蒂的《唐·奇西奧特》中的奧爾多諾;在南錫和凡爾賽上演的、由拉斐爾·皮雄指揮的《奧菲歐》中飾演維納斯/普羅瑟碧娜;在因斯布魯克音樂節上飾演《秘婚記》中的卡羅琳娜;在皇后島歌劇節上飾演由馬克·明科夫斯基指揮的《女人心》中的黛絲比娜。她將與克勞迪奧·卡維娜以及La Venexiana樂團合作,在新版的蒙特威爾第的《阿里阿德涅》中擔綱主角。
石倚潔飾 芬頓
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林多羅)、《丑角》(貝佩)、《唐·帕斯夸萊》(埃內斯托)、《玫瑰騎士》(意大利歌手)、《風流寡婦》(卡米耶·羅西翁),音樂會版《威廉·退爾》(羅迪)以及《世界輕歌劇經典選段音樂會》等。
旅歐男高音歌唱家,出生于上海。日本東邦音樂大學碩士畢業,獲全額獎學金留學奧地利。2007 年連續4 次奪得國際聲樂比賽金獎。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歌劇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兼職教授。
作為登上世界詮釋羅西尼作品最高舞臺- 意大利「羅西尼歌劇節」的首位華人歌唱家,從2008年開始連續5年在歌劇節上擔當主演。作為當今世界年輕一代輕型抒情男高音的代表歌手之一,專職于演繹羅西尼,唐尼采蒂,貝里尼和莫扎特的作品。2007年以來演出足跡遍布全世界各大歌劇院、藝術節和音樂廳。其中包括意大利鳳凰歌劇院、圣卡羅歌劇院、佛羅倫薩五月歌劇院、羅馬國立圣切契利亞音樂廳、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羅西尼歌劇節、巴里佩特魯澤利歌劇院、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劇院、圖盧茲歌劇院、南希洛林國家歌劇院、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佛蘭芒歌劇院、奧地利格拉茨歌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瑞士洛桑歌劇院、瑞士阿旺什歌劇節、西班牙巴塞羅那里西奧大劇院、拉科魯尼亞莫扎特音樂節、畢爾巴鄂阿里亞加劇院、德國慕尼黑赫克利斯音樂廳、丹麥哥本哈根蒂沃利音樂廳、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紐約林肯中心艾里費雪音樂廳、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智利圣地亞哥國家歌劇院、以色列國家歌劇院、日本東京三得利音樂廳、東京文化會館、香港藝術節、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現代音樂節、上海國際藝術節等等。共出演了37部歌劇,300多場次。
安娜·瑪麗亞·齊烏利飾 奎克莉太太
作為一位國際公認的真正的戲劇女中音歌唱家,她用豐富多變的聲線和魅力十足的儀態成功地塑造了許多角色,包括威爾第歌劇中的安奈瑞斯、阿蘇茜娜、費蕾娜、普雷齊奧西拉、奎克莉夫人、烏麗卡和艾伯麗,還有瓦格納歌劇中的奧特魯德和弗里卡,以及施特勞斯作品中的克呂泰墨斯特拉和希羅底。
此外,她還出演過《諾爾瑪》中的阿達爾吉薩、《鄉村騎士》中的桑圖扎、普契尼歌劇《三聯劇》中的多個角色以及《喬康達》、《卡門》、《參孫與達麗拉》、《唐·喬瓦尼》、魏因貝格爾的《風笛手什萬達》等多部作品中的重要角色。她的身影還出現在意大利和世界各地的歌劇舞臺上,包括米蘭斯卡拉歌劇院、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羅馬圣塞西莉亞學院、巴勒莫馬西莫劇院、都靈皇家劇院、那不勒斯圣卡羅劇院、威尼斯鳳凰歌劇院、阿旺什歌劇節、韋克斯福德歌劇節、日內瓦大劇院、列日瓦隆皇家歌劇院、萊比錫歌劇院、蘇黎世歌劇院、紐約城市歌劇院等。近些年,她還參加了愛丁堡藝術節、大都會歌劇院、卡內基音樂廳、紐約“完全莫扎特”音樂節的演出。
齊烏力曾經與許多當今最知名的指揮家和導演合作,包括夏伊、梅塔、穆蒂、索爾蒂、阿巴多以及德福洛、米勒、皮吉等。
同時,齊烏力也在音樂會中演出過莫扎特的《安魂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威爾第《安魂彌撒》、布魯克納《感恩贊》以及門德爾松、瓦格納、馬勒、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柏遼茲等作曲家的作品。她將在皮亞琴察市政劇院參演馬勒第四交響曲,并在維羅納愛樂劇院的《諾爾瑪》中出演阿達爾吉薩一角。
齊烏力出生于意大利的上阿迪杰,畢業于帕爾馬的博依托音樂學院,后師從弗蘭科•科雷利繼續深造,曾經在德爾•莫納科以及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際比賽等賽事中獲獎。
莉莉·約斯塔飾 梅格•佩奇夫人
莉莉·約斯塔是一位挪威籍次女高音,出生于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四歲時開始唱民歌,16歲進入阿斯特拉罕音樂學院。
2010年,她開始了在特羅姆瑟大學的碩士學習,師從安妮-里瑟·阿利瑪諾和卡洛·阿利馬諾,在入學的時候,她已經獲得過數個獎項。她參加過許多藝術節,包括:齊爾絲騰·芙拉格斯塔特音樂節、國際沙利亞皮歌劇節、羅西尼青年歌手歌劇節、巴倫支海藝術節、波莫爾藝術節、特羅姆瑟歌劇節、奧斯陸歌劇節以及特羅瑟姆國際教堂藝術節和北極光藝術節。
2012年,她參加了在佩薩羅舉辦的一年一度的羅西尼學院研討班,并在阿爾貝托·澤達的指揮下,首次出演了兩個羅西尼的角色,分別是《蘭斯之旅》中的馬爾凱薩·梅利貝伊和莫代斯蒂娜。
2013年,她開始了在路易吉·凱魯比尼音樂學院的碩士學習,導師是賈尼·法布里尼;之后,她在費拉拉城市大賽中脫穎而出,贏得了在新制作的《灰姑娘》中的一個角色,并在2014年在費拉拉市政劇院里首次出演了《灰姑娘》中的安吉麗娜。
之后她進入了斯卡拉大劇院附屬戲劇學院深造,在那里,她得以在兒童版的《灰姑娘》中再次出演安吉麗娜;在那期間,她還在米蘭、阿布扎比和埃及等地參加了由祖賓·梅塔、斯特凡諾·蘭扎尼、朱塞佩·芬齊、內爾·納谷伊、彼得羅·米安尼迪等人指揮的音樂會。
2015年她首次登上斯卡拉大劇院的舞臺,出演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中的羅西娜。這是一個歷史性制作,由馬西莫·薩內蒂指揮,讓-皮埃爾·波奈爾執導,里奧·努奇飾演費加羅,魯杰羅·萊蒙第出演巴西里奧。她還在里斯本的圣卡洛國家劇院出演《安娜·博萊娜》中的斯梅通。
她近期和將來的演出安排有:在羅馬阿根廷劇院出演羅西娜;在斯卡拉大劇院再次出演安吉麗娜;在挪威的音樂會;在卑爾根出演羅西娜;在蘇黎世歌劇院出演《浮士德》中的西貝爾;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出演羅西娜;在維也納出演由祖賓·梅塔指揮的新版《法斯塔夫》中的梅格,并將與祖賓·梅塔和圣卡洛管弦樂團在米蘭、格拉納達和陶爾米納演繹第九交響曲;在佛羅倫薩演繹布魯克納的《感恩贊》;在斯圖加特的《灰姑娘》;在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出演《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以及在阿姆斯特丹演繹莫扎特的《安魂曲》。
她最近贏得了在意大利舉辦的波托菲諾大賽的一等獎;她還被選中代表挪威,參加BBC世界最佳歌手大賽最后一輪的角逐。
梁羽豐飾 卡尤斯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演員隊長兼男高音聲部長。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巴西里奧)、《卡門》(雷曼達多)、《玫瑰騎士》(元帥夫人的管家/ 客棧老板)、《水仙女》(獵人)、《茶花女》(薇奧列塔的仆人),原創歌劇《西施》(伯嚭)、《洪湖赤衛隊》(老幺)、《駱駝祥子》(孫排長/ 孫偵探)、《冰山上的來客》(三班長)、《方志敏》(獄卒甲)、中國史詩歌劇《長征》(平伢子)。
師從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劉維維先生,2009年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同年12月考入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共參演了30 余部中外歌劇,并多次在音樂會中獨唱、領唱。
扣京飾 巴多夫
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男高音歌唱家。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茶花女》《水仙女》《方志敏》《風流寡婦》《圖蘭朵》《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意大利帕爾瑪音樂學院歌劇演唱碩士。曾參加意大利文化部紀念威爾第誕辰200周年項目《威爾第安魂彌撒》,在意大利及美國多個城市巡演,被《帕爾瑪郵報》評論為——“具有無可爭議表現的男高音”。并多次在帕爾瑪皇家歌劇院、帕格尼尼音樂廳、博洛尼亞市政歌劇院、卡薩爾馬焦雷市政歌劇院、瓜斯塔拉市政歌劇院等出演歌劇及音樂會。曾被選入博洛尼亞歌劇學校與博洛尼亞市政歌劇院聯合出品歌劇《奧林匹克》中擔任男主角克里斯坦。并在帕爾馬皇家歌劇院2014圣誕音樂會中擔任獨唱嘉賓。
主要獲獎經歷:意大利“Voci dal Mediterraneo”國際歌劇比賽三等獎及特別獎,意大利“Carlo Zampighi”國際歌劇比賽三等獎,意大利“Maria Caniglia” 國際歌劇比賽Lions特別獎,意大利“Opera Live”國際歌劇比賽-歌劇唐璜“Don Ottavio”角色獎。
黃譯陞飾 皮斯托拉
男低音,現任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聲樂講師。畢業于臺灣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2013年獲全額獎學金赴美國克里夫蘭音樂院(Cleveland Institute of Music) 聲樂歌劇系并取得專業演唱最高文憑。
在美期間,曾與美國著名次女高音Marianne Cornetti同臺演出威爾第《阿依達》歌劇選曲,飾朗費斯。他多次參與歌劇制作,其中包括羅西尼《塞爾維亞理發師》巴西里歐;世界首演現代作曲家史提芬・戴樂(Stephen Andrew Taylor, 1965-)《失樂園》艦長Canaval;莫札特《魔笛》薩拉斯托;亨德爾《阿契娜》梅利索;多尼采蒂《愛之甘醇》杜卡馬拉;古諾《羅密歐與茱麗葉》卡布雷;卡爾奧福《聰明的女人》無賴三號;韋伯《魔彈射手》隱士;古諾《浮士德》魔鬼梅菲斯特。
曲目:
唱段賞析:
榮耀獨白(法斯塔夫)
在第一幕第一場的結尾部分,法斯塔夫向隨侍們不無嘲笑地唱起“榮耀獨白”。作為一位名聲不太好的騎士,法斯塔夫嘲笑他的隨侍們不敢逾越的榮耀精神,用戲謔嘲諷的口吻唱出自己的三觀。在這個唱段中不僅有對男中音的高音挑戰,迅速變化的唱詞也要求歌唱家能迅速在不同音色中轉換以展現出狡黠的情緒,無論是從精彩程度還是演唱的難度而言這一唱段均十分著稱。在這一段音樂之中威爾第也展現出了他優秀的配器才華。
是夢,是真?(福德)
“夢還是現實”是男中音福德在第二幕第一場中的重要唱段,也是全劇一個重要的戲劇節點。福德意識到法斯塔夫的不軌圖謀之后妒火中燒,憤怒、吃驚、懷疑、傷心等多種情緒一時齊聚心間,而這充分反映在了“夢還是現實”這個唱段中。壓抑的弦樂與福德低沉而不確定的唱腔體現出了內心從懷疑到恍然大悟再到懷疑的過程,緊接著憤怒的情緒由充滿戲劇性的爆發唱段表達得淋漓盡致,凜冽的樂團與男中音交替引領情緒,從而達到有力的劇情推動。
愛情的歌聲隨風飄蕩(芬頓)
這首情歌出現在第三幕第二場,是這部歌劇中最著名也最動聽的唱段之一。芬頓在深夜的溫莎公園的橡樹下心情激蕩,于是向他所愛戀的南妮塔飽含深情的唱出這首情歌訴說衷腸。開頭部分朦朧的圓號勾勒出寂靜的夜晚氛圍,之后木管和閃爍的弦樂點綴出夜間散落在花園中精靈們。這首由男高音演唱的情歌有著悠長婉轉的旋律線條,既要有著充分的抒情性又要求聲音具有穿透力。在結尾時南妮塔也加入使其成為一段二重唱。
天空中煙云飄蕩(南妮塔)
南妮塔在第三幕中的這段演唱不僅僅是這個角色最為精彩的一段,同時也是整部歌劇中最動人的唱段之一。扮成仙后的南妮塔對小精靈們發出盡情跳舞的指示,并且得到小精靈們的回應。這個充滿了舞蹈性節奏和浪漫情感的唱段堪稱女高音的“試金石”,悠揚的抒情性和高音區的歌唱技巧運用可以充分展現出歌唱家的特點,不同的歌唱家對于速度的使用也頗為不同。歷來,南妮塔在這個唱段的表現都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盜竊的世界(法斯塔夫)
第三幕中法斯塔夫的“盜竊的世界”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唱段,這一段要求男中音的音色體現出強烈的戲劇性色彩。在男中音進入之前有一個較長的引子,最開始是低音提琴的音階爬升,之后大提琴、整個弦樂聲部乃至銅管、打擊樂器的加入共同奏響這一主題,這種耳目一新的風格體現出晚年時的威爾第仍然時刻迸發出的創新觀念。
世間萬物皆玩笑(九重唱)
作為一部喜歌劇風格的作品,威爾第以劇中人物一段賦格式的九重唱作為全劇的結尾,既體現出了其對喜歌劇的回歸與致敬,也展現出了他高超的作曲手法,不同聲部的人聲、樂團共同形成的這段賦格式音樂事實上異常復雜,也是整部歌劇中的一大亮點。主要人物的性格、角色特點、結局,通過不同的音樂表達交相輝映,威爾第以舉重若輕的手法將本應復雜的劇情清晰化、立體化,毫無疑問這個九重唱唱段是一個神來之筆。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